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热”背景下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rencewa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国学热”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将先进而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
  一、营造恰当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古诗词具有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的特
  点,因此教师若以文化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初中生会难以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要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作为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尽可能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教学意境,最大限度适应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时,诗歌中描绘的钱塘湖春景中有早莺、新燕,有暖树和春泥,诗句虽然简短,却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让人不由得想象春天的美景。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诗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从而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深度把握诗歌内涵。
  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营造意境的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较为感性的特点,可确保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古诗词知识、体会古诗词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借助以景动人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古诗词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通常涵盖数量众多的借景抒情的句子,诗人借助描写景物的方式,亦或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情感、心情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中。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以景动人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诗句的意义和内涵。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关键词,借助反复诵读来感悟诗人的情感。诗歌中描绘的景色比较清晰,即四幅图:栖息在老树枝头的乌鸦、小河桥头的炊烟、古道西风中的瘦马、落日下思乡的游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诗歌中描绘的四幅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后仔细品味诗歌的内涵,从而产生置身诗歌景色中的感觉。与此同时,教师应趁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自己就是作者,走在荒芜的古道上,四周草木凋零,长亭外的老树上栖息着老鸦,这时一个中年人面色憔悴地牵着一匹瘦马,拖着长长的影子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借助景物展示让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内涵,能使学生在“体会”诗人心情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补充素材,推动学生扎实掌握古诗词
  古代诗人创作的古诗词作品,主要是对生活情感及社会现状的描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补充与该古詩词创作背景相关的素材,以帮助学生还原当时的情境,使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与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意蕴和情感,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想象
  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春望》这首诗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并且学习作者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杜甫的阅历及生活背景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他们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带着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国家、城池、草木等景物,了解作者运用反衬手法的精妙之处,并深刻体会作者在城池残缺、都城已破的情况下的忧虑之情。
  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所处时代与古诗词创作的年代相距甚远,再加上他们对古诗词作者不是很了解,因此很难对古诗词的内涵及情感有透彻的领悟。而教师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可使学生在有所依据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感知,这有助于学生对作者的爱国情怀、忧民之心进行深度体会,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人文
  修养。
  总之,在“国学热”的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肩负着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职责,而且还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能力素养。人文素养就是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力素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批注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进行批评、赏析,是书写阅读感受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应合理运用批注这个手段,让批
[摘 要: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课程教学核心要点,既要关注文本的解读,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育。尤其针对高中教育,这影响到学生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所以,本文立足思维导图,结合阅读理解教学,基于构建阅读框架、阅读推理等手段,探讨具体的教学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阅读理解,就是针对具体的文段进行阅读,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解决相关的问题。针对英语课程,阅读理解
新《课标》对写作有着明确的界定,并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即写作是一项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活动,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过程。在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入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具有个性的创造性表达,从而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由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求
摘 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选课走班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态势,分层方式更为客观化、更具层次性。“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细化、教学内容清晰分层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分层教学,提高A层学生史能、夯实B层学生史识、提高C层学生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
近日,一好友找到我抱怨说,孩子上小学时作文每次都只扣一两分,现在上了初中,每次作文都扣个十来分,实在着急,我带的学生多次获得作文大赛的奖项,想让我给孩子讲讲写作的技巧。家长的这种心态,我能理解,但又真的不知道和他怎么说。写作是什么?法国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关于写作,我无言以对,此乃神奇之功,对此我一无所知。”大师们都这样讲,如今让我一个小小的初中语文老师来谈写作,我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过去
诗歌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处于式微的地位,一方面,受制于考试指挥棒,由于诗歌在考试中所占份额很少,中考中无外乎默写,高考中虽设古诗词鉴赏,也与现代诗歌绝缘。另一方面,因为文体的原因,教学中很难出彩,初高中的学生也不喜开口朗诵。那么,如何扭转诗歌教学的这种局面,让师生能共同沉浸于诗歌,了解、发现并享受这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呢?BYOD为诗歌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  一、《再别康桥》BYOD课型初尝试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精神生命。写作,就是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文字倾诉。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先有郁于内的精神生命,然后才有形于外的语言文字。一个学生精神生命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作文立意的深浅,精神生命的丰盈与枯竭直接关系到其作文内容的丰满与贫乏。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须把目光前移一下,从关注学生外在的文字转移到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成长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几年来,我以此
摘 要: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脑袋就炸了,不知如何下笔,甚至一听到要上写作课,就很恐惧,这对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是现在教师的最大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情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21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的設定一些具体的场景,用最直观的方法
美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费斯勒通过观察,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一、职前教育阶段。此阶段是特定的角色储备期,通常是指学院或大学所进行的师资培育,也包括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训练。二、入门阶段。此阶段通常指教师入职的前几年,是教师步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教学工作的初期。三、能力建立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努力增进教学技巧和能力,也设法求得新的教学材料、方法和策略。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容易接
[摘 要:数学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体系中,往往非常强调对解题技巧的学习和掌握,让很多学生误以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做题的过程,而忽略了数学学习中的其他方面。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