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游戏是所有人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分会被一一激发出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初、最便捷的途径。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成年人是怎么想象都不过分的。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来丰富知识,促进自身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语言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载体
  
  孩子从婴儿期转入幼儿期后,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便会逐渐产生参加成人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但是幼儿本身具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又令他们不可能真正参与成人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并由于它对幼儿潜在愿望的满足受到幼儿的欢迎。这就给我们以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力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从而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即幼儿由内心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如兴趣、好奇心等;(二)是自由民主的环境氛围;(三)是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自主游戏的特点恰恰满足了上述条件。自主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其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游戏是主动自愿的非强制性活动。如前所述,游戏得以引入幼儿生活的目的是幼儿本身的内心需要,是幼儿参与成人生活欲望的一种满足。完全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这种内在的参与动机正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所需要的。(二)游戏是自由、松散的活动。只有游戏者能动自主地参与到游戏中,游戏的目的才能被实现,因此游戏强调游戏者的参与性,强调游戏者的自主性。同时游戏没有严格的规则,并且往往伴随着快乐和愉悦,整体气氛是自由、松散的,能够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民主、宽松的气氛。(三)游戏是虚构的,具有较强的易变性。游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生活的模拟,但它本质上是虚构的,这种虚构使得游戏可以根据游戏者的意愿进行改变。游戏者主导游戏的进行,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扩展和丰富,从而使游戏具有易变性,也就是可塑造性。这种易变性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通过自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如何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结合上述理论,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每位教师要以一颗童心来接纳每一个孩子,以与孩子平等的心态和孩子沟通,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在游戏中,以开放式活动形式为主,提出五个自主原则。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选择游戏方式,自主选择场地,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孩子们能做的、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去想;孩子们能探索、发现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孩子们能计划、安排的,让他们自己去计划、安排;孩子们能选择、判断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判断;孩子们能获取的,让他们自己去获取,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顾忌少,可以充分地想象、交流、表现,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是幼儿创造性开展活动的前提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状态,决定着所获取信息量的多少。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所获取的信息量就大,反之信息量就小。因此,教师在游戏前要善于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结合生活实践随时随地引导幼儿关注各种事物,鼓励幼儿自由地探索生活的秘密,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和动机。幼儿只有对游戏有兴趣,他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就能把游戏很好地玩下去,越玩情节越复杂,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随之得到发展。
  (三)营造氛围,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
  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教师要尝试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幼儿体验快乐,让“快乐之花”在小朋友心中开放,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有趣的游戏离不开新奇,创新游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甜蜜,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创新水平就会逐渐提高,也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机。
  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教师要努力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为使幼儿获得更直接、更具体的游戏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做到: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2.提供给幼儿游戏的材料应是半成品的,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半成品的游戏材料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可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余地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四)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做幼儿的“大朋友”
  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极大地增进师幼间的感情,缩小心理距离。在平等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幼儿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大朋友”的适时指导和引导,游戏的教育成效愈加明显,从而体现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为了和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有时需要成为一个富有童心并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自身的交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协助幼儿更好地打开思路,拓展游戏。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忙于调整环境或者和幼儿交往。当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游戏思路与环境积极互动时,教师以接纳的态度守护孩子的游戏同样很重要。
  (五)游戏后的讲评,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孩子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对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游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纠正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即与众不同的游戏方式才是创造。实际上创造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另一种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但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做过)、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创造。对幼儿来说,后者对幼儿个体的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游戏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开展游戏情况进行讨论,帮助幼儿整理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讲评时,教师要以赏识的态度,对幼儿的创新进行肯定,这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创造活动的兴趣。并要鼓励幼儿将自己在游戏中的创新表现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共享。最后鼓励幼儿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的讲评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儿童既是至高无上的“国王”,又是虔诚无比的“臣民”。于是,游戏构成了儿童的人生实验室,从中培植人生观念,萌芽人生价值。游戏对于儿童,如同艺术对于成人,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人生价值的升华。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正确对待幼儿游戏中的创造表现,从而把握好游戏这一幼儿创新教育的“天赐良机”。
其他文献
由于2—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对于托班教学来说,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区域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
期刊
一、提出问题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要具备可持续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现在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种能力之一即为创造力。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期,它在个体一生的创造力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有着其它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对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幼教工作者们普遍认识到儿童创造性的重要性,但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实际上还是注入式
期刊
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当今世界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幼儿专家们所认,常人的大脑功能可能只开发了大约4%-5%,甚至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不过利用了10%左右,人脑应有的潜能还远未得到挖掘。而人脑功能的开发
期刊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里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而,我们在古诗教学中积极思考探索,首先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的气息,从而更加丰富他们的想象、语言、情感。再为幼儿创设一个诗中优美的意境,通过师幼互动、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运用说、画、表演、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幼儿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和环境中由情入景——理解
期刊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听辨能力是感知音乐的窗口,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听辨能力,如何让幼儿具有一对善听音乐的耳朵,是教师实践音乐教学活动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尝试和研究,发现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听辨能力:    一、排图法    排图法常用于歌唱教学,是教师根据歌曲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绘制与歌词内容相关的小图片或符号,让幼
期刊
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画画是小班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画画,喜欢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美术创作中,小班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手头的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因此“如何调动小班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进行创作?”“如何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情绪、大胆地作画和丰富画面的效
期刊
小班时期是幼儿想象力最丰富、最旺盛的时期。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小班幼儿的绘画作品比较单一,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缺乏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想象丰富的涂鸦。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有范例或进行示范、讲解、重视模仿有关。为此,我们分别在小班幼儿绘画前,绘画中,创设宽松而富有情趣的活动环境,大胆想象的活动空间,进行情景绘画活动的实验研究。    一、兴趣,在情景中激发    绘画是
期刊
摘 要 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孩子们情绪易激动,思维较活跃,纪律较散,不好控制。很多老师都觉得组织好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比较困难。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首先要制定良好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常规,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活动中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幼儿,精炼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动作,有趣的器材等去吸引幼儿。最后正确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评价,利用反馈机制使孩子们保持对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
期刊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能使幼儿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为此,我们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借助文学作品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操场的花圃里,我们根据童话《小红帽》里人物的形象设计了故事场景,许多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会围着它自己讲述故
期刊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