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以及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求知欲。观察力是人们选择接受客观信息的能力。而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质量。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在各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增长科学知识,在观察中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
  
  一、从环境中的观察
  
  幼儿每天在班上都要面对教室里的环境,为了给幼儿的观察创造条件,笔者在每一个科学主题活动中,都变换不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
  例如在认识植物这个主题活动中,笔者在墙壁上布置了许多植物的图片,有表现整体形态的,还有表现细节部分的,内容广泛。在自然角内放置多种不同种类和形态的花卉植物。让幼儿周围充满了可供观察的素材。从平面的到立体的,让幼儿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多方面进行观察。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我在科学角投放的操作材料也不同。如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我放置了和磁铁有关的各种物品,有磁铁、电磁铁和各种铁制品,以及作对比实验用的木块、纸片、布头、塑料等等。在环境的观察中,笔者还特别重视孩子的兴趣,对他们喜欢的一些图片或者实验操作材料,在主题活动结束后,仍然保留在墙壁上或科学角内,以满足他们的观察需要。同时,继续投放新的活动材料,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观察时间。
  
  二、从操作中观察
  
  (一)对比中观察
  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来完成各种活动。而促使他们完成活动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因为感兴趣,所以他们就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而在试一试中,有好多都是需要对比观察才能够更加理解知识点的。如在开展“冰的融化”的活动时,一上课就给幼儿准备了好多冰块,每组都有一桶温水和一桶凉水,还有好多盛水的容器以及扇子、棉花等等。让孩子自己摆弄,幼儿兴趣很高,很快就津津有味地玩起来,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这时,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冰块放到水里就化了。”笔者再引导孩子把冰块放进不同的水里,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发现。这时作为教师要适时指导幼儿正确的对比观察方法。冰块要同时放进凉水和温水里,再进行观察。很快,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小手,纷纷告诉我在温水中的冰块化得快,而在凉水里的冰块融化得慢。这时,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让孩子在试一试中充分体验发现的快乐。他们也更快的掌握了冰融化的特性。
  同样,在认识植物的活动中,笔者同时在水里和土里都种下了黄豆,请幼儿作对比观察。
  在观察中,幼儿发现水里的黄豆先发芽,而种在土里的黄豆则在浇过几次水以后,才长出叶子,孩子们还发现水里长出的茎是细细的,而长在土里的则是粗的,叶子也更绿一点。通过对比观察,不仅使幼儿充分了解相同(不同)的物体在不同(相同)的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而且能使幼儿更快的掌握知识内容,并保持他们的好奇心。
  (二)细节观察
  在认识植物的活动中,孩子们对花的结构很好奇,他们收集了很多的花,在一起研究、观察。他们很快就有问题提出,花朵中间细细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中间那个最高?碰上那个细细的东西会有粉在手上,是什么东西?孩子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了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非常细小的部分,观察很细微。通过这些细小的观察,他们知道了花蕊、花药、和花粉。也知道了它们的作用。
  在沉浮活动中,通过比较细致的观察,幼儿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悬浮。幼儿的细节观察有助于他们发现新的知识点。
  
  三、提问——保持幼儿观察兴趣的手段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因此培养幼儿有目的、持久的观察是提高幼儿观察质量的保证。为此,教师必须在幼儿整个观察过程中,首先用提问的方式,告诉幼儿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指出从观察中寻找什么,使观察的过程按一定的目的进行;其次,教师还应适时的提出问题,把观察活动引向纵深,延续幼儿对事物观察的时间,加强观察的持续性。
  如在“神奇魔术蛋”系列操作活动之一“变形蛋”教学中,小小一只蛋,幼儿为什么兴致高昂,成为科学角一个月的活动内容?其关键在于教师适时的设置疑点。首先,当幼儿接受了用醋将蛋泡起来的任务后,幼儿就每天去看蛋有没有变化,经过几天浸泡,孩子们发现蛋的壳变软了,幼儿将蛋壳变软的蛋轻轻拉长,原本椭圆形的鸡蛋就变成了一个像胡萝卜形状的蛋。当孩子们正为“变形蛋”高兴的时候,老师的提问也来了:“鸡蛋为什么变形?”“如果继续泡下去,鸡蛋会有什么变化?”的提问,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已知的变形蛋转向了未知的问题中。他们又继续将蛋泡下去,仍然是每天去观察。当他们终于发现蛋壳泡久了以后,蛋壳便消失了,他们的惊奇是非常大的。经过自己视觉上的观察,又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了解醋酸的作用,知道了龋齿的由来,也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从以上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观察活动是这样一个程序进行的,即带着问题观察——观察中发现问题——产生观察的愿望——再观察,直至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而有效地持续这一过程,教师适时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四、利用辅助手段,巩固幼儿的观察结果
  
