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青年语文教师的共同发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ngge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费斯勒通过观察,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一、职前教育阶段。此阶段是特定的角色储备期,通常是指学院或大学所进行的师资培育,也包括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训练。二、入门阶段。此阶段通常指教师入职的前几年,是教师步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教学工作的初期。三、能力建立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努力增进教学技巧和能力,也设法求得新的教学材料、方法和策略。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观念,积极参加教育研习会和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四、热心和成长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虽已具有较高水准,但是一位热心和希望成长的教师也会继续追求专业成长。教师热爱其教学工作,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其教学活动。五、生涯挫折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工作满足感逐渐下降,容易产生倦怠。六、稳定和停滞阶段。在学校教育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很少主动革新教材教法。七、生涯低落阶段。八、退出生涯阶段。这两个阶段接近退休,教师可能会产生眷恋、功成身退的满足感或失落等情绪。笔者认为一个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应该处于第三和第四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加强自身学习以外,青年教师之间的协作互助共同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和我的同事们的一些做法。
  一、志同道合抱成团
  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意识到,团队合作的效率远远高于个人单打独斗,在这样的觉悟下我们学校的青年语文教师自觉组成互助合作共同体。共同体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他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认为这非常符合教师共同发展的特点,经合理策划准备后,主动邀请组内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精心制定了共同体建设的计划,个人目标和实施过程。就这样,一群中青年教师怀揣着热情洋溢的心,追求着共同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争取共同发展。
  二、同课异构激火花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老师执教,通过他们对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的不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同课异构运用于语文课堂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同的部分,即对文本的核心内容的把握,更要对异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异中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灵动。对同一案例的不同解读也激发了教师对教学多样性的追求。
  上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共同体内的青年教师共同执教《猫》这一篇部编版的新课文。青年教师们各自进行教学设计,由老教师组成听课评课团队进行指导,最后交流反思。在这次活动中,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把整堂课分为读猫、体情、悟理三个板块,通过跳读课文,摘录相关语句,从来历、外形、性情、经历等方面给每只小猫作介绍,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喜欢的一只猫以及喜欢的理由。在体情过程中,让学生梳理作者及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和亡失后的情感,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次失猫对作者的触动最大。我就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揣摩引发作者自责、惭愧之情的原因,并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导出本文追求自由、平等、尊重生命的主题。這样设计虽然课堂结构很清晰,但对学情把握不够,初一的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笔者的一个同事在合作探究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第三只猫,联系生活的点滴,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倾诉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讨论很热烈,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从各个角度来体会第三只猫的委屈,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要善待他人生命的主题。
  这样的活动,我们进行了很多次,每一次总能发现自己与其他同事的差异,总能激起思维的火花。我们不断追问自己这样设计问题是最好的吗?这样解读文本是最合适的吗?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带领学生领会文章主题呢?就这样,语文课堂也变得越来越生动了。
  三、 定期研讨勤反思
  定期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能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又能有效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除了开展同课异构等研讨课,我们还定期开展其他教研活动,把自己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拿出来共同探讨。比如:组织了“共读一本书,同写一篇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在写作时编造的痕迹过重,情感太假,好多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优秀作文,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当然,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能一味的怪罪于孩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把这一课题作为一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有位老师就指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经历,没有历练,平时的生活就是禁锢在书本和电子产品上。当然这也有家长的责任,忙于工作,缺少亲子时间,没有带领孩子体悟生活,学生哪来写作素材呢?即使是写亲情类的作文,学生写的文章也是苍白无力,缺乏情感。凭着背诵来的资料,适当改变,一篇作文就出来了。我们教师更需要探究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我们认为写作需要生活体悟,那就需要带领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素材。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周末的作业不再是一张试卷,而是让学生观察生活,如春天,可以观察充满生命活力的各种景物,人们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抓拍感人瞬间;收集身边的正能量新闻,开展“我是新闻主持人”活动等。学生的生活丰富了,素材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到了。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随时记录,每周两篇生活随感,不拘泥于内容,要求来源于生活。再次,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严禁无病呻吟、无中生有之作。当然,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自然变得真实起来,一段时间以来,各班的写作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也品尝到了集体教研,共同解决问题的甜头。
  四、共同进步展魅力
  自从校内共同体成立以来,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办公室里经常有老师因为不同的见解而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只好请教老教师,查阅资料;语文课堂也不再沉闷,成了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每个共同体成员获得了新生,自身素养大大提高,在各类优课评比中获得可喜的成绩。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我们还将不断完善,争取由校内发展到校外,进行更多的活动,博采众长,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也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的趋势;高考作文评卷也转而注重理性思辨,对议论文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却大多不尽如人意,议论层次平面化、单一化,说理绝对化、片面化,论证缺乏辩证分析,缺少深度和说服力。因此,本文着重探索一种以退为进的让步论证方法,来建构议论文的逻辑层次
曾有学者评论,西方教育已经过分技术化,这个时代正以几何平方的速度实现着新的工业增长,与此同时也对人的精神产生了有效操控。虚拟社会的形成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当代新型的生存空间,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当代的精神,对当代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语文化要求。  而这种信息化社会技术性科学性的特点,带给这个社会多元化日渐浓重的特性。  在多元社会里,用旧有的标准来审视《红楼梦》里的孰是孰非已然失效,我们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能力素养。人文素养就是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力素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批注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进行批评、赏析,是书写阅读感受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应合理运用批注这个手段,让批
[摘 要: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课程教学核心要点,既要关注文本的解读,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育。尤其针对高中教育,这影响到学生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所以,本文立足思维导图,结合阅读理解教学,基于构建阅读框架、阅读推理等手段,探讨具体的教学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阅读理解,就是针对具体的文段进行阅读,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解决相关的问题。针对英语课程,阅读理解
新《课标》对写作有着明确的界定,并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即写作是一项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活动,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过程。在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入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具有个性的创造性表达,从而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由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求
摘 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选课走班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态势,分层方式更为客观化、更具层次性。“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细化、教学内容清晰分层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分层教学,提高A层学生史能、夯实B层学生史识、提高C层学生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
近日,一好友找到我抱怨说,孩子上小学时作文每次都只扣一两分,现在上了初中,每次作文都扣个十来分,实在着急,我带的学生多次获得作文大赛的奖项,想让我给孩子讲讲写作的技巧。家长的这种心态,我能理解,但又真的不知道和他怎么说。写作是什么?法国的玛格丽特·杜拉斯说:“关于写作,我无言以对,此乃神奇之功,对此我一无所知。”大师们都这样讲,如今让我一个小小的初中语文老师来谈写作,我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过去
诗歌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处于式微的地位,一方面,受制于考试指挥棒,由于诗歌在考试中所占份额很少,中考中无外乎默写,高考中虽设古诗词鉴赏,也与现代诗歌绝缘。另一方面,因为文体的原因,教学中很难出彩,初高中的学生也不喜开口朗诵。那么,如何扭转诗歌教学的这种局面,让师生能共同沉浸于诗歌,了解、发现并享受这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呢?BYOD为诗歌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  一、《再别康桥》BYOD课型初尝试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精神生命。写作,就是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文字倾诉。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先有郁于内的精神生命,然后才有形于外的语言文字。一个学生精神生命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作文立意的深浅,精神生命的丰盈与枯竭直接关系到其作文内容的丰满与贫乏。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须把目光前移一下,从关注学生外在的文字转移到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成长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几年来,我以此
摘 要: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脑袋就炸了,不知如何下笔,甚至一听到要上写作课,就很恐惧,这对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水平,是现在教师的最大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情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21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的設定一些具体的场景,用最直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