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泪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刚好五年级,那是我第一次经历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记忆中,对非典的印象就是每天要去村委会领消毒液,每天在家里喷,然后喝了很长一段时间板蓝根(后来被证明是无效的),还有就是村口用原木拦着,不让外来的车子进入。那时候根本没有这次这么严峻,大家也根本不懂得什么戴口罩,也没有不让出门,只是限制地域间的流动。那时候觉得非典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可是几个月也就过去了。
  我们知道非典一役,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次的起因就是在广东有人吃果子狸感染了sars病毒。谁也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在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次非典,已经因为吃野味受到过重创之后,公共医疗体系以及传染病防控体系已经大幅进步的情况下,我们又一次“重蹈覆辙”,又一次举全国之力应对传染病。其中所暴露的问题,不可不深思。
  这大概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终生难忘的一个春节,从前没有过,我相信,也希望以后不会再有。这次的事件,因为疫情通报得太晚,武汉九省通衢的位置加上春运的節点,加上现在中国高度发达的交通,让感染的人群迅速扩散到全国每一个角落,34省区无一幸免。就在春节前夕,疫情大规模爆发,所有从武汉返回的人们要接受检查,要被隔离,其他的人们也开始尽量不出门,连春晚都不忍再看。整个正月,每天都牵挂着封城后的武汉的患者的情况,为他们的遭遇悲痛,为存在的不公与有些人的无能无为愤怒,同时,也为全国各地支援的医护人员以及全国各地每一位献出爱心的普通人感动落泪。
  疫情终究是会过去的,我们感动于流下的泪,但也请记住我们流过的血。
其他文献
现代物流模式不就是古代驿站邮驿功能的新时代运行模式吗?咱们高邮可是拥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驿,它可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那快递小哥不就是新生代的古代“驿卒”吗?  在高邮街头,有这么一支特殊的行动大军,多数没有统一制服,统一标配是一辆改装后的电动三轮车,后面装货的地方被改装成一个小型货柜。他们从早到晚穿梭在邮城大街小巷和各个小区里,他们的手机永不
期刊
真正的死亡,就是人间世界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寻梦环游记》  我怀着虔诚的心,来到这个世界,轻轻踏上铺满万寿菊花瓣的长桥,用双眼寻觅着……  这个世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没有星星点点的霓虹灯光,没有丑恶艰险。这个世界,人人都可以找到一个角落,在无助时躲藏自己;这个世界,少了恐惧和担忧,人人都可以投身于自己所爱。  捧起路边的两束万寿菊,淡雅的橘黄柔和地映在我的双手,飘出幽幽的清香。我踏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使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随着死亡病例人数的增加,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过度恐慌,失去了理性的思考与判断,这也增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源头在湖北武汉,正值春运时期,全国各地人员流动规模宏大,这使得病毒的传染更快更广泛。各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但也有人借此对“湖北人”的称号进行“标新立异”,部分返乡的湖北人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住酒店被拒收
期刊
曾邂逅过那份感动。去河南旅游,谁料发了大水,虽不那么危急,但也有些路道被淹,半人高的水。也怪吓人的,这种天气,谁愿意出去?却在这时被叫出房门,被拉到饭店门口。诧异地,在那河一般的路上,我看到那抹黄色,他高高地举着外卖,双眼紧紧扒着手机屏幕,额头上沁出了汗,密密麻麻的,很艰难地走着,跋山涉水,乘风破浪般,只为那素不相识的人。普普通通一个人,却莫名地像有道光洒下来,他也成了金粉中的人。  夕阳艳若一颗
期刊
★编前语:  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改革浪潮务工人员大迁徙,直接打破了我国的地域限制,想买某地特产,或是想尝某地的著名小吃、特色菜不再是奢望,学生的课外书、学习资料、学习用具,甚至国外的网红产品,只要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头在手机上点一点,你想要的东西就会由专人亲自送上门。我们称他们为“快递小哥”。有了他們,这个世界上便没有你网购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
期刊
快递小哥们总是穿着蓝色或黄色的工作服,在一个固定区域里奔波。从前我以为,他们也就是负责送送货嘛,还不用走路,也挺舒服的。可是后来,我改变了看法。  在我们家还没有习惯网上购物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见过一次关于他们的采访。电视里,被采访的快递小哥穿着工作服,戴着一顶鸭舌帽,看起来年纪不大。这位快递小哥笑的时候很有感染力,无形中传递着一种正能量。他说:“送快递其实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简单,我们需要先熟悉自己所
期刊
大海上翻起一朵白浪,蔚蓝的海水中反射着太阳的光。海、海,满眼全是海,海里有什么?海里还是海。  我是一只海豚,生活在大洋中。每天都只能看到一样的东西,做一样的事。我厌倦了海。直到有一天,一切都变了。  一艘船开到了我的家门口,这是我头一回看到船,于是我连忙趁着浪从海面探出脑袋,想仔细地观察这“天外来物”。一阵耀眼的光猛然刺痛我的双眼,我听到了呼喊声,接着一张巨大的网向我扑来。我连忙躲闪,却被绳索死
期刊
知识  一场疫情,给了“为什么要读书”一个最好的答案。在这场“战斗”中,谁才是我们希望的曙光呢?  他们不是大明星,他们是67岁抗击非典、84岁逆行战场的钟南山院士;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的李兰娟院士;敢说真话,办实事,先后在香港和美国进修,成为博士后的医学学霸,上海医疗救治专家张文宏主任。  他们名字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知识。我想,那些有知识有担当的人,在过去你们
期刊
腊月二十八,在回老家的路上,关于疫情的新闻忽然开始大量推送,形式一下子紧张起来,口罩已经买不到了,储备好了食物,我们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自我隔离。  头几日,我们谢绝了亲戚的走访和邀请,开始了“三饭三觉”的生活模式。睡了几天,终于半夜都睡不着了,我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聊聊天,陪伴彼此。  弟弟开始喜欢和爸爸坐下来聊聊工作、生活、新闻。作为“中国式父子”的典型,这二十多年,两代男人的理念有了越来越多的代
期刊
浮世纷杂,有人倾心于西湖的淡妆浓抹,有人惊叹于泰山的神秀之姿,有人向往煌煌京城的繁华盛况。而我,却钟情于我的故乡——长洛,或是应了“吾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吧。  吾乡予我闲适。  小时候,不懂何为人情事故,更不懂何为尔虞我诈,我只知,我有一颗小小的心,心里装着一个小小的世界,名曰:家乡。  若说在家乡有什么是我最爱的,那一定是云,没错,就是云!儿时我常与伙伴们手拉手绕着古树轉圈儿,转累了,就兀自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