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椒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蔚蓝的天空下,有一片贫瘠的黄土,黄土中插满了它粗壮的根须,撑起了它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小城里,春风怒号着来了,吹绿了山坡,吹软了柳枝,吹来了花香。院落里,杏花隐隐地开了,白里透黄,在微风中招摇地掀起裙袂,尽管缩在偏僻的角落仍清新淡雅,杏树旁还有棵花椒树,虽阳春三月,仍光秃秃的,未见绿叶,只是树干歪曲地伸向天空,枝上顯出了一丝绿意。相比淡雅的杏花,它显得那么丑陋。不知何时,它也静静地抽出了绿叶,尖尖的,嫩嫩的,点亮了我的眼。
  不知不觉,夏来了,杏树谢去了满树白花,孕出了翠绿的杏,颗颗饱满,沉甸甸地坠在枝头,压弯了树枝,好不热闹。花椒树默立一旁,看淡功名富贵,守着满树绿叶,那叶绿得深沉,堆积在一起渗透了满眼深绿。小花椒也默默吊上了枝头,恰如一簇簇的绿葡萄,渲染了一树深沉的绿,绿中掺入了辛辣味,隐没在空气中。在这满树的绿意下,是朵朵葫芦花,白白的,花椒树静静地立在那儿,任它们攀上树干,衬着绿叶。鸟雀也来凑个热闹,躲在树爷爷的树叶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叽叽喳喳。花椒树也乐呵呵地看着它们在树冠中嬉戏,像年迈的老人,静默无声,坐在一旁静看孩子们打闹。
  阳光在斑驳的光影中溜过,带走了绿意,送来了红装。花椒树被浸入了情,绿中带红,昔日翠绿的小花椒也被血红攻占了城池,星星点点地坠了满树,却又神奇地与叶子融为了一体,本是娇艳的颜色,却隐在树叶中,内敛深沉。不多时日,花椒的红外衣被它撕开了,露出了里面乌黑的籽,在树叶中眨着眼,真是幅“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的画卷。
  斑驳的树影下,奶奶在摘花椒,看着看着,奶奶仿佛与花椒融为了一体。她们只是绿,默默地将枝丫伸向蓝天,不管你欣赏与否,都在默默长大,悄然结了果,在那深沉的叶上吊下串串翠绿的果实。待果实熟了,又留给了后人,烹调人间美味,默默奉献。这便是她们的一生,恰如人生,不应过于张扬,内敛沉静。有时生活也许就是这样,静待花开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静卧桌前,又待花椒长成,只是那颗颗红珠是花椒树默默无闻的奉献,须静心品味……
   (指导老师:李海峰)
  ※ 相关链接 ※
  花椒的植物文化
  花椒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诗经》收录了西周时期的民间诗歌,说明中国人民于两千多至三千年前已经利用花椒了。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是给宫女住的。
  花椒树结实累累,是子孙繁衍的象征,故《诗经·唐风》称:“椒聊之实,藩衍盈升。”又班固《西都赋》载“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意思是皇帝的妻妾用花椒泥涂墙壁,谓之椒房,希望皇子们能像花椒树一样旺盛。
其他文献
快递小哥们总是穿着蓝色或黄色的工作服,在一个固定区域里奔波。从前我以为,他们也就是负责送送货嘛,还不用走路,也挺舒服的。可是后来,我改变了看法。  在我们家还没有习惯网上购物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见过一次关于他们的采访。电视里,被采访的快递小哥穿着工作服,戴着一顶鸭舌帽,看起来年纪不大。这位快递小哥笑的时候很有感染力,无形中传递着一种正能量。他说:“送快递其实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简单,我们需要先熟悉自己所
期刊
大海上翻起一朵白浪,蔚蓝的海水中反射着太阳的光。海、海,满眼全是海,海里有什么?海里还是海。  我是一只海豚,生活在大洋中。每天都只能看到一样的东西,做一样的事。我厌倦了海。直到有一天,一切都变了。  一艘船开到了我的家门口,这是我头一回看到船,于是我连忙趁着浪从海面探出脑袋,想仔细地观察这“天外来物”。一阵耀眼的光猛然刺痛我的双眼,我听到了呼喊声,接着一张巨大的网向我扑来。我连忙躲闪,却被绳索死
期刊
知识  一场疫情,给了“为什么要读书”一个最好的答案。在这场“战斗”中,谁才是我们希望的曙光呢?  他们不是大明星,他们是67岁抗击非典、84岁逆行战场的钟南山院士;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的李兰娟院士;敢说真话,办实事,先后在香港和美国进修,成为博士后的医学学霸,上海医疗救治专家张文宏主任。  他们名字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知识。我想,那些有知识有担当的人,在过去你们
