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aol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是文艺复兴后期的雕塑家詹波隆纳于1599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如今安放在佛罗伦萨领主广场上的佣兵凉廊中。作品描绘的场面是希腊神话中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打斗的场景。
  故事的原型是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妻子来到奥宇埃诺斯河,正待渡河,看到半人马涅索斯就在河的岸边。半人半神的赫拉克勒斯大步走下河水,轻松地涉水而过,但妻子得伊阿尼拉作为凡人却需要涅索斯的帮助渡过冥河。女人的美貌将半人马迷得失去理智,试图掠走她,刚上岸的赫拉克勒斯听到了妻子的呼叫声,回过头看见这个半人半马的怪物企图劫走他的妻子。这时他怒不可遏地从箭袋中抽出用九头蛇海德拉的毒液浸泡过的箭,朝涅索斯一箭射去,这支箭准确地落在涅索斯的身上。涅索斯立刻感觉到了毒液带来的痛苦,得伊阿尼拉趁机挣脱了他的手臂。
  “复兴”在雕塑上的直接体现便是在题材的选择上对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场景的再现,同时,艺术呈现背后的人文主义精神也是雕塑传达的一种意识形态。
  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三点:于故事原型的基础上作出变化的雕塑内容、细致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作者创作的艺术风格。
  首先,雕塑内容。希腊神话作为故事蓝本,本身就泛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它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气息,而不是中世纪时期暗无天日的对人性的压迫以及来世的“赎罪”。虽然雕塑的主题借鉴了希腊神话的内容,但却不是完全照搬,进步之处便是微妙的对场景画面的更改。在这里,作者将故事里射箭的场面变成了更为直接的打斗场面:两个角色在岸边的礁石上扭打在一起,涅索斯似是被钉在了礁石上,竭尽全力挣扎也无法让自己的身体直起。有了直接的肉体接触,力量上的差异便变得更为明显。通过作者的改变与创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赫拉克勒斯完全占据上风的场面,左手手指拽着涅索斯的头发、狠狠将涅索斯的头往下压制,仿佛将他的身体压到了拦腰截断的边缘,再多用力一份涅索斯就会性命不保:右手高举类似狼牙棒的武器,似是在准备攻击,但只是在纯靠肢体力量对决的这一刻,旁观者就已经明白了胜者是谁。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赫拉克勒斯英雄的形象瞬间变得伟岸起来,突出了人自身身躯的力量以及人的一種动势。相比基督教灌输给人们神的强大力量与人的弱小,也就是爱德华·乔纳森在《人皆为愤怒的神手中的罪人》中用类比想说明的“对于上帝来说,毁灭一个人像吹断一根蛛丝一样容易”,这座雕塑展现了人的力量和人的刚强,赋予了和神一样强大的人的能力。在这一具体例子当中,对于角色尊严和道德的心理刻画体现了浪漫主义的人性追求。出于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妻子、出于本能地用代表男性最突出的能力——力量进行对决、出于本能在这样的时刻感受到一种尊严被践踏的耻辱感与愤怒,“人本”的色彩有别于中世纪教堂彩绘玻璃的迷幻,真实地舒展在了人们的眼前。
  其次,是雕塑的表现特点。观察这尊雕塑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的情绪、以及人和动物的动作,都具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并且表现在作品中拿捏到位。第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细节是两个人物身上的青筋。健壮的肌肉、骨骼,与其构成的肌肉线条的健壮美在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中非常的常见,但是这里在两个人物的手臂以及涅索斯马身的部分刻画了青筋,却是在一般雕塑中鲜少被注意到的部分。对于学习素描的学生来说,画石膏像逃脱不了大卫、阿格里巴等的命运,但是这些静态的石膏像都不会去体现肌肉在被力量武装了之后的强壮感。在这座雕塑中,连青筋都在描摹体内可以肆意支配的力气与能量,体现出无比威武雄壮的一种名为“人”的、真实存在的吸引力。相比神力,真实与虚无缥缈的高下立现。赫拉克勒斯的面部表情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观察与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观察到他的面部因为愤怒而传达了一种极具侵略性的信息——眉头紧锁,怒目圆睁,嘴角像怒火一样被抑制着向下,但是在大胡子里掩着的、因为竭力咬着而出现明显凹陷的下颌骨又让愤怒不自觉地爆发了出来,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生动且统一,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反观中世纪时期的雕塑作品,为了凸显“神性”,雕塑作品中的人物多是严肃的、静态的,因此无法传达生动具体的细节刻画,更不用说人物的性格和个性化的情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也体现在宗教束缚和个人幸福追求的不同之中。
  最后,作者的风格也值得一提。风格主义,源于意大利语Maniera,反对理性对绘画的指导作用,强调艺术家内心体验与个人表现,绘画精细,表面效果华丽,多戏剧性、动荡、不对称场面。风格主义一词常被用以形容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一种潮流,藉由瘦长的形式、夸大的风格、不平衡的姿势来描绘人类和动物,以此产生戏剧化和强而有力的影像。所以作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出了这样的一个充满戏剧性矛盾的场面,而不必是庄严的圣母冷冰冰地抱着耶稣。
  牟宗三是这样评价文艺复兴的:“Renaissance,人的再生”,即把人从神的蛰伏之下解救出来。所谓再生,是“对于现实的人生,现实的自我,个性的自我,有一种春天之情的喜悦感,而且有一种现实的人间爱。”因为注重个性的自我,人的普通的理性的一面被忽略,特别注重人的气质性的一面,即人的才情的气质面。“今人之才情的个性创造,也使得人之一切的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主观之机会。”相对于中世纪教会对人的掌控与束缚,这座雕塑在内容上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内容的衣钵,又具有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的意识上的改变,反映在生动真实的细节刻画和作者创作风格中以主观的心理体验为导向的元素上。
