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相较于现行的教育标准有所差距,枯燥性、单向性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无法有效培育学生关于数学学科的兴趣爱好,所以本文就针对新课改关于小学数学的学科要求,通过相关实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教学;创新思维;对策探析
创新思维对于一门学科而言是极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构思联想的思维模式,以复合型、多维度的发散思维出发,进行对原学科知识的巩固和二次加工,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学科新理解,特别对于数学这门理科学科而言,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够在当下和今后的学习中披荆斩棘,所以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现况,探讨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序地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
一、丰富和拓展数学习题,让习题类型多元化
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够持久,他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老师应该从这个特点入手,重视在数学习题的设计环节,让数学习题的类型多元化,不局限于课本和固有的习题类型,这样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始终贯穿立足实践、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结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现状,充分将新式习题类型和课本、教学进度与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契合当下教学状态的习题設计模式,并且不断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对习题库的丰富和拓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
老师在进行命题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命题的设定趋向于生活化,这样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立足于生活的,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性思维。如,奶奶的药瓶标注着“0.5克×60片”。大夫给奶奶的药方上标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克,连续服用19天,那么请你帮奶奶计算一下,这瓶药能够服用19天吗?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式例题,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进行联想思维的导入,从侧面有效培育了学生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概念知识要求,设计出一套有契合度的习题。如,“请同学们在复习完相关概念知识后,思考如果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会比之前小吗?为什么”老师丢弃传统习题中的重复度和枯燥度,结合当前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设计一套创新习题,这样的习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其内部其实是深度剖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概念,通过创新式的命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积极进行开放互动型的习题教学
新课改关于数学教学明确提出,老师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设计环节时,要重视习题的灵活度,要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和习题进行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习题训练中。对此,老师就可以积极进行开放互动型的习题教学,老师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习题训练,然后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习题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以新型的方法运用当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题,这样就能够在习题教学中充分培育和锻炼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部分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很开放的习题——“写出一个比1/3小,比1/5大的分数”通过这种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就会思考出很不同的解题方式,如有的学生会首先计算1/3的小数,然后算出1/5的小数,再通过小数与小数的比较,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出来;有的学生会运用通分法,首先将1/3和1/5进行通分运算,1/3等于5/15,1/5等于3/15,然后将3/15到5/15之间的分数写出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很轻松得出答案。这两者都是数学教学中很正确的计算方法,学生因为自己的数学思维不一样就会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法,但是都不影响正确解题,所以老师要积极进行开放性的习题命题,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对题目进行解答,然后老师根据不同的解法进行分析和判断,统一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展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这样就能够充分拓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
合作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想法,积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可以有效培育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习题教学中应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拓展自己的数学创新思维,充分锻炼数学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准备一个合作讨论话题——有10个红色乒乓球,4个黄色乒乓球,组织两队,每队五名队员,进行抓球比赛,比赛规则是“首先抓出黄色乒乓球那组胜出”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着这个话题,自行进行猜想、组织、实践和总结这四个环节。老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打断学生也不指导学生,只是记录下每组学生的表现和思维方向性,然后在最后的总结环节统一向学生们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这种完全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激情,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具体的合作探讨学习中,最终达到充分锻炼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师只有让习题训练充满维度、充满趣味、充满开放性才能够有效让学生在习题联系中积极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够有效锻炼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京友.浅谈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教学;创新思维;对策探析
创新思维对于一门学科而言是极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构思联想的思维模式,以复合型、多维度的发散思维出发,进行对原学科知识的巩固和二次加工,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学科新理解,特别对于数学这门理科学科而言,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够在当下和今后的学习中披荆斩棘,所以对于小学数学老师而言,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现况,探讨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有序地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
一、丰富和拓展数学习题,让习题类型多元化
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够持久,他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老师应该从这个特点入手,重视在数学习题的设计环节,让数学习题的类型多元化,不局限于课本和固有的习题类型,这样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始终贯穿立足实践、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结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现状,充分将新式习题类型和课本、教学进度与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契合当下教学状态的习题設计模式,并且不断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对习题库的丰富和拓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综合培养。
老师在进行命题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命题的设定趋向于生活化,这样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立足于生活的,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联想性思维。如,奶奶的药瓶标注着“0.5克×60片”。大夫给奶奶的药方上标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克,连续服用19天,那么请你帮奶奶计算一下,这瓶药能够服用19天吗?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式例题,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进行联想思维的导入,从侧面有效培育了学生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概念知识要求,设计出一套有契合度的习题。如,“请同学们在复习完相关概念知识后,思考如果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剩余部分的周长会比之前小吗?为什么”老师丢弃传统习题中的重复度和枯燥度,结合当前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设计一套创新习题,这样的习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其内部其实是深度剖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概念,通过创新式的命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积极进行开放互动型的习题教学
新课改关于数学教学明确提出,老师在进行数学习题的设计环节时,要重视习题的灵活度,要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和习题进行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习题训练中。对此,老师就可以积极进行开放互动型的习题教学,老师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习题训练,然后在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习题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以新型的方法运用当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题,这样就能够在习题教学中充分培育和锻炼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部分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很开放的习题——“写出一个比1/3小,比1/5大的分数”通过这种开放性的习题学生就会思考出很不同的解题方式,如有的学生会首先计算1/3的小数,然后算出1/5的小数,再通过小数与小数的比较,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出来;有的学生会运用通分法,首先将1/3和1/5进行通分运算,1/3等于5/15,1/5等于3/15,然后将3/15到5/15之间的分数写出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很轻松得出答案。这两者都是数学教学中很正确的计算方法,学生因为自己的数学思维不一样就会导致不一样的计算方法,但是都不影响正确解题,所以老师要积极进行开放性的习题命题,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对题目进行解答,然后老师根据不同的解法进行分析和判断,统一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展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这样就能够充分拓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数学创新思维
合作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想法,积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可以有效培育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习题教学中应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拓展自己的数学创新思维,充分锻炼数学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准备一个合作讨论话题——有10个红色乒乓球,4个黄色乒乓球,组织两队,每队五名队员,进行抓球比赛,比赛规则是“首先抓出黄色乒乓球那组胜出”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着这个话题,自行进行猜想、组织、实践和总结这四个环节。老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打断学生也不指导学生,只是记录下每组学生的表现和思维方向性,然后在最后的总结环节统一向学生们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这种完全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激情,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具体的合作探讨学习中,最终达到充分锻炼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师只有让习题训练充满维度、充满趣味、充满开放性才能够有效让学生在习题联系中积极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够有效锻炼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京友.浅谈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