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专属纹章的艺术化特征及传承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纹章,顾名思义,就是指女性所专有的纹章。纹章是一种由特定规则组成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世袭颜色和符号系统。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纹章,是由路易十八宪法所规定的,至今这一规则被世界各地所遵守。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纹章不断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和蔓延,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到了女性角色领域,其呈现出独特的表现方式及文化寓意,从而丰富了家徽纹章的社会内涵和价值属性。由于纹章是一种财产,拥有者享有转让、销毁,赠送、继承、租借、变更、利用其收益等一系列相关处分权,从而使女性拥有专属纹章成为一种合理的存在(图1)。
  溯源纹章起始,可能诞生于中世纪的战场,多用盾形,取其守护家人之意。盾牌总是和男性联系在一起,其英文被称为Arms,是谓保护自己与家人的武器。从目前可考据的第一枚家徽纹章上,也可以看出盾牌之于纹章的重要性。1127年,亨利一世赐予他的女婿安茹伯爵杰弗里·普朗特热内一块饰有华丽金狮图案的蓝色盾牌(被视为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纹章),他也是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杰弗里伯爵的私生子威廉·朗斯沃德在索尔兹伯里教堂墓碑上的雕像,手持的盾牌和杰弗里的盾牌非常相似,可推断出其传承。这两个盾牌上的图案,杰弗里是英国人口中的亨利国王的女婿和亨利国王的父亲{意为亨利一世的女婿和亨利二世的父亲),他的纹章被后人当做确凿的纹章证据,证明盾形纹章的传承。
  因此,盾形纹章对于女士来说,它并不合适。从中世纪起,一种钻石形的菱形纹章逐渐得到贵族女性的青睐。相较于盾牌常见于战场之上,演化白钻石的菱形更适合用作女性纹章。中世纪后期,身份高贵的女性开始佩戴菱形纹章,不过最早佩戴者尚不可考(图2)。
  一个约1347年的珍贵的英国纹章得以保存,被纹章学家认为是女性纹章的起源,并被后人选作女性纹章的代表作。其主人是第七代萨里伯爵约翰·德·瓦朗的遗孀琼{艾莉诺公主的女儿和艾莉诺王后的孙女,图3)。其纹章中包含五个小的菱形,中间的菱形章上有丈夫瓦朗的纹章,上下菱形章上更有英格兰王室的纹章,因为琼的母亲是埃莉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女儿。除此之外,这枚纹章还装饰有城堡和跃立的狮子,以纪念她的祖母——卡斯提尔的埃莉诺,她是爱德华一世的第一任王后。在某法国公主的纹章中,菱形图案被置于绳结之中(图4)。
  据史料记载,在15世纪的英国、法国以及低地国家,钻石形与菱形逐渐成为单身女士的纹章图形,随后又慢慢演变为椭圆形。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不过因为男士们也偶尔会用椭圆形纹章,所以菱形已经成为妇女的专用纹章图形。而纹章制度的逐渐形成,使得纹章的使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纹章要遵守严格的规则。没结婚的女性,可以一直使用父亲的纹章,将其置于菱形或者椭圆形图案上。在婚后,很多女性将父亲的和丈夫的纹章并列,放在菱形纹章上,或者选择用一个同心结包围。(图5)
  在此展示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纹章。一是属于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第一个家徽为伊丽莎白的公主时期,纹章即为菱形。在1947年,伊丽莎白获得了嘉德骑士团勋章,于是在菱形盾徽周围添加了金字蓝底圆环。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为英国女王,遂纹章变得极其华丽,且菱形变为盾形:底部箴言法语“Dieu Et Mon Droit”意为“主即正义”。
  二为凯特王妃的八角菱形纹章(四角菱形的一种变形)是由英格兰纹章院设计的。据凯特表示,其纹章的样式很简单,表面的三个角分别有一个带叶子的橡树果,代表她自己,她妹妹和弟弟。选择橡树果寓意着它们日后将成长为高大的橡树,橡树是英格兰、西伯克郡和力量的象征,而这些孩子们正是在西伯克郡长大的。徽章的中间是一个金色倒V形臂章,代表孩子们的母亲。倒V形臂章的上下有两个白色细倒V形,代表高山以及凯特一家对滑雪和户外活动的热爱。纹章的背景色选用了英国国旗的主题色,红色和蓝色,以更好地和威廉王子的纹章搭配(图6)。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纹章申请是由凯特的父亲提出,所以凯特全家都有权使用这枚徽章。凯特使用菱形和扇形搭配作为徽章的框架,是保持自己女性的身份。她的弟弟则使用盾形外缘的家徽,而非菱形。
