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hw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通常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有效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尺度
  
  1.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来设计问题,问题难度应比学生的实际水平略高一些,“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课文《揠苗助长》一文,教师可以根据课题提出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最易的——“是谁做了揠苗助长这件事?”较难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难的——“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三个问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桃子摘下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提问要把握教材,紧扣目标。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要考虑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有效果。问题的设计既不可离题太远,也不宜“旁敲侧击”,应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教师的提问应依照教学目标理出明晰的思路。
  3.提问要有创新延伸。创造力是素质教育中最高的能力目标,也是21世纪人才的最重要特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引导他们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
  我曾经听过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执教的《临死的严监生》一课,当时学生品味完课文后,都被严监生的吝啬逗笑了。吉老师趁机问学生:“严监生这样吝啬,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要找他借钱,他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个问题比较新颖,既紧扣文本又有创新性,学生马上兴趣盎然,纷纷从严监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吉老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述,不失时机地出示了原著中吴敬梓的描写,让学生又有了新的收获,明白人物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将要结束本课教学的时候,吉老师告诉学生:虽然严监生非常吝啬,但在世界文坛上还排不到前四名。看到同学们都半信半疑,她接着问:“你们想知道世界文坛上的四大吝啬鬼是谁吗?希望大家能在课后去查找资料,然后给我们讲讲。”这个问题很好地将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引导同学们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教师的提问还应随时注意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并进行适当追问;应注意多提鼓励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人文、宽松的语文课堂环境。
  
  二、提问要注意技巧
  
  教师的问题如果提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提问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注意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问题,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有“科学的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对教学作出有效的调整,体现课堂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
  1.线索式提问。这种提问是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生难点出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也就是说,通过提问,理出课文的“线索”,凸显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2.揭疑式提问。“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当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因为有疑问才会探究,才会刨根问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谈一谈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这类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作出回答。这样的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都非常有益。
  3.转弯式提问,也叫曲问、迂回问。它问在此而意在彼,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经过一番思索才能回答。这种提问富有启发性,能吸引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教师可故意创设一个错误的问答,让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此正是“投石击破水底天”。有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四季》一课,在读到“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一节时,他提问:小朋友,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学生:因为他在鞠躬啊!教师:可是,他不鞠躬时也是弯弯的呀。学生:因为风吹过来了。教师:可是风不吹过来时他也是弯弯的呀。学生:因为他成熟了。教师:对呀!谷穗弯弯是因为他成熟了。学生恍然大悟,教学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4.创造式提问。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问:如果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会怎样做呢?这种提问,都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首先学好课文并认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切忌把教材学习丢在一边,如此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总之,课堂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每上一节新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新思维的起点,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向,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于课堂,发展于课外,成熟于发现。只有当学生领悟到问题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挖掘智慧,获得发展。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使我发现:审视语文学科时多一重现代法制眼光,同时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进行“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学生的心灵。  备课时要寻找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结合点。课前要吃透教材,多角度思考,注意寻找教材内容与法制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渗透法律教育。  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是一
课堂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各
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虽然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比较闭塞,但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农村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贴近生活实际,科学利用资源    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些都为农村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生
荐书人语: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预定好的成长密码。所以,教育者才发现人的成长阶段。遵循自然法则的成长阶段,人的生命才会有序而统合地、全方位地完整成长。  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须做到完美。完整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埃里克·斯通说:“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和目的,发现它和接受它是人生关键的
一个学历较高、具有渊博知识的人,不见得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原因就在于他不一定有较高的课堂管理的水平。好的教学设计要真正落到实处,也要靠有效的课堂管理。可见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锻炼才能成为课堂管理的高手。有效的课堂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一、做好角色定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一样重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教练员,也是陪练员,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76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48所,在校生15万人。
在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式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人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