  孩子在观察过后,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将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幼儿记忆。记录的方法可以是表格式的,也可以是绘画式的。表格式的显得更规范,记录的更准确。
  还有绘画式的,主要用于记录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记录等等。在观察记录中孩子们更喜欢绘画式的记录。
  
  五、鼓励、保护幼儿的观察兴趣
  
  新《纲要》中提出,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当孩子观察到一些不同的事物之后,提出了问题,如果教师不了解答案或者不知道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来回答,这时千万不能回避,如果有几次消极的反馈后,孩子观察的兴趣会越来越小。笔者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一起去收集资料,一起观察,让孩子感到老师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同时,对孩子错误的观察结果,也不要轻易的说出不对,而应该鼓励他再看看。
  在观察活动中,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变创新能力。
  观察只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活动的灵魂。所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观察,了解科学的奥秘;通过观察,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让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关爱这个世界。
其他文献
小班时期是幼儿想象力最丰富、最旺盛的时期。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班幼儿的绘画作品比较单一,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乏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想象丰富的涂鸦。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有范例或进行示范、讲解、重视模仿有关。为此,我们分别在小班幼儿绘画前,绘画中,创设宽松而富有情趣的活动环境,大胆想象的活动空间,进行情景绘画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兴趣,在情景中激发    绘画是
期刊
摘 要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孩子们情绪易激动,思维较活跃,纪律较散,不好控制。很多老师都觉得组织好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比较困难。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首先要制定良好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常规,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活动中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幼儿,精炼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动作,有趣的器材等去吸引幼儿。最后正确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评价,利用反馈机制使孩子们保持对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
期刊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能使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为此,我们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借助文学作品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操场的花圃里,我们根据童话《小红帽》里人物的形象设计了故事场景,许多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会围着它自己讲述故
期刊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
期刊
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游戏是所有人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分会被一一激发出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初、最便捷的途径。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成年人是怎么想
期刊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社会各界像关注学校教育那样关注幼儿园教育。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不仅看重幼儿园先进的教学设施,更看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保教质量。然而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数学教育如何开展,谈了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看法。文中阐明让孩子通过趣味学习数学,减少枯燥的集体教育活动,重视渗透性的数学活动。首先,创设环境,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多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主的氛围中积累一定的数学感性经验。其次,多提一些问题,引发幼儿在生活中去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有一定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字 渗透性 感性经验 潜移默化    在当代,幼儿数学
期刊
摘 要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阐释的是教师的教学和儿童内在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儿童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把握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便能加速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其幼儿园教学实践,以此来促进幼儿不断朝更高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关键词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理论 幼儿园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维果斯基的教育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晨检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与幼儿、家长每天接触的第一个窗口,保健老师应遵循“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基本原则。加强对幼儿的晨检,建立严格的晨检制度,是幼儿园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晨检可以发现和预防疾病    晨检可以尽早地发现幼儿疾病和疾病的先兆,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快速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越来越多,同时,对教育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教育服务”这一理念,是我们幼儿工作者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对幼儿认真细致的观察就是教育服务    爱孩子,就要关注孩子,他的一言一行老师都应该尽收眼底,他的言行体现了年龄特点和个体需求,对此投以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教育服务了。观察孩子的个体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