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分析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匠精神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灵魂.应用型高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要重视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科幻电影作为全球政治文化转型的艺术表征,源于世界大国的关键性技术革新与扩张,及其促发的宏大技术体制想象.尽管该类电影是遵循民族—国家历史发展逻辑的产物,但其在故事背景、矛盾设置、角色塑造等方面往往超越国族文化边界,并模仿或移置多元化的政治历史模式.多数科幻影像通过技术的合理化运作、摧毁传统国家机器、构筑技术“利维坦”以敞开历史与拟像共在的“超国族”叙事空间等方式,有意识地隐匿国家角色,但仍然无法消磨文化特殊性和基于政治主权的集体想象,其内里始终与全球文化生产与传播格局相联系,不仅自觉地呼应了大国文化输出的
本文讨论维新运动时期在湖南长沙发行的《湘学报》被反复重印、重编的史事,展现出在先行研究中鲜少被关注的晚清报刊内容流通的状况.晚清报刊的流通网络有不可忽视的局限,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性差异.《湘学报》也一直无法解决在派报上存在的问题.部分书贾在《湘学报》流通的困难上看出商机,制造了“盗版”《湘学报》.此种“盗版”虽然对原出版者来说“可恶之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湘学报》流通上的空白.进入20世纪初清末新政时期,《湘学报》还以不同的方式继续重编.这是因为《湘学报》避谈政治的办报风格,在义和团战争后的敏感时期
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在内容供给、传播效率、呈现效果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与此同时,在内容生产机制、传播行为异化、不良社会思潮影响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可以从内容建设、传播机制、网络安全等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内容新生态,打造传播新格局,着力构建全媒体监测监管新体系,不断增强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章太炎跋林时塽书稼轩词》是太炎集外题跋,给辛亥英烈林文其人其行提供有两处独特信息,其间林、章二氏行迹及关系亦有勾稽之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根本依托.在“互联网+”时空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知识生产的碎片化趋向、叙事主体的多元化走向、叙事话语的下沉化动向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强化协同治理,生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动能”;坚持内容为王,跑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速度”;注重创新研究,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硬通货”.
以课程思政的意蕴和价值及协同育人的内涵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内在契合性.从建立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课程思政全员教师德育能力稳步提升、深挖专业课程体系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元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和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策略.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近年来,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课题组对吉林省地方高校进行调研,结合调研数据分析高校的专业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教学能力、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与学习兴趣,探究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期望能给地方高校的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以启示和借鉴.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当前“新闻编辑”相关课程教材存在思想政治教化功能缺失、媒介融合专业背景缺失、教材内容的问题性缺失等问题.应用型高校《报刊编辑实务》教材编写应重视结构设计,突出特色——树立双重目标: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坚持两个内容来源:学科与产业;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创新教材体例.
爱国主义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有利于维护民族尊严,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课堂是高校开展爱国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强化政治理论研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贴合实际,发挥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政治素养高的人才队伍,构建完整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和以“三贴近”为工作原则的转变,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落细,切实培植学生爱国信念.
科研竞争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提升科研竞争力,高职院校应该尽快健全科研保障制度、大力培育科研领军人才、加快创建科研团队、努力办好学术刊物,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