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民族地区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高中课程改革于2004年率先在山东、宁夏、海南、广东开始进行试验,到2007年秋季,全国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16个省份实施高中新课改,最迟到2010年,高中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届时,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将迎来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不只是教材内容的改革,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面对变革,如何吸故纳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语文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少数民族地区多为文化欠发达地区,再加上受本民族语言习惯的影响,学生在汉语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学生,鉴于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引进新理念、新教法的同时,更应抓住以下两个基本点。
  一、语言教学不能放松。汉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任何关于语言的变迁,声调的转变,语音轻重的不同,词语的选用,语体的运用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需要师生在课堂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来沉淀知识,传承民族文化。《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寓于工具性之中,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核心是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实际即是语言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充分发掘体现课文重点、难点,表现作者某种“曲趣密巧”和“写作匠心”的关键性的字、词、句、段等语言因素,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比如《阿Q正传》中赵太爷由“阿Q”到“老Q”的称呼变化,戏弄小尼姑后阿Q的“十分得意”和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区别,阿Q耸着肩“等候”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的意味……如果教师忽视了对作品的语言涵咏,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作品背景、篇章结构、主题内容等的分析上,甚至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以期带给学生尽可能丰富的延伸知识上,那就有失偏颇甚至是舍本逐末了。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语言教学更不能放松,因为他们在汉语言学习上本身就有些“先天不足”,这些不足,造成了他们在使用和理解汉语语言上常会犯些错误。比如,壮族人在学习汉语时,在词汇运用方面,有时就会因不了解词的外延而出错,如壮族人误把“戴手套、戴帽子”说成“穿手套、穿帽子”;有时会因为不了解词与词的搭配习惯而出错,如壮族人在说汉语时,不管马、牛、羊、猪、狗、鸡、鸭、鱼等动物都用量词“只”;有时还会因为不理解词义而出错,如汉语有很多表示集体的词,如信件、树木、布匹、河流、船只、人口、书籍等,壮语却没有,壮族学生在运用这些词时,就会说“今天老师收到一封信件”、“我家门前有三棵树木”。细数起来,这些“先天不足”还真不少,而这些“先天不足”,当然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等方式得以弥补,但无可否认,语文课堂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也就应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二、学点语法修辞的知识。语法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是何原因,语法修辞知识渐渐地淡出中学语文教学。也许是因为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在语文学习中最让学生头疼,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语文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也许是因为语法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学生负担重;又或许是因为中高考并不考语法知识,不如腾出时间多练练考试内容。总之,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淡化语法教育”了。这么一来,学生的负担是减轻了,也不会因为枯燥的语法知识而对语文生厌了,殊不知却又因为缺乏严格的语法训练,无法掌握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导致在写作中语法、修辞、逻辑上的错误频现,在阅读中一遇到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晕头转向,不明就里。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学点语法修辞的知识尤为必要。因为少数民族的语言表达习惯中,就有不少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不一致的东西。比如壮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最大的差别在于两种语言的修饰式合成词、修饰词组语序相反,如“母鸡”壮语说“鸡母”;壮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也有不同,如汉语语序是“指示词 不定量词 中心语修饰成分 中心语”,而壮语语序则是“不定量词 中心语 中心语修饰成分 指示词”。不学点现代汉语语法,如何克服这些“不一致”?
  事实上,新的课程标准并不排斥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此看来,为了“减负”或“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而忽视语法修辞的学习的做法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勾股定理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推广,其推广所用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本文所介绍的一种推广是用所谓联系拓广的方式,它是探索新的教学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知道,在直角△ABC中,设∠C=90°,则有结论:AB2=AC2 BC2.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勾股定理,如果我们将它和圆联系起来考虑,就可以把这一定理推广.    一、问题的提出    作直角△ABC的外接圆,如图1所示,再延长两直角边AC、BC,如图2所
本文对虫草研究和开发中存在的混乱和谬误进行了探讨。还介绍了国外文献对虫草素的研究概况。
用自制的乙酰胆碱传感器检测本室研制的脑健脑注射液,证明其乙酰胆碱活性约高达900mmol.为阐明其药效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砂岩发育,但岩性致密,物性较差,砂岩储层含气后的速度与页岩速度相差不大,在地震剖面上无明显的响应,因而采用
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起步较晚,因储备设施不健全,季节性调峰和应急均以上游气田的提产为主。从气田科学开发角度考虑,上游气田应建设调峰和应急备用能力,实际产量安排和产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五节英语课当中所得到的听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很多学生由于初一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依赖性很强,而且,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陈旧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不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并且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不是在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教学中,偏“语法条”,机械地进行单词和句型教学、翻译和背记语言材料,结果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英语
2010年10月15日,辽河油田公司与朝阳市政府举行了天然气业务合作签字仪式。这意味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气化辽宁”工程已全方位启动。2011年,辽宁省就能用上“西气东输”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开始重视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究历史。这本来是很积极的一个现象,可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在哪?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还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正如赵亚夫先生所强调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包含学习方式,教是为了学,那么创设历史情境就不仅仅是教师更好教的工具,更是学生更好学的工具。  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营造历史氛围,
构建LNG低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是冷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提高LNG冷能回收效率,根据LNG气化特性,笔者提出了冷能的分段利用模型,并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对低温朗肯循环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