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河南新郑451100)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需在心与眼之外,且用口与目才好。”而“一日之计在于晨”,若能利用黄金时间的小早读,集中精力,大声读、背、吟诵,则能为“大语文”学习奠基。
如何高效黄金时间的小早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早读之“重”
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标志。而小学阶段是起始阶段,其基础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小的方面来说,早读课上好了,能发现学生在朗读及理解方面的问题,教师也能当堂进行纠正、指导,这样就能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说,小学阶段若能在早读课上记住数量可观的诗词、优美的各类文章,对今后的语文方面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早读之“备”
要让30分钟的早读高效,要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全局规划,确定目标。教师要在每学期初,全局规划早读内容,具体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的早读都要有明确目标、过程及策略。早读目标要结合学校的早读课时间及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还要依据当时当日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每节课的具体目标不能定得太高,高了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不能太低,低了会让学生觉得太简单,也达不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过程也要像备正式课那样备,要具体而富有可操作性。
2、提出目标,明确任务。为了避免学生无的放矢,教师得给学生提出早读目标。学生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不过,由于学生能力各异,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提出目标时就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共同但有区别的任务,这样在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同时还能让学优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不顾此失彼。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把任务定得太死,规定得太古板。特别是对于学优生,教师只要给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要大胆放手,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安排学习内容,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宏观指导下的自由才能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
3、传授知识,点拨技巧。小学生阅读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技巧上作适当的点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做到发音正确,摈弃方言,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句读清楚,语气流利,感情鲜明。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读书时要求字音、语调准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做到咬字吐词清楚明白,才能提高早读效率。
三、早读之“策”
如果早读课千篇一律,许多学生就会把早读当成一种无趣的负担课,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老师,让老师觉得早读课形同“鸡肋”,可食可弃。要让早读课高效,就要“读之有策”。
1、读的形式要多样。(1)老师范读或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学生领读;(3) 声情并茂配乐读:这主要在学习新课前或朗诵优美句段时使用。通过创设出浓烈的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 (4)学生自读。这种方式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心态是放松的,快慢可以由自己掌握,还可以当堂询问老师;(5)小组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轮读、评读,也可以一人领读,三人跟读等;(6)竞赛读,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开火车、随机点读等形式。这主要是激起朗读的乐趣和斗志,始终能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参与其中。(7)自由自在朗读,即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起立或坐着,或摇头晃脑或正襟危坐等,大声读出来。(8)表演读,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孩子担任角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情感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9)同桌互读互背:这主要用于复习旧知和背诵课文或优美片段的检查。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小面积地最清晰地了解到学生个体掌握情况。(10)默读。默读也是比较有效的早读形式。阅读内容的不同选择和阅读主体个性的差异,决定了阅读形式的多样性。有的学生不适应在声音的环境里感知文字的含义,需要凝神静思才能很好地领会文章包含的思想情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默读形式,教师不能一律强调“书声朗朗”。
2、读的内容要丰富。读有内容是早读高效的重点。依据实际情况,早读内容一般安排三类内容:第一是经典诵读类。每个学期,各年级依据学生的特点,确定经典诵读内容,包括经典古诗词、经典美文等的朗读与背诵。第二是课内朗读背诵。教材所选取的文本中有许多值得读背的优美文段,已经学过的课文,可以复习读;没有学过的课文,可以预习读;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读成诵。这样,既培养了语感,又积累了语言。第三是语文知识。
以上这些策略若被充分利用起来,孩子们“喜新厌旧”的情绪就能被不同程度地调整。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早读的效率也就上去了。
四、早读之“评”
评价是目标顺利达成的有力保障。多元评价机制,则能让学生充满信心。
1、教师激励性评价。教师千万不可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激励,这不但能让学生对每天的早读都充满期待,更能提高他们一整天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但是我们的评价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误的进行学习、模仿。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2、同桌之间、学生之间学习性评价。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别人时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们也是一样,虽然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会聆听、去判断好与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认可自己,我想学生会更加努力的展现自己的。
3、自己对自己客观性评价。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很难能可贵的,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要他们能说出一点点,就已经达到提高的目的。
