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厌学原因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生是现代教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列举了部分中职学生厌学的表现,从学生、学校及教师、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厌学的原因。
  关键词:中职学生;厌学;原因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经历,各自的学习感受也应该说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正常情况来讲,学习应该是少年时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对于今天的很多中职学生来说,学习是苦恼的事情,是令他们厌倦的事情。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所以,我们应该认真面对这一问题。
  1 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态度
  目前,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职业学校当中,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调查中得知:学生对于目前在学校学习“自己想学”的占56%(男女比例对半);“家长要我学”的占3%;“讨厌这样学习”的占9%(其中男生74%、女生26%);对学习无所谓的占17%(男女各50%)。所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心理的脆弱性、盲目性、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均表现无遗,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提出了疑惑、感到了迷茫。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现象。
  中职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较多,学习消极应付、顶撞老师、迷恋网络、抽烟、酗酒、斗殴等都不在少数,个别学生甚至诈骗、偷盗,品德低下,无组织无纪律。这些现象给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
  2 中职学生厌学成因分析
  2.1 学生自身原因
  2.1.1 学习基础差。中职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经历中考的筛选之后,成绩较好的学生几乎都进入高中学习,导致中职学生产生了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干脆破罐子破摔,把自己摆在一个失败者的位置。调查显示,中职学生中75.4%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就读高中的同龄人,不会有好的未来。这种情绪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有严重的挫败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得过且过,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导致产生厌学情绪。
  2.1.2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虽然国家教育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多数中小学实质进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学生和家长习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在校学习情况的标准。进入职校后,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准,于是学生失去学习目标,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什么。而中职学校对考试管理较宽松,不管学好学坏,都一样能拿到文凭照常毕业,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当然不足。
  2.2 家庭因素
  2.2.1 家庭环境影响孩子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校,家庭生活状况及方式,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的中职生80%来自农村,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而过分溺爱与庇护,对孩子的成长不管不问或者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等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
  2.2.2 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中职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时对于专业几乎没有了解,不知道将要学什么、以后做哪些方面工作,选择专业并非根据自己喜好,而由家长包办或学校建议填志愿。调查显示,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中职学生比例竟高达40%。
  2.3 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学生自嘲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到处都是,中专生不是更加没人要?这些学生一味自艾自叹,甚而消极失望,自暴自弃,产生极度厌学情绪。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的观点在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现在就算好好学习将来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抓紧时间多交一些朋友,掌握一些“经商之道”。一些学生表示,现在找工作都要凭“关系”,走“后门”,否则学习再好,也无人问津。因此在中职学校里,就出现了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的学习劲头也不足的现象。
  此外,各中职类学校为应对生源萎缩,都纷纷以毕业即可就业为招生宣传重点,从而使学生认为,我在这里只要不被开除,能拿到毕业证,我就可以就业,学多了未必就比少学了好多少,从而产生学习无用的想法。
  2.4 学校及教师因素
  2.4.1 学校硬件设备不完善。尽管国家教育局不断地在修订相关政策,但是国家对于中职学校的投入与支持度与高中依然相差很大。很多中职学校校园面积小,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校园活动很少,学生课余生活贫乏,上课学不好,下课玩不好,导致对学校生活的厌恶,进而影响到课堂学习。
  2.4.2 课堂理论性太强,操作性差导致学生厌学。当前,中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与现行中职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一是当前开设的一些课程,内容过深,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连小学、初一的知识都没掌握,按现行高中段的教学要求,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进,上课只能发呆或睡觉;二是教师的理念还没完全转变,总怀着学生就应该勤奋好学的思想状态。而面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总感到难教、难管,有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疼,有的甚至产生厌教情绪。这种情绪必然影响或波及到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三是由于种种原因,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在中职学校还没完全推行,理论课教学比例大于实训课,学生实训操作时间不足,因而对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动力。
  目前,中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正成为学校教育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研究当前中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厌学原因,改变学生的厌学状态,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和技能,掌握谋生的本领,为将来择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成为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纯海,厌学现象探究[J]
  [2]王靖,厭学现象的分析[J]
  [3]梁斌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4]山绍芬,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
  [5]刘秀娟,论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对策[J]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怎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课堂抓起。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尽管这些问题有不的的答案,但笔者认为,在数学实践中多向自己发问,不断进行数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关键词】反思智慧课堂转变观念数学思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企业党组织的建设由起步、探索到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文中针对新时期新阶段,提出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建议,希望为企业党建工作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党建;党建工作;党组织    一、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从当前的企业组织结构看,党组织结构还存在不健全的问题,这与企业发展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莎士比亚曾经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心理学家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这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地理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专心听讲,能否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接受新知识,
【内容提要】我们的宗旨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接受新课程标准的挑战,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活”起来,以求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灵活 平等 共发展    国家教育部修订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走进新课程,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要求老师在经历了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后,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灵活、有效地教学,成为教育专家。  为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但一些教师过分强调活动的作用,并把这些形式当成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而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有效教学”,而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在现有状况下构建有效的英语活动课?  关键词:构建,有效,英语,活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化,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实际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中之重。今天,我结合自已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如下反思。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1、创设情境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也缺乏足够量的语言输入,这十分不利于英语的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就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说汉语,所以,体态语便成为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的必要手段。  体态语言可以让教师的讲课更加精彩,在很多时候,它的作用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它能够更生动地传授知识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一、常用手势  手势语言是有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人们总是对感兴趣的事物给予高度的注意并为之吸引着,愿意积极地去从事它,进而去探索它的奥秘。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他就会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既用到前面密度、重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有关知识,又承接了浮力知识,启发浮力的应用,是这两部分知识的桥梁。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航海船舶、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等),因此它是浮力应用的必备知识,是浮力应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⑵知道轮船、潜水艇、飞艇和密度
情感因素是人的诸多心理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不仅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中,而且也是触发其它心理因素的诱因和推动其它心理活动的发展的动力。数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活动,而且更是一种充满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互敬互爱,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动力,才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充满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情感因素,发挥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