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包括建设的数量、规模和投资,也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对施工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要更加重视施工技术的投入,使建设项目满足工程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后浇带是一种能满足建筑沉降或结构伸缩的施工技术,可分为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等,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建筑物不受热膨胀、冷收缩或沉降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较强的技术功能。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留置,并且在浇筑前必须由设计确认结构伸缩或沉降稳定后才能按施工方案浇筑,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 后浇带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1.1 能够减少沉降差引起的负面效应
建筑施工对完整性要求较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区块之间、主体结构与裙楼之间、施工时差引起的温差等,特别容易出现因沉降或收缩不均等原因引起裂缝。如果出现贯通性裂缝,将造成渗漏等质量问题,严重的可能威胁结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减少问题出现的可能,充分发挥后浇带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沉降后浇带,应当在建筑结构封顶并完成砌筑工程之后一段时间内,待结构沉降稳定后,再采用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使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在设置后浇带时,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以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将对建设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若后浇带的设置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可能会造成建筑结构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1.2充分考虑温度差的影响
随着建筑物单项工程体量日益增大,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小区,地下室往往占据较大的建筑面积。当施工时间跨度很长时,由于天气环境的变化和早晚温差的差异,混凝土在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热膨胀和冷收缩,这将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裂缝。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对建筑物来说是非常不安全的,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后浇带的设置将为混凝土水化热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降低温差收缩因素引起施工裂缝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度等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不利影响,减少裂缝的产生。
2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后浇带必须设置独立支撑系统。在地下室及高层建筑裙楼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层高较高,梁板跨度较大,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设置难度也较大。若独立支撑体系设置不到位,则梁、板上部会产生裂缝,后浇带处也会产生下挠,威胁建筑工程安全。对于地下室顶板行车路线范围内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应当经设计验算后按要求设置。
第二,对于后浇带的临时防护也相对困难。后浇带封闭必须待主楼封顶且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施工。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从地下室设置后浇带开始,到主体结顶和二次结构完成,往往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内,后浇带的临时防护不仅要满足安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还需要一定的耐久性,且应当设置挡水措施。对于地下室行车路线范围内的后浇带,还应当设置钢板防护。
第三,清理杂物比较困难。在住宅小区地下室,大型公共建筑、厂房等建设项目中,对于部分面积较大的楼层,需要设置后浇带进行分割。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各种材料和场地因素的影响,后浇带的防护措施往往难以及时跟进到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杂物会落入在后浇带内,甚至有些杂物会附着在不易清理的地方,给清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影响后期施工。
第四,封闭后浇带前必须做好钢筋除锈工作。后浇带处钢筋长时间暴露在外,加之空气中水分的影响下,极易产生锈蚀。南方地区地下室底板部分往往处于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之下,在后浇带尚未封闭的时间段内,部分积水留置在内,加剧了钢筋锈蚀。故后浇带浇筑之前必须细致做好钢筋除锈工作,确保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满足设计要求。
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3.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计
在后浇带施工设计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1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系统应单独设计,并与主模板同时支撑。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一般采用与支模架相同的材料搭设,并应保证在拆除支模架和模板时支撑系统的独立性。也可在梁、板处每隔一段间距设置临时的现浇混凝土柱支撑或钢支撑,若采用此类临时支撑,则封闭后浇带前需重新搭设支模架。
3.1.2留置后浇带时,应设计防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的措施。对于普通楼板处设置的后浇带,可采用木方等材料对上下侧进行封闭,对于止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室后浇带,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如设置止水钢板等,且上下侧应采用密目钢丝网或快易收口网。对于地下室底板、侧壁可采用超前止水构造等措施。
3.2后浇带施工前的处理
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整体性。为保证后浇带与结构的粘结作用,应当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漏浆及松散石子,并彻底清理结构缝隙。对于设置止水钢板的后浇带,清理时严禁破坏止水钢板,避免后浇带出现渗水等质量问题。
3.3温度及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水化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浇筑时,有必要控制浇筑温度。考虑到温度的作用效应,后浇带封闭的环境温度宜选择在15℃~18℃左右,可以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并持续14天以上。期间应当做好成品保護工作,浇筑完毕后一段时间内严禁人员踩踏,在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之前,严禁材料堆放、车辆行驶或拆除支模架等。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认识,能更好地发挥后浇带施工的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1]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索[J]. 孔祥利. 砖瓦. 2020(06)
