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豫明的色釉瓷绘语言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豫明喜欢拍片,这些年应邀为林墉、韩美林等近百位艺术家拍片制作视频。他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总能使人惊叹,专业精到的点评每每直叩观者的心扉。他也喜欢音乐、喜欢绘画、喜欢画瓷,喜欢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是他的精神表情,他的艺术表现。现今,当很多艺术家仍小心翼翼固守着自己已有的代表符号时,王豫明的高温颜色釉作品《梅问》系列主动打破了自己作品中的既有样式。
  有人说,符号是一个值得我们警觉的东西,如果我们塑造的形象只是一个符号的话,这就值得商榷和警觉了。真正好的形象永远不是符号,而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它会感动着我们,和我们的生命牵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要警惕“梅”成为一种符号,一件艺术品应包含着生命形成过程的诸多纠结和纠结之后的重生,我想这是艺术品真正有分量的地方。
  来景德镇画瓷的12年创作中,王豫明从最初的青花釉里红类作品,到《金莲》粉彩系列作品,再到近年的高温色釉《梅问》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作品里思想的具体体现。他善于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的艺术不只是现实生活反映,而是他的精神世界。王豫明在高温色釉《梅问》系列作品中进行了一系列窑变釉的探索,从高温窑变到亚光彩釉的配制,生成了独特的陶瓷材料语汇。窑变,也许其中隐含着某种生命的密码。在火的幻化下,一切都可能发生,关键在于运用之妙,成败完全存乎一心。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正是颜色釉这一色彩丰富,韵味深远的特性,也是让王豫明迷恋颜色釉绘事的重要原因。藝术家舒立洪曾在写王豫明的文章中提到,“王豫明在艺术圈人缘极好,名气也大,人皆谓之通才、鬼才。面对陶瓷这一新载体,王豫明没有丝毫的胆怯与犹豫,行笔施色间却是那么地自信与肯定,分明是行家里手的状态。”
  《梅问》系列作品能让人触摸到那片清净明澈,智慧洒脱的内心。其用笔格调以书法入画,色釉超然,似不经意间体现了他的写意心态和人文情怀。其画面率意天真、古意浓浓,笔致疏落、气清神腴,香雪缤纷,满是梅影花光。
  的确如此,在王豫明的《梅问》系列作品中,愈见创意独出、意境深广、视点多变。在沿袭传承和打破传统上,他将传统的形式语言与现实对象进行了完美结合,使作品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他的作品融合了“梅骨竖琴、岩梅合一、与天传香、树老凝梅、小梅初展”等梅林千姿的叙述,打破传统的手法正是通过自身对形象和色彩的感知,努力用绘画的造型语言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不抛却传统,但一定会注入当下鲜活的时尚元素,古梅入今园。
  艺术是以积累的方式延续传统的,没有继承就不存在创新。王豫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绘画本体语言功能的探索,进而通过塑造传达一种精神感受和情感表达。尊重和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拒绝变化,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给王豫明提供了更好的宽泛的创作空间。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作品,形式和精神是组成画面结构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王豫明很好地诠释了这两点。他在将现实中的客观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一直充分体会艺术创作的真情和感受、不断探索和发现艺术表现的新空间。除了绘画和釉彩语言的变化,王豫明在《梅问》系列中,对瓷板的整体形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而这种探索是全面的,釉彩的色,瓷板的形式,书法、印章的应用,最主要是瓷板的装帧设计,用什么材料,框的形态和颜色,衬板的色彩和尺寸,考虑全面,以一种全局观来提升陶瓷艺术的展示呈现,也是对当下社会及环境的全面考量。
  王豫明的瓷绘作品是在瓷都景德镇完成的,他非常热爱景德镇的创作环境,他说道:“只要你在景德镇能沉浸其中,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创作,这是一个异常享受的过程。”
其他文献
京畿世界陶瓷双年展(GICB)在2019年迎来了第十届展览。京畿世界陶瓷双年展是在韩国陶瓷产业和文化中心的京畿道举行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旨在讨论世界范围内陶瓷艺术的现状和陶瓷文化的问题,以期探讨陶瓷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义国际陶瓷艺术的现状,并通过各种艺术实验来产生话语。京畿世界陶瓷双年展以国际竞赛展为中心,在国际竞赛展的框架下,策划举行学术、培训等多层次的活动。为此,国际竞赛展从征集方式、奖项
期刊
There are many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a gourd surface relief artwork. Among them,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aesthetics, the decision on the theme,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m
期刊
Butterfly pattern is a commonly used modeling pattern of Miao ethnic craft varieties, which deeply reflects the folk cultur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iao ethnic group in Guizhou. The filigree
期刊
Taking the teaching reform experience of Arts and Crafts specialty over years in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reform of teach
期刊
2019年12月18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第四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和澳门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和她领衔创作的上海画绣《观无量寿经变图》在此次会展中展出。这幅宽4米,高3米的巨幅刺绣作品丝光霓彩、绚丽夺目,它复原了盛唐时期经变画全貌,成了博览会的最大亮点,4天的展会,每天前来参观的海内外观众络绎不绝。他们赞誉
期刊
对于杯子的喜爱,男女老少的热情好像始终不减。八年来,我在干杯展上上手了万件杯盏,即便是像我这样自己都做杯子的陶作人,依然停不了对买杯子这件事的热衷。八年来也见识了年年来看杯子买杯子的同好,而且这个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干杯展是个媒婆,连接着杯杯控和制杯作者们。“七年之痒”过去,“八年抗战”也已胜利。期待每一年和你们,和杯杯们的相遇。只有相遇,才有火花。  杯子是最能表现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器物品种,
期刊
Based on color aesthetics, creative thinking and shaping ex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rt, this article explains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design color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期刊
With the ever-improv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photography, especially the ever-increasing resolution of modern digital im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nting an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the qu
期刊
认识汉克·沃尔斯是从他的一只杯子开始。  薄如纸片的白色瓷壁上,泼洒了深蓝色的釉料,制作精致却又富有一种自由洒脱的气质,且每一只都不一样,如同一幅可以捧在手里的独立画作。这只杯子当时出现在北京的陶瓷画廊UBI。在画廊负责人Ms,Machtelt Schelling施鹤玲女士的积极促成之下,有了2016年汉克·沃尔斯先生作品的上海个展,展览首次在国内完整地呈现了他的作品风格与创作脉络。  汉克·沃尔
期刊
在经历了逾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之后,国人对传统生活美学认识的提高及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回归,将促进中国式居住空间及传统家具的创新与变革。所谓“中国居住空间及传统家具创新与变革”,即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及生活之道,精确构建人与器物、家具及空间环境的自然关系,从而赋予人与环境身心愉悦的、持续共振的能量。设计师必须深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关系,立足当下,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继承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