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输技术更好地服务业务发展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网融合的全面启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的数字化升级,成为张家港市广电网络公司的最重要任务。要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需要大量进行双向改造,并探索如何适合今后网络的宽带宽、高速率、互动等多业务发展要求。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瞄准三网融合的先机,发展网络电视和互动电视,提前升级带宽,有线网络一方面只能靠着电视业务维持生计,一方面又在互联网接入业务上步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逼迫有线公司加速网络的升级改造。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由早期的无线发射、微波传输到现在基于光传输的SDH、HFC技术等,由单向的完全广播传输技术到CM、EOC等双向接入技术,一直在不断升级,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实现业务融合对于传输技术的要求,网络技术选型至关重要。在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浅见,探讨技术的选择和趋势,借此抛砖引玉。
  目前,双向网络改造的主流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基于HFC网络的双向改造方案(CMTS+CM方案),另一种便是近两年提出的一种新方案(EPON+EOC技术方案)。虽然CMTS接入技术比较成熟,但是随着EPON+EOC技术解决方案的出现,广电网络公司和设备商已慢慢倾向走“EPON+EOC”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其主要原因是:
  EOC 每户成本已经低于Cable Modem,得益于光通设备的快速降价,符合“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趋势;
  汇聚噪声干扰小,设备使用寿命长,网络运维成本低;
  有完善的网管系统,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我市广电网络公司基于本地网络的实际情况,接入方式主要以EPON+EOC为主,CMTS+CM为辅的网络格局。
  基于此,笔者认为,网络改造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结合本地的网络特征、入户缆线情况,选择合理的双向改造接入方式,设计要科学合理、一步到位。一个网络的好坏,取决于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为了使网络更可靠稳定,为了以后业务的扩展,我们必须要着眼于未来,力争在前期网改设计上一步到位,让光缆越来越靠近用户,光节点直接覆盖用户,每个光节点覆盖的用户在500户以下,电缆半径不超过300米,力争做到FTTB(光纤到楼)。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尝试,结合当前PON(无源光网络)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新建小区及高层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EPON+EOC接入方式;在同轴电缆占较大比例(无法进行光节点扩容)的区域,CMTS+CM接入几乎是唯一可选的双向改造方案。
  2.坚持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应选用已规模商用的高可靠性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如图2所示),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支持端口流量限速,满足不同客户的流量控制。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及可提供故障自动报警。
  3.做好网络勘察、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原则。
  


  双向网络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财力,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又能把网络改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根据网络改造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先勘察,后改造。也就是说,经过实地网络勘察,若觉得原有的网络质量还可以的话,我们只需把老化的分支分配器更换掉,线缆重新整理一番,使其更美观、更合理、更可靠,这样就无需铺设新线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网络质量确实达不到要求,线路又老化严重的话,就必须彻底改造,若链路较长,超过两级放大的网络,就势必要进行光节点扩容,以达到今后网络的需求。
  每种网络双向改造的方式,都各有各自的特点、优劣势,考虑到当地网络的实际情况、网络特点可能不同,可能采取不一样的技术标准和改造方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总体上“光进铜退”是公认的选择之路,是各种方案的发展所趋
  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用户终端虽然仍需以机顶盒的方式存在,但是在功能和性能上会出现较大的改变和升级,这时的用户终端不仅是完成射频信号的接收和信号处理,还要支持宽带接入和语音接入,支持多种外接设备和端口,包括HDMI、以太网络、Wi-Fi 等不同业务体验设备的稳定接入和运行。用户终端将由一台机顶盒演变成为一个家庭综合信息服务网关,负责将用户家中的各类业务应用进行接入和认证的统一汇聚,广电网络公司将成为综合信息业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包括从视频节目、视频通信、智能家庭、宽带接入等综合业务信息服务的运营商。广电网络若要实现这些期望,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无疑首先要从技术手段的选择上和改造的方案中取得优势,然后才能去谈业务上的竞争。
  