[2]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陈榜. 江西建材. 2021(09)
[3]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段世英. 建材与装饰. 2017(14)
[4]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 成晓勇. 建材与装饰. 2020(14)
[5]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 祝炳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02)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1 后浇带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1.1 能够减少沉降差引起的负面效应
建筑施工对完整性要求较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区块之间、主体结构与裙楼之间、施工时差引起的温差等,特别容易出现因沉降或收缩不均等原因引起裂缝。如果出现贯通性裂缝,将造成渗漏等质量问题,严重的可能威胁结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减少问题出现的可能,充分发挥后浇带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沉降后浇带,应当在建筑结构封顶并完成砌筑工程之后一段时间内,待结构沉降稳定后,再采用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使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在设置后浇带时,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部位,以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将对建设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若后浇带的设置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可能会造成建筑结构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1.2充分考虑温度差的影响
随着建筑物单项工程体量日益增大,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小区,地下室往往占据较大的建筑面积。当施工时间跨度很长时,由于天气环境的变化和早晚温差的差异,混凝土在外界温度的影响下容易发生热膨胀和冷收缩,这将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裂缝。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对建筑物来说是非常不安全的,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后浇带的设置将为混凝土水化热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降低温差收缩因素引起施工裂缝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度等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不利影响,减少裂缝的产生。
2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后浇带必须设置独立支撑系统。在地下室及高层建筑裙楼施工过程中,由于其层高较高,梁板跨度较大,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设置难度也较大。若独立支撑体系设置不到位,则梁、板上部会产生裂缝,后浇带处也会产生下挠,威胁建筑工程安全。对于地下室顶板行车路线范围内的后浇带支撑系统,应当经设计验算后按要求设置。
第二,对于后浇带的临时防护也相对困难。后浇带封闭必须待主楼封顶且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后浇带施工。在实际工程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从地下室设置后浇带开始,到主体结顶和二次结构完成,往往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内,后浇带的临时防护不仅要满足安全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还需要一定的耐久性,且应当设置挡水措施。对于地下室行车路线范围内的后浇带,还应当设置钢板防护。
第三,清理杂物比较困难。在住宅小区地下室,大型公共建筑、厂房等建设项目中,对于部分面积较大的楼层,需要设置后浇带进行分割。但在实际施工中,受各种材料和场地因素的影响,后浇带的防护措施往往难以及时跟进到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杂物会落入在后浇带内,甚至有些杂物会附着在不易清理的地方,给清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影响后期施工。
第四,封闭后浇带前必须做好钢筋除锈工作。后浇带处钢筋长时间暴露在外,加之空气中水分的影响下,极易产生锈蚀。南方地区地下室底板部分往往处于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之下,在后浇带尚未封闭的时间段内,部分积水留置在内,加剧了钢筋锈蚀。故后浇带浇筑之前必须细致做好钢筋除锈工作,确保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满足设计要求。
3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
3.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计
在后浇带施工设计中,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1后浇带处的模板支撑系统应单独设计,并与主模板同时支撑。后浇带独立支撑系统一般采用与支模架相同的材料搭设,并应保证在拆除支模架和模板时支撑系统的独立性。也可在梁、板处每隔一段间距设置临时的现浇混凝土柱支撑或钢支撑,若采用此类临时支撑,则封闭后浇带前需重新搭设支模架。
3.1.2留置后浇带时,应设计防止混凝土流入后浇带的措施。对于普通楼板处设置的后浇带,可采用木方等材料对上下侧进行封闭,对于止水要求较高的地下室后浇带,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如设置止水钢板等,且上下侧应采用密目钢丝网或快易收口网。对于地下室底板、侧壁可采用超前止水构造等措施。
3.2后浇带施工前的处理
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整体性。为保证后浇带与结构的粘结作用,应当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漏浆及松散石子,并彻底清理结构缝隙。对于设置止水钢板的后浇带,清理时严禁破坏止水钢板,避免后浇带出现渗水等质量问题。
3.3温度及养护措施
混凝土的水化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浇筑时,有必要控制浇筑温度。考虑到温度的作用效应,后浇带封闭的环境温度宜选择在15℃~18℃左右,可以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并持续14天以上。期间应当做好成品保護工作,浇筑完毕后一段时间内严禁人员踩踏,在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之前,严禁材料堆放、车辆行驶或拆除支模架等。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它可以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认识,能更好地发挥后浇带施工的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1]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索[J]. 孔祥利. 砖瓦. 2020(06)
[2]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陈榜. 江西建材. 2021(09)
[3]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段世英. 建材与装饰. 2017(14)
[4]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 成晓勇. 建材与装饰. 2020(14)
[5]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 祝炳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