早读时间虽短,但如果节节高效,必能为学生“大语文”的学习奠基。
叶圣陶先生说过:“吟诵需在心与眼之外,且用口与目才好。”而“一日之计在于晨”,若能利用黄金时间的小早读,集中精力,大声读、背、吟诵,则能为“大语文”学习奠基。
如何高效黄金时间的小早读?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早读之“重”
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标志。而小学阶段是起始阶段,其基础性、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小的方面来说,早读课上好了,能发现学生在朗读及理解方面的问题,教师也能当堂进行纠正、指导,这样就能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说,小学阶段若能在早读课上记住数量可观的诗词、优美的各类文章,对今后的语文方面的成长大有裨益。
二、早读之“备”
要让30分钟的早读高效,要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全局规划,确定目标。教师要在每学期初,全局规划早读内容,具体到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的早读都要有明确目标、过程及策略。早读目标要结合学校的早读课时间及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还要依据当时当日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每节课的具体目标不能定得太高,高了会挫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不能太低,低了会让学生觉得太简单,也达不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过程也要像备正式课那样备,要具体而富有可操作性。
2、提出目标,明确任务。为了避免学生无的放矢,教师得给学生提出早读目标。学生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不过,由于学生能力各异,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提出目标时就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我们可以给学生设计共同但有区别的任务,这样在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同时还能让学优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好,不顾此失彼。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把任务定得太死,规定得太古板。特别是对于学优生,教师只要给一个方向性的指引,要大胆放手,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安排学习内容,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宏观指导下的自由才能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
3、传授知识,点拨技巧。小学生阅读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技巧上作适当的点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并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做到发音正确,摈弃方言,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句读清楚,语气流利,感情鲜明。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读书时要求字音、语调准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做到咬字吐词清楚明白,才能提高早读效率。
三、早读之“策”
如果早读课千篇一律,许多学生就会把早读当成一种无趣的负担课,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老师,让老师觉得早读课形同“鸡肋”,可食可弃。要让早读课高效,就要“读之有策”。
1、读的形式要多样。(1)老师范读或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学生领读;(3) 声情并茂配乐读:这主要在学习新课前或朗诵优美句段时使用。通过创设出浓烈的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 (4)学生自读。这种方式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心态是放松的,快慢可以由自己掌握,还可以当堂询问老师;(5)小组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轮读、评读,也可以一人领读,三人跟读等;(6)竞赛读,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开火车、随机点读等形式。这主要是激起朗读的乐趣和斗志,始终能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参与其中。(7)自由自在朗读,即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起立或坐着,或摇头晃脑或正襟危坐等,大声读出来。(8)表演读,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孩子担任角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情感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9)同桌互读互背:这主要用于复习旧知和背诵课文或优美片段的检查。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小面积地最清晰地了解到学生个体掌握情况。(10)默读。默读也是比较有效的早读形式。阅读内容的不同选择和阅读主体个性的差异,决定了阅读形式的多样性。有的学生不适应在声音的环境里感知文字的含义,需要凝神静思才能很好地领会文章包含的思想情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默读形式,教师不能一律强调“书声朗朗”。
2、读的内容要丰富。读有内容是早读高效的重点。依据实际情况,早读内容一般安排三类内容:第一是经典诵读类。每个学期,各年级依据学生的特点,确定经典诵读内容,包括经典古诗词、经典美文等的朗读与背诵。第二是课内朗读背诵。教材所选取的文本中有许多值得读背的优美文段,已经学过的课文,可以复习读;没有学过的课文,可以预习读;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读成诵。这样,既培养了语感,又积累了语言。第三是语文知识。
以上这些策略若被充分利用起来,孩子们“喜新厌旧”的情绪就能被不同程度地调整。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了,早读的效率也就上去了。
四、早读之“评”
评价是目标顺利达成的有力保障。多元评价机制,则能让学生充满信心。
1、教师激励性评价。教师千万不可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激励,这不但能让学生对每天的早读都充满期待,更能提高他们一整天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但是我们的评价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误的进行学习、模仿。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2、同桌之间、学生之间学习性评价。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别人时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们也是一样,虽然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会聆听、去判断好与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认可自己,我想学生会更加努力的展现自己的。
3、自己对自己客观性评价。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很难能可贵的,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只要他们能说出一点点,就已经达到提高的目的。
早读时间虽短,但如果节节高效,必能为学生“大语文”的学习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