  作为代表女性的菱形纹章,我们会发现其顶端饰有蝴蝶结形的丝带,颜色大致为蓝色红色,这也成为区分婚姻状态纹章的一大标识。如凯特王妃出嫁前的个人纹章,核心徽顶端饰有蓝色丝带,代表持有者未婚的身份,婚后的丝带则为粉红色。一位纹章学家在19世纪80年代曾指出,未结婚的女性由于担心一直单身,因而将纹章作为寻找异性的一种宣传隐喻方式。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英格兰纹章院规定,饰有红色(或粉色)丝带,代表已婚,如莎拉·弗格森,全名莎拉·玛格丽特·弗格森的个人纹章(题图),是英国约克公爵即安德鲁王子的前妻,则为粉色丝带。
  1943年设立的美国空军妇女队勤务飞行员章纹饰是由美军的纹章学会负责审查和批准,并保证图记不触犯禁忌且无异议,菱形的女性传统属性在此得到体现(图7)。
  在日本,家徽被称之为家纹,而由女性使用的纹章,即为女纹,并有着系列具体的规定。在非正式场合,女性可以使用女纹。如武家或者平民的女子出嫁之时,一般嫁妆上会印制着本家(外家)的家纹。对方的家纹如果是头盔或者剑这种很阳刚的纹路的话,女方可以将自己的“剑片喰”中的剑省略,形成一种新的纹章。但根据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稍有差异,有时候选用父亲一方的家纹,也有一些选用母亲家的家纹。
  除上述中的菱形及菱形的變形八角菱形之外,蚌壳形——外形取自南北朝时期盾形也常见于女性纹章(图8)。这是因其独特的二分区外形特征,可以较好地表达女性的家庭关系。根据上海纹章院的规定,标准女性徽基本型为蚌壳盾,盾面两分区,中置可包含姓氏元素的附加图记。女性分区在右侧,婚前图记可延伸至左分区,婚后左分区为夫家图记,如无则为空白。长次女排序图记置右方,长女可默认不置标记,可在使用夫家家徽外自主决定使用个人纹章的场合。
  本文作者的家徽,徽形取白南北朝时期的蚌壳盾,为守护保卫家人之意。中间一朵玫瑰,是我钟爱的花卉,玫瑰伴随我的成长,从儿时起一直有着美妙的故事。“杨“字位于花蕊之中,为其姓氏,以姓氏入家徽,遵循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玫瑰图案后有两株水杉,挺拔、无畏、向上。水杉是父亲栽植的两排路边树,我小时候常在树下玩耍,至今两排笔直的水杉依然耸立在面目全非的老家路边。以忍冬为羽饰,亦名金银藤,取其坚忍常青之意。
  纹章作为一种资产,所有人可拥有多种权利。纹章不同于家谱、姓氏及家训,家庭中的女性也可以来传承,在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制定后,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男女平等。姓氏、家谱(图9)、家训等家族文化在一半的家庭家谱中难以延续,一种文化可能会灭失,只有男性可以传承家庭印记的时代已成过去。
  纹章领域,实现了在传承过程中女人和男人平等的权利。没结婚的成员——无论男女——均有权继承家族的盾牌纹章的权力。如头盔、羽饰、箴言等。一株生生不息的纹章树之上,家庭文化代代传承。
  但在具体的继承规则上,各个国家将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羽饰及冠饰的使用限制上。有一些国家地区规定,家庭中的女性,无论结婚与否,都不能佩戴羽饰及冠饰(图10)。但亦有例外,比如在苏格兰,家族的长女有权佩戴羽饰并将其置于菱形或者椭圆形图案上。另外,那些具有较高等级爵位的女性,其纹章也会附加一个冠饰和一对扶盾者。比如,在苏格兰,女领主有资格在菱形或椭圆形章上放置冠饰。
  自然,如同男性纹章不局限于盾形,女性纹章也不仅仅为菱形制式,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合适的徽形,用于体现个人及家庭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及人文特色。上海纹章院制作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女性纹章,徽形为椭圆形加以变形而呈现(图11)。
  综上所述,女性纹章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拥有着专属性的制度和规范,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及文化传承。无论平凡还是伟大,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纹章,书写自己的故事,并将其传承下去。
其他文献
Taking the teaching reform experience of Arts and Crafts specialty over years in 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reform of teach
期刊
2019年12月18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第四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和澳门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和她领衔创作的上海画绣《观无量寿经变图》在此次会展中展出。这幅宽4米,高3米的巨幅刺绣作品丝光霓彩、绚丽夺目,它复原了盛唐时期经变画全貌,成了博览会的最大亮点,4天的展会,每天前来参观的海内外观众络绎不绝。他们赞誉
