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检测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的方式,即通过课程考核,评估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知识与所具有的能力,评价教学质量,而且也是课程建设水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课程考核的改革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以检测学生课程学习书面考试成绩为目的,存在不少问题。这种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对学生的测试,轻课程自身的建设,既不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又不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并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一、更新课程考核理念
  高等学校课程考核改革要以学生为本,考核应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的办学理念出发,把课程考核视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被视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工具。故非常重视考核过程及成绩自身的公平、合理,强调试题的客观性、标准化,忽视并缺少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认真探讨,忽视社会人才需求对课程考核的调节作用,忽视课程考核的内容、形式与课程教学目的及其要求是否一致的论证,考试越来越成为一种简单的形式。在这种考试理念下,学生往往只重视考试结果,缺乏课程学习的自觉性,课程学习的过程也流于形式化。
  课程考核不仅是一种考察学习成绩的手段,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考试如指挥棒的观念,从确认考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角度看,这是有道理的。老师、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课程考核在人才培养中重要的“指挥棒”作用,要真正树立人才培养的整体观念,从而认真地把课程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来思考、实施。
  新的世纪,对人才有新的要求,我们要依据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规律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来构建教学目标。在市场经济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更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公关能力、处理事务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教育必须适应新世纪的人才要求,建立起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机制,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必须以此为目标。
  二、创新课程考核思路
  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课程考核的改革,应当本着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宗旨,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及课程自身的特性,切实把课程考核的改革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建设两方面入手,把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起来。
  (一)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及评估标准进行动态调查与研究,依据办学方向、专业、课程计划的变化,调整、改革课程考核的内容及方法。首先,我们要根据课程特征,引入社会考核机制,把课程的考核与社会的需要结合为一体。
  (二)提倡考评综合化。当前国外高校课程考核方法皆趋向综合化,如美国,采取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态度、表现、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
  1.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课程总体考核的结合。学校、教师应根据课程考核目标和方向及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确立平时考核的内容、方式及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
  2.基础知识与理论水平考核的综合。对一些基础学科,要根据课程特征,在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综合考核学生理论修养、理论水平。
  3.课内与课外考核的综合。把课本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课内的表现与课外的表现、校内的学习与校外的实践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三)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及课程的特点,确立课程培养目标,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确立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体系。
  1.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目标及学校办学目标确立课程目标,确立课程考核目标和方向。课程目标是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目标体系是课程考核的基本标准体系。课程目标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不能凝固不变,课程目标应在动态发展的框架中建构。
  2.教师根据学校课程考核目标和方向,结合课程自身特点,确立所任课程考核目标,确立考核内容和方式。学校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及对学生学习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教师应严格执行学校课程目标体系,并结合所任课程的性质、内容特征、要求等,在认真分析原来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目标及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确立切不可随意,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师应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试行分析报告,把课程考核的思考及体系建设作为课程教学及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3.在课程考核中,把对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现代的教育评价观念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与参与,课程考核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也是对教师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一种评估,课程考核评价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展开。此外,教师还必须把课程考核与课程自身的建设结合起来,把课程考核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起来,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改革、完善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
  当前的教育改革正朝着创品牌、创特色、分层次的方向演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调整专业及课程体系,也在不断调整课程的目标。应高度重视新的课程目标的确立,把课程考核自身的建设作为学校的常规建设,并不断加强考核制度的研究及对课程考核自身的评估。提高教育质量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不断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更要对教学目标、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质量管理等进行具体的改革设计,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以实现教学质量目标,对科学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与作用这一具有现实与理论价值的问题,还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研究新奇隐喻语篇中互文性的语用功能。有经验的作者往往通过对互文性材料的选择、吸收和改造,建构新的隐喻语篇。互文的语用功能主要在于隐喻创新。  【关键词】互文性 新奇隐喻 建构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概念,是当前语篇和先前相关语篇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法国符号学家克丽斯蒂娃(1986)首次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她指出:“任何语篇都是通过引文的镶嵌来创造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
目的: 周期麻痹性副肌强直是由位于17q23染色体上编码成人骨骼肌钠通道的α亚单位(SCN4A)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早期正确的作出诊断,及时进行临床
【摘 要】本文阐述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产生及其要观点,剖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有限,二是英语学习目的注重考证,三是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笔者认为,要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制订学习计划,要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气氛,要将教学的重点着力于培养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要鼓励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估。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教师角色 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人本主
【摘 要】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已被实践证明。为此,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笔者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远程开放式英语教学中,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合作学习 电大英语远程 开放教学  电大英语远程教学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模式,它是成人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
目的:观察瘦素对体外脂质变性人肝L-02细胞甘油三酯含量以及OB-Rb(瘦素受体)、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蛋白3)、MTP(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 mRNA表达的影响,以推断瘦素
【摘 要】中国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诗歌的文学,诗歌反映了中国人最根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渴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细微的感受与智慧。高中语文教材中除了大量古代诗歌,现代新诗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其品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 现代诗歌 鉴赏教学 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可谓是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教材选编的课文少、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接触不够多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