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幼儿园教学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阐释的是教师的教学和儿童内在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儿童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把握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便能加速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其幼儿园教学实践,以此来促进幼儿不断朝更高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关键词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理论 幼儿园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维果斯基的教育教学理论之中,“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教育理论之一,自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维果斯基著作的英文版问世之后,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日益巨大,尤其对幼儿教学的指导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这个理论在1998年传入中国以来,也受到了中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视。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观察所能够完成的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那么什么是“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呢?所谓现有发展水平即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自身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或完成现有的学习任务的智力水平,传统的智力测验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水平;而所谓“最近发展区”则是通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现在的新的课程观,所注重的已不再是单纯测验儿童现有的智力水平,而是向更高的方向迈进——儿童潜在能力的挖掘。在当今社会,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能力,儿童潜在能力的挖掘非常重要。因此,维果斯基的这一理论,不仅在当时是影响巨大的理论,在当今也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路灯”。教学应当注重儿童潜在能力的挖掘,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推动儿童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从上述观点出发,维果斯基提出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论断。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或阻碍。教学只有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与近年来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一致的。针对实际的教学,维果斯基还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对于某种技能的掌握都有一个最佳的期限,虽然教学必须以儿童的发展与成熟为前提,但是,对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识别出儿童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让教学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如此一来,教学方能达到最佳效果。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因此他对“最近发展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后人的学习过程中,也认识到“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教学起到很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教师应当通过对儿童的观察以及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从而为教师引导儿童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提供帮助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出教学要想促进儿童的发展,其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但是想要了解和确定儿童的这一“最近发展区”,绝对不是一个教师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游戏就能够判断出来的,这需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判断,才能充分的掌握儿童的各种情况。尤其在中国,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教师想要了解每一个儿童的情况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家庭又很重视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儿童的学前教育受到了格外的重视。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笔者认为,首先,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小班教学的话,一个教室里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教师来进行教学。教师各有分工,之后教师要相互交流,促进了解。其次,多与孩子和家长沟通,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幼儿现在的状况。
  (二)教师应当走在教学的前面,发挥其“更有能力者”的作用,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的教学
  维果斯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创造条件。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人,具有更高的心智技能和发展水平。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能够给予儿童的就是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儿童的经验,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师能够很好的判断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是很好的组织者。再者,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在此教师是很好的“反思教学者”。这两方面都表明了教师的“更有能力者”的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更多的可能性的教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搭建“脚手架”促进儿童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这里的“脚手架”也就是建构主义理论中所说的“支架”,它运用于教学中就是建构主义所说的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理论很好的诠释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扮演的角色,为了能够促进儿童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教师要善于搭建“脚手架”,在儿童遇到问题时(超越了现有的知识水平),不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儿童或是任凭儿童自己去苦寻问题的答案,而是给予儿童一定的提示,儿童遵循着教师的提示,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渐的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应当鼓励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合作,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促使儿童向“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当是一个以儿童“最近发展区”为核心,不断造就和跨越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也就应当是一个教师与儿童积极互动、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的过程。这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通过提供具有问题情境的游戏,让儿童们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让儿童们在游戏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不仅贴近了儿童的实际生活,还增强了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在儿童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一些必要的启示,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样,通过游戏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五)由于儿童之间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的情况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当在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理解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存在着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如何界定儿童现有的水平,是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首先,儿童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其次,每个儿童都有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理发展潜能不同。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大致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如父母的情况,儿童的家庭情况,以及生活的社区的情况等。对这些情况的掌握能够利于教师更加充分的了解儿童,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本。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设置各种难度不同的游戏来测定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从而根据各种综合的结果来界定儿童现在所处的水平。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差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在笔者看来,很多的教育理论都是个体思维的指导,但是不能把个人的思维给限定住了,在国外使用的理论,不能照搬到我们国内来使用,所以,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了,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道路,走出符合我国特色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道路,走出具有每个教师特色的 “最近发展区”实践道路。这样的理论才是真正的教育科学所追求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2]赵南,“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J].《学 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3]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35-236
  [4]刘占兰,廖贻主编,《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里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而,我们在古诗教学中积极思考探索,首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从而更加丰富他们的想象、语言、情感。再为幼儿创设一个诗中优美的意境,通过师幼互动、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运用说、画、表演、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幼儿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和环境中由情入景——理解
期刊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听辨能力是感知音乐的窗口,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听辨能力,如何让幼儿具有一对善听音乐的耳朵,是教师实践音乐教学活动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尝试和研究,发现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听辨能力:    一、排图法    排图法常用于歌唱教学,是教师根据歌曲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与歌词内容相关的小图片或符号,让幼
期刊
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画画是小班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画画,喜欢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创作中,小班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手头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因此“如何调动小班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进行创作?”“如何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情绪、大胆地作画和丰富画面的效
期刊
小班时期是幼儿想象力最丰富、最旺盛的时期。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班幼儿的绘画作品比较单一,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乏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想象丰富的涂鸦。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有范例或进行示范、讲解、重视模仿有关。为此,我们分别在小班幼儿绘画前,绘画中,创设宽松而富有情趣的活动环境,大胆想象的活动空间,进行情景绘画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兴趣,在情景中激发    绘画是
期刊
摘 要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孩子们情绪易激动,思维较活跃,纪律较散,不好控制。很多老师都觉得组织好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比较困难。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首先要制定良好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常规,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活动中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幼儿,精炼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动作,有趣的器材等去吸引幼儿。最后正确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评价,利用反馈机制使孩子们保持对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
期刊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能使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为此,我们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借助文学作品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操场的花圃里,我们根据童话《小红帽》里人物的形象设计了故事场景,许多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会围着它自己讲述故
期刊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
期刊
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游戏是所有人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分会被一一激发出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初、最便捷的途径。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成年人是怎么想
期刊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社会各界像关注学校教育那样关注幼儿园教育。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不仅看重幼儿园先进的教学设施,更看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保教质量。然而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数学教育如何开展,谈了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看法。文中阐明让孩子通过趣味学习数学,减少枯燥的集体教育活动,重视渗透性的数学活动。首先,创设环境,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多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主的氛围中积累一定的数学感性经验。其次,多提一些问题,引发幼儿在生活中去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有一定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字 渗透性 感性经验 潜移默化    在当代,幼儿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