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ener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就要求教师将阅读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习题的阅读与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其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数学习题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基于此,作者根据自身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學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良好保障。
  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即昨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13度,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2度,那么北京的最高气温比哈尔滨的高多少摄氏度呢?大家想一想该怎么计算?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立刻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马上列出算式:13-(-12)=25,在学生计算出结果的基础上,我接着提问:“大家知道这里的减法运算是怎么进行的吗?计算法则具体是怎样的呢?”问题有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趁学生兴趣高涨,我指导学生:“答案就在课本中,大家自行阅读,看一看谁先找到答案。”学生纷纷投入教材阅读中。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教师可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二、挖掘教材,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编者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精心研究选出来的,其中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挖掘其中的关键内容,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这一节内容之前,为活跃课堂范围,我给学生展示了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呈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根据这一教学导学先自主阅读课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积极性,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三、巧用资源,增加阅读情趣
  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课程,其阅读内容也较为抽象,对初中生而言,阅读起来就会非常枯燥乏味,也很难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引入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小常识,让学生在阅读数学故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阅读的乐趣。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我在课前查阅了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故事,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供学生阅读,我发现,学生在读这方面的知识时,兴趣很高,注意力更为集中。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情趣,还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读练结合,增强知识理解
  数学是一门与其学科有着本质性区别的课程,其知识有逻辑性、严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正确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采取阅读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及定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幂的运算》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幂的性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幂的性质,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尝试将教材中的符号语言和图示进行转换,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使其更为具象化;接着我以习题训练的方式将复杂的性质及公式转化为简单的算式,如(7m)3=73m3=343m3,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幂的性质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还帮助学生提高了数学知识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五、合作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探讨,达到对知识的多方面理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不仅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其数学阅读能力。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我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了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与组员交流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怎么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积极动脑,最终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学生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柏黎平.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责任编辑 林娟)
其他文献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两种文化,而且文化的差异成为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中日民族地缘环境的差异
海尔集团于2014年进行组织平台化变革,是国内实施组织平台化的典型企业,其平台化模式发展较为成熟,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效。以海尔集团为例,深入分析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自开办以来,在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汽车销售实务课程为例,结合汽车营销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和汽车销售实务
目的 探究微信公众平台在中高职衔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与云南开放大学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护理教学的中职学校中随机抽取6所,将2019级春季班学生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学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30例,采用翻转课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发挥好农机在"三农"建设中"补短板、促升级、稳增收、保小康"的基础性作用。记者从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了解到,在保春耕的基础上
"空间历史"是融合人文社会科学与GIS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历史重构,以西蜀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探讨了其贸易形式、古道性质及货物流转的变
以"生命的助推力--产力"微课为例,介绍动画型微课的设计和过程,包括微课的选题、核心的确定、微课内容的设计、微课的应用及效果等,希望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媒体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兴起,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处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自媒体的兴起也给我们的小学习作课堂带来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习作课堂  一、自媒体的庞大信息量使习作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元  生活是习作的土壤,然而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经历和见识有限,尤其是城
目的调查实习末期护生职业承诺与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实习末期护生职业承诺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197例实习末期的全日制护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