  于此,这座雕塑向世人说明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一种光辉、有一种温度、有一种情绪,叫人性。
其他文献
对于杯子的喜爱,男女老少的热情好像始终不减。八年来,我在干杯展上上手了万件杯盏,即便是像我这样自己都做杯子的陶作人,依然停不了对买杯子这件事的热衷。八年来也见识了年年来看杯子买杯子的同好,而且这个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干杯展是个媒婆,连接着杯杯控和制杯作者们。“七年之痒”过去,“八年抗战”也已胜利。期待每一年和你们,和杯杯们的相遇。只有相遇,才有火花。  杯子是最能表现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器物品种,
期刊
Based on color aesthetics, creative thinking and shaping ex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rt, this article explains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design color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期刊
With the ever-improv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photography, especially the ever-increasing resolution of modern digital im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nting an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the qu
期刊
认识汉克·沃尔斯是从他的一只杯子开始。  薄如纸片的白色瓷壁上,泼洒了深蓝色的釉料,制作精致却又富有一种自由洒脱的气质,且每一只都不一样,如同一幅可以捧在手里的独立画作。这只杯子当时出现在北京的陶瓷画廊UBI。在画廊负责人Ms,Machtelt Schelling施鹤玲女士的积极促成之下,有了2016年汉克·沃尔斯先生作品的上海个展,展览首次在国内完整地呈现了他的作品风格与创作脉络。  汉克·沃尔
期刊
在经历了逾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之后,国人对传统生活美学认识的提高及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回归,将促进中国式居住空间及传统家具的创新与变革。所谓“中国居住空间及传统家具创新与变革”,即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及生活之道,精确构建人与器物、家具及空间环境的自然关系,从而赋予人与环境身心愉悦的、持续共振的能量。设计师必须深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关系,立足当下,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继承与
期刊
王豫明喜欢拍片,这些年应邀为林墉、韩美林等近百位艺术家拍片制作视频。他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总能使人惊叹,专业精到的点评每每直叩观者的心扉。他也喜欢音乐、喜欢绘画、喜欢画瓷,喜欢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是他的精神表情,他的艺术表现。现今,当很多艺术家仍小心翼翼固守着自己已有的代表符号时,王豫明的高温颜色釉作品《梅问》系列主动打破了自己作品中的既有样式。  有人说,符号是一个值得我们警觉的东西,如果我们塑造的
期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先生擅书画,能治印,精壶刻,故乡厚重的人文底蕴赋予他对工藝与生俱来的灵气与悟性。而名扬上海滩的竹刻大家父亲徐素白又言传身教,使他耳濡目染,然而他没有固守父亲的成就,全凭个人毅力与对竹刻深深的挚爱坚持下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留青竹刻实践,徐秉方将留青竹刻技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新时代留青竹刻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当代留青竹刻新面貌。 
期刊
2019年(第七届)上海工艺美术圆桌论坛于2019年12月23日在上海设计美术馆举行。数十位来自产业的设计师、工艺师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等院校的教授们相聚一堂,就新时代工艺美术的创新转型进行了研讨交流。与会者们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学习中共中央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对当下工艺美术
期刊
女性纹章,顾名思义,就是指女性所专有的纹章。纹章是一种由特定规则组成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世袭颜色和符号系统。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纹章,是由路易十八宪法所规定的,至今这一规则被世界各地所遵守。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纹章不断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和蔓延,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到了女性角色领域,其呈现出独特的表现方式及文化寓意,从而丰富了家徽纹章的社会内涵和价值属性。由于纹章是一种财产,拥有者享有转让
期刊
近日有幸觅得海派艺术家陈向民先生的砑花葫芦臂搁一件,甚是喜欢:画中女子划舟取莲,既有不染红尘世事之美,又有绿水红霞之镜,凝神观望意境长远。把玩之余,不禁想为砑花葫芦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些许墨迹,以为爱好者共勉。  一、葫芦的文化内涵  首先什么是葫芦?葫芦属葫芦科、葫芦属,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缘草本,有细毛,夏秋开百色花,雌雄同株,葫芦果实大小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能达1千克。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