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所学知识,在教育者的探究下,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顺势而生,从而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为新时代的发展储备人才,培养国之栋梁。本文就以师范类专业为例,从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关系等角度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第二课堂  社会适应能力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4-02
  面对每年“毕业即失业”的毕业季尴尬局面,社会各界人士都给予了关注,特别是教育界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对该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追其根本原因,还是学生实践少,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能使得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理论与实践是不能划等号的,面对严峻的新形势,积极寻求对策是当务之急,而与此同时,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就是当下比较偏重的一项举措,那么,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不是真的非常重要呢?这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
  (一)强化专业知识技能
  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考教师证,投身教育事业,而作为师范类的学生,今后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而不同的专业也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因此,通过加强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可以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技能。针对不同的师范专业,进行相对应的第二课堂职业训练。具体来说,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而言,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应该侧重于数学思维的训练,并且设置真实的数学应用情景,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运用,进一步强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知识技能。再比如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将来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对于该学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交流形式等特点有具体的了解,在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中要模拟和该学龄段学生相处的模式,让该专业的师范生能够得到更多实践的可能。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该训练音乐和绘画等技能。再比如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在第二课堂的专项训练中将说,写,画,演等方面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完善加强。诸如此类,对应不同的专业特点,强化专业知识技能是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之一。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
  简单理解,第二课堂其实就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继续补充和拓展,而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实际上就是除了强化原本教学课堂的知识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继续探索,不断学习,从而获得更新的知识内容,第二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能延展知识,扩充知识层面。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而言,通过第二课堂对于数学模型设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知识的职业技能训练,可以了解到更多相关知识,了解到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更多的相关领域,比如说建筑设计、工商管理、三维动画制作等等。有句话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类学生就是今后教师的主要储备军,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知识,特别是对所学专业,不能只是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技能,而加强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可以在第二课堂的丰富多彩的小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新的知识体系就能够产生,在原有的知识层面,又拓展了更多的知识领域,再比如,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通过第二课堂来进行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训练,一方面,强化了专业知识所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一)工作需要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事实证明,投身这一职业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当然,教师岗位的竞争压力那么大,很多初出茅庐的师范类学子都一度感到迷茫和疲惫,面对这样激烈的工作求职现状,如果师范类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只是简单知道一些书本的理论知识而已,那么,直接让学生没有任何过渡的去面对以后可能需要任职的教师岗位,可能就显得特别困难,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教师工作中,所以,在做教师这一份和学生打交道的工作的时候,即使是遇到非常熟悉的知识理论,原本也可能还是信心满满,但是,等自己真正面对到工作需要处理的问题的时候,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入手,这就只能面对一些尴尬的境地了,主要还是因为师范类学生没有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来使得师范生能够在学生时代就应该逐渐拥有社会适应能力,无论是从师范生的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掌握,还是从人际关系等社会情况的处理都是显得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做到适应社会,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进入社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那么,成为一名教师后,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才能够游刃有余,才能够随时随地都有所准备,才可以做到有備无患。
  (二)生活需要
  很多毕业生一离开学校就向往着去大城市打拼,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师范生,这固然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但随之也面临了相应的问题,比如说生活问题,既然是离家工作,那么多数情况下也就意味着需要独立生活,而走上社会之后的生活需要与学生时期的生活状态又是有很多的不同的,社会的纷纷扰扰,生活的内容便随之有了很多的变数,而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比如说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师范类学生今后面对的都是比较小的孩子,也许需要教师给予生活上的帮助,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是个生活能手。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师范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毕业之后,不会显得那么忙乱,更好地应对自己的生活情况,处理好生活状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求职过程中显得比较从容,才不会那么疲惫。   三、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社會适应能力关系——促进关系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既然上文已经指出了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那么,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又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简而言之,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无论是数学与数学应用专业,还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都会让学生面对很多实际的突发情况,那么,学生就必须结合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来发散思维,寻求解决之道,在这中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必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我国的“科教兴国”的号召下,学生想要在毕业后适应社会,在这个事物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的时代,创造能力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古人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想来大家已经并不陌生了,其意思在此也不必过多赘述,主要还是强调实践的重要。因此,正是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学生才能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目的。其实,当学生真正踏入社会之后,除了学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以外,可能在工作的时候又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加进来,这个时候,要能够及时将这些新知识消化,并且运用到之后的工作中就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需要学生有着比较强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而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恰巧就仿佛是一个小型的工作状态模拟,在新知识出现的时候,如何掌握,如何学以致用,就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知识和实践的磨合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一般在求职的时候,必然需要通过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就会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这样包括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展示,就教师岗位的招聘来说,面试官往往会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比如,你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后面有两个学生在出现了争吵的情况,怎么处理?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师范类毕业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应该会回答得比较从容。因此,而通过第二课堂职业技能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而也能帮助学生的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大潮流下,师范类学生们想要拥有更光明的前途,就应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具备教师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兵.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
  [2]童如山.“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J].2008(09).
  [3]陆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文秘专业第二课堂实践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4]原昊,李枫.关于文秘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技能训练的若干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04).
  [5]秦录芳,孙涛,黄传辉等.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技能培训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作者简介:
  唐莉(1981.3-),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汉族,任职于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既是对传统教育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把握和实践。“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以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潜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实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提问艺术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1-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也紧随时代步伐做出了许多新的变革。作为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中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将针对新课标要求,结合当前农村教学现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作出策略探究,以期为当前教学一线教师提供些许有益思考和启发。 
期刊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体育院校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促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为此,本文主要对体育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院校 应用文写作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94-02  同事们常常聊起:“不知为什么,这节课我备得很充分,但上起课来总感觉课堂气氛不好。同学们都成了石头、木偶,只有一两个同学发言。”上这样的课,收效甚微。我这样想:何不来个大胆的课堂改革,创造智慧课堂呢?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当今社会被广泛接受、广泛推崇的一种职业道德,它不仅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彰显。如果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影响。为此,笔者以《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为课题,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职学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本文就把握教材细节、课堂细节和教学评价三个角度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如何优化课堂细节,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细节 初中历史 高效性 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64
期刊
【摘要】目前阶段哲学社会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包含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根本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以及时代化持续推进,并在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要途径当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是當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有效提升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思政理论 情境教学 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任职教育院校专业课的教学不同于基础课的教学,其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在任职岗位上的应用。因此,在专业课教学目标的牵引下,专业课的备课方法应区别基础课教学。  【关键词】任职教育 课堂教学 备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3-02  专业
期刊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活动的展开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并且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過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05-02  在我国教育改革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
期刊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要求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当具备翻译知识与理念,而且还应当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就如何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英语笔译课程,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笔译 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研究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背景下翻译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SJGY20180521);2.牡丹江师范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