期刊
对于杯子的喜爱,男女老少的热情好像始终不减。八年来,我在干杯展上上手了万件杯盏,即便是像我这样自己都做杯子的陶作人,依然停不了对买杯子这件事的热衷。八年来也见识了年年来看杯子买杯子的同好,而且这个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干杯展是个媒婆,连接着杯杯控和制杯作者们。“七年之痒”过去,“八年抗战”也已胜利。期待每一年和你们,和杯杯们的相遇。只有相遇,才有火花。  杯子是最能表现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器物品种,
期刊
Based on color aesthetics, creative thinking and shaping expre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art, this article explains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design color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期刊
With the ever-improving technology of modern photography, especially the ever-increasing resolution of modern digital im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nting an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the qu
期刊
认识汉克·沃尔斯是从他的一只杯子开始。  薄如纸片的白色瓷壁上,泼洒了深蓝色的釉料,制作精致却又富有一种自由洒脱的气质,且每一只都不一样,如同一幅可以捧在手里的独立画作。这只杯子当时出现在北京的陶瓷画廊UBI。在画廊负责人Ms,Machtelt Schelling施鹤玲女士的积极促成之下,有了2016年汉克·沃尔斯先生作品的上海个展,展览首次在国内完整地呈现了他的作品风格与创作脉络。  汉克·沃尔
期刊
在经历了逾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之后,国人对传统生活美学认识的提高及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回归,将促进中国式居住空间及传统家具的创新与变革。所谓“中国居住空间及传统家具创新与变革”,即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及生活之道,精确构建人与器物、家具及空间环境的自然关系,从而赋予人与环境身心愉悦的、持续共振的能量。设计师必须深刻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关系,立足当下,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继承与
期刊
王豫明喜欢拍片,这些年应邀为林墉、韩美林等近百位艺术家拍片制作视频。他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总能使人惊叹,专业精到的点评每每直叩观者的心扉。他也喜欢音乐、喜欢绘画、喜欢画瓷,喜欢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是他的精神表情,他的艺术表现。现今,当很多艺术家仍小心翼翼固守着自己已有的代表符号时,王豫明的高温颜色釉作品《梅问》系列主动打破了自己作品中的既有样式。  有人说,符号是一个值得我们警觉的东西,如果我们塑造的
期刊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先生擅书画,能治印,精壶刻,故乡厚重的人文底蕴赋予他对工藝与生俱来的灵气与悟性。而名扬上海滩的竹刻大家父亲徐素白又言传身教,使他耳濡目染,然而他没有固守父亲的成就,全凭个人毅力与对竹刻深深的挚爱坚持下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留青竹刻实践,徐秉方将留青竹刻技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新时代留青竹刻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当代留青竹刻新面貌。 
期刊
2019年(第七届)上海工艺美术圆桌论坛于2019年12月23日在上海设计美术馆举行。数十位来自产业的设计师、工艺师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等院校的教授们相聚一堂,就新时代工艺美术的创新转型进行了研讨交流。与会者们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学习中共中央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对当下工艺美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