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最大化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适时、恰当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因此,这一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历史课堂熠熠生辉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围绕目标,精心设问
  
  课堂提问首先必须切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做到目的明确,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这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其中相当一部分问题明显缺乏目的性,甚至跟教学内容毫不相关。这种随心所欲地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结果是教师不知所问,学生不知所云,影响了教材的整体性和教学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应考虑好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怎样问,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特别是要紧扣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这些问题:①明治维新前日本面临怎样的内忧外患?②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③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涉及哪些方面?④明治维新的影响?⑤明治维新的性质?⑥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⑦根据改革内容,明治维新给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且环环相扣,紧凑而有序。
  
  二、难易适度,科学设问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太易了,无思维价值,学生无意动脑,思维活跃不起来,不利于发展智力;太难了,学生望而生畏,无从动脑,问题答不出,挫伤学生思维积极性。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知识、能力现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经验、体验。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教师应避免那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简单提问,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应多设几个平台,化难为易,阶梯推进,只有依据学生心理特征、阅历情况、文化素质、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具有恰当“坡度”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在讲《为民族独立而战》这一课时,最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性质?”这个问题既非不着边际,也不是一览无余,学生须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后,才能正确作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选准时机,适时设问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指孔子教人,在学生似懂非懂时、认知存在矛盾处提问。问在矛盾之时,启于愤悱之际。课堂提问必须把握好问的时机,问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温故知新;问在学生兴趣共同处——活跃气氛;问在学生思维疑点处——培养能力;问在知识点睛处——落实要点;问在教学结尾处——意味无穷。提问的数量、时机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不能随心所欲满堂发问,时时处处应问在“节骨眼”上。如在讲到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时,我设置了毛泽东是“去”还是“不去”?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立刻来了兴趣,说不该去的列举一大堆理由,说该“去”的也列举了许多理由,两种观点争论的很激烈,我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这一适时设问,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更主要是突破了这一课的重点难点,还拓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启发诱导,巧妙设问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教学中,同样一个问题,问法不同,效果也大大不同,只有巧妙设置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还要精心推敲如何设问,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变换不同的角度,也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使问题变得新颖、有趣,或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不断进步。如在讲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时,如果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 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我一反常规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两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它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4月21日,中法两国农业部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法动物卫生研讨会,中法两国专家就动物卫生领域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转变,报纸的社会功能也相应的有了变化.当前,人们对于报纸特别是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太一致.这是一个
本刊从1993年第4期起,已连续登载数篇曾永寿同志的哲学论文。该同志生于1952年12月,1986年毕业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商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任广西柳州市商业局副局长。1991年初,
【摘 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学)学优生,随着青春期心理的变化,学业负担和各种期望值的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极易出现问题,因为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和多功能性,决定了它是引导学生善度余暇的一种最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因此,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我们对体育活动中防治优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优生;体育活动;心理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校处理的违纪学生中显示,有很大一部分是“优生”
【正】花朵,只有它蕴含香味时,才逗人去闻;食物,只有它含蕴滋味时,才惹人品尝;诗篇.只有它含有趣味时,才耐人咀嚼.诗趣分意趣、情趣、理趣三种,兹引实例分别说明如下.陈叔宝
【正】 一、人口高增长与我国计划生育措施的局限性 我国自1970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每年出生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既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过程,也是新型的商业银行重新分割或占领市场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专业银行靠政策的
"快看,中华白海豚!"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向,只见茫茫的大海上,一只、两只……中华白海豚正一上一下在水中游动,列队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一类可以侵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菌体内繁殖并使细菌裂解而杀灭细菌。在细菌裂解时释放出大量具有活性的噬菌体,这些噬菌体又可以侵染并杀灭其他的细
【正】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