期刊
腊月二十八,在回老家的路上,关于疫情的新闻忽然开始大量推送,形式一下子紧张起来,口罩已经买不到了,储备好了食物,我们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自我隔离。  头几日,我们谢绝了亲戚的走访和邀请,开始了“三饭三觉”的生活模式。睡了几天,终于半夜都睡不着了,我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聊聊天,陪伴彼此。  弟弟开始喜欢和爸爸坐下来聊聊工作、生活、新闻。作为“中国式父子”的典型,这二十多年,两代男人的理念有了越来越多的代
期刊
浮世纷杂,有人倾心于西湖的淡妆浓抹,有人惊叹于泰山的神秀之姿,有人向往煌煌京城的繁华盛况。而我,却钟情于我的故乡——长洛,或是应了“吾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吧。  吾乡予我闲适。  小时候,不懂何为人情事故,更不懂何为尔虞我诈,我只知,我有一颗小小的心,心里装着一个小小的世界,名曰:家乡。  若说在家乡有什么是我最爱的,那一定是云,没错,就是云!儿时我常与伙伴们手拉手绕着古树轉圈儿,转累了,就兀自往
期刊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刚好五年级,那是我第一次经历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记忆中,对非典的印象就是每天要去村委会领消毒液,每天在家里喷,然后喝了很长一段时间板蓝根(后来被证明是无效的),还有就是村口用原木拦着,不让外来的车子进入。那时候根本没有这次这么严峻,大家也根本不懂得什么戴口罩,也没有不让出门,只是限制地域间的流动。那时候觉得非典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可是几个月也就过去了。  我们知道非典一
期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在对话的语境中,“有人说”,就是“有人回答”“有人说话”的意思。如: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但“有人说”这三个字是十分好玩的,它有不少的“用法”。  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学用“有人说……有人说”的句式: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
期刊
这是初春的一个夜晚,寒风呼啸,冷雨侵袭,扫过那已枯干的树枝,继续咆哮着。  或许风不知道,在那早已枯瘠的枝干里,积蓄着一股不知名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如此固执,不论狂风,还是暴雨,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终于,在细微的“砰”的一声后,一簇嫩芽绽开了,嫩嫩的、绿绿的。不多时,满树都是脆生生的嫩芽,似乎是在告诉人们——春天到了!  藏青色的小巷深处,我站在那扇沉重的木门前。抬手轻抚那细微的刻纹,耳边响起
期刊
@作者自画@  戴守正,字有恒,来自浙江省新昌县七星中学初三年级。是一个喜欢对历史与社会进行思考的男孩,喜欢对生活中一些细微的事与物追寻其本源,从自己身边的一些平凡小事中去发现与感悟,并把它们记录在纸间,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变成报刊上的一行行铅字与人分享。  南方的落日,虽然没有了塞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那种在荒凉沙漠中升起的特有的壮观风景,但似乎是多了几分柔情和浪漫,在平凡
期刊
在我一年级以前,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木我都清清楚楚。天天这家那户地跑来跑去,甚是有趣;到东家看看兔子,到西家跟狗狗比比嗓门,怎样都玩不腻。但我有时玩疯了,闯祸了,便会被关进老屋。这时,我只好待着,透过窗户,眼巴巴地望着外面……  那老屋也真是老。从我妈妈出生外婆一家就一直住在这里。每当我听外婆讲她们过去的事情时,我总是趴在外婆腿上听,不时俏皮地插两句嘴,然后笑嘻嘻地蹦起来,又飞快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