其他文献
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今天,空前的书法遗存为书法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资源,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由此带动当代书法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技术变革的大爆发时期,书法技法的全面复兴是当代书法艺术全面繁荣的标志,无数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年轻学子们正朝着更高的“书技之路”前行!  然而,毕竟书道玄微,“技”只是外衣,穿的再漂亮也是一时炫人眼目,而从心灵发出的光芒才是最耀眼夺目的。起于技、终于心、进乎道,心的
期刊
《说文》曰:“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书法史自周史籀作大篆,秦李斯作小篆,又有摹印者作缪篆等形式,是篆书发展的中兴阶段。自两汉之后,随着篆书实用性的下降,其书写性逐渐被主流书风所埋没。而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碑学兴起,篆隶得到了书家的重新重视,风格表现为提按使转,变化丰富,书写自然流畅,节奏变化明显,逐渐打破了工稳“玉箸篆”的束缚。吴昌硕作为碑学的推波助澜者,其创作于1914年的《西泠印社记
期刊
范正红是我的老友,一位朴素而有内涵的实在人,也是难得的能够把握中国笔墨精髓的艺术家。以往大家更多关注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成就但却很少知道他在绘画方面的坚持与探索。他新近创作的水墨写生作品,以书入画,写山水境界,笔墨苍润有度,意境简淡空灵,书、画、印融为一体,追随前人笔墨意趣,驰骋其才气,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图式。展卷品读,游目骋怀,心境出入于笔墨随心铺陈的山野景色之间,获得一种澄明朗润的感受。 
期刊
挖掘和剖析到书法的艺术精华  金秋九月,我们迎未了刘正成老师四周的行草书临摹与创作课,通过这门课,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多。在这短短的四周里,我们一步步地从暴露问题,改善问题,直至解决。从一开始的写实性,创造性临摹,通过对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王铎的《临张芝帖》的分析研究;再到模仿性自作诗文,纯行书创作;最后的草书创作,这一个个阶段的训练,让我们挖掘和剖析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华。  阶段一:临摹
期刊
石裂天开般若经,气敌岱岳雄崚噌。纵横磊落数十层,上承万丈瀑溅崩。瀑所冲字漫无形,余字尚存五百零,椎拓犹带六朝冰。岗山邹峄题名曾,皆出北齐大书僧。象王回顾狮吼应,金翅劈海龙出溟。智永怀素惭尹邢,颠狂姿媚皆优伶。笔锋破石扪有棱,想见愿力驱五丁,那数封禅秦皇铭。至今午夜朝百灵,诵经梵吹入殷霆。只恐大地殊谷陵,此石泐坏终难凭。我欲仰空疏大乘,以岱为笔天为缯。劫不毁,雨不淋,空中说与诸天听。扪崖剃藓股代肱,
期刊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的外聘教授,学院给我安排了两门课:一、书论导读;二、临摹与创作。于是我据此确定了讲课内容。在一个月内,我完成了两门课的教学内容,以下为我上课的内容和关于课程安排的思考。作为非职业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我现在所谈的,也许可以称之为门外闲聊,仅供参考而已。  一、书论导读:从创作到审美的核心命题  中央美术学院由王镛教授主编了一本《中国书法简史》,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期刊
徐 海  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王镛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系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书法、国画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多部书法、篆刻集出版。
期刊
2014年12月14日,“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中国书法》年展·百名大学生提名展”在北京中国书法展览馆开幕。这是充满青春朝气的一次展览,在中国书坛形形色色的展览中别具一格、引人关注。这次展览旨在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要求,配合“当代名家系统工程”,大力培养书法后备人才。展览经过四个阶段的遴选,于1486件投稿作品中,评选出30件优秀作品,70件入展
期刊
泰州本地资讯平台建设的意义  三网融合大潮席卷而来,广电将面临严峻复杂的竞争格局,各大运营商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内容建设。泰州本地化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广电网络由单一视频服务向全媒体、多业务、互联网化的转型,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以及惠及民生、传播先进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通过本地资讯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惠及民生、服务政府,还可以扩大广电网络在政府和公众中的影响力,提高
期刊
《中国书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泰山经石峪的基本情况及对后世的影响。  曾翔:首先我们应该讨论下经石峪是不是用毛笔直接写在石壁上的。我认为经石峪不是写的,据我了解相传古人写匾采用大米摆字的方法。即将字用米摆出来,然后再用双勾的办法,将轮廓刻出来。这便是古人做大字的方法之一。所以经石峪是不是用沙子或者其他摆出来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经石峪里面,有很多双勾未来得及刻的字,让我们猜测经石峪也有用沙子摆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