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是值得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根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升民族人文素养的基础。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修养品格以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特点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在演化过程中汇集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质,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的文化源自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包括思想、文化、语言、礼乐、诗词、乐曲、戏曲等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教化思想,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及相对稳定性,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因时而变。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特点,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融合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为我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益处。
  二、中职语文学科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精神的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与体现。而语文教学是传承和发扬这一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将语文教学更好地进行下去,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之美,展现中华民族的魅力。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基础知识是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敲门砖,而具有鲜明华夏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参考借鉴。同时,专业课程若能与传统文化知识密切关联,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如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学习傳统建筑文化来增进对建筑设计的了解。中职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无论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是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职学生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三、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职业教育从开办之日起就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语文等文化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中职语文教育水平也与普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院校传播和渗透的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只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和课外讲座等活动,接触过较为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对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知之甚少,对语言文化的精妙了解甚微。
  随着互联网、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中职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好奇和探索的人生阶段,由于缺乏对思想文化的鉴别能力,导致自身传统文化素养跌落,价值观产生偏差,因此,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遇到的障碍以及学生语文学习意识的淡薄,加强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的课堂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四、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举措
  (一)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引起知识载体和表现形式与现代思维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古人语言表达的内容,并对古板而格式化的韵律等心生厌倦,因此他们在主观上就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文言文产生了排斥感,更别说能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书籍。针对这些问题,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尽量用现代人的语言表述方式来阐述传统文化,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易中天的《品三国》、如石悦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利用了现代人语言的特点,产生了新的叙述方式,易于人们掌握和流传。此外,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时要认真分析,深入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同过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以圣贤君子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仁义、智勇、真善美、积极入世的态度和谦卑不亢等精神,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这些优良传统文化,使之成为真正的爱好者和传承者。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思想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课堂短剧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课堂氛围,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
  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中职学生语文课堂中,让文学作品的思想美、人格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等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是一种既能强化学习效果,又能陶冶精神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而在学生的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爱国情怀以及是非的辨别力等;在语文课前或课后播放优美的民族音乐,欣赏民族舞蹈等,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在学习的环境场所,张贴一些带有爱国主义情感、生活哲理教育等名言警句,一些优秀诗词等,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四)培养教师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单指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人发展的深刻内涵。中职语文教师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基石。在语文课堂上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文精神就是教师的影响力,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学的经典文化著作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案头的常备必读之书,教师也需要靠它们去滋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必先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完成教材选编的课文教学,语文教师还需要适当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学习的篇目,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精神价值的认同,健全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语文教师本身所应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资源。
  五、结语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才是有意义的。让每个学习者能切实感受到贤哲的思想、气节、智慧和精神,才能帮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才能推动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玉菲.文化传承与理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8(3).
  [2]白慧平.中职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渗透[J].职业技术,2018(1).
  [3]沈建强.中职语文传统黄时间活动探究[J].教师,2017(8).
  [4]张梅梅.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戏剧之家,2017(7).
  [5]张顼.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7).
  [6]林慧.注重传承,成就语文教学 ——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外语文,2016 (22).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为有效推进电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从运作成本与服务水平双方面衡量电网企业的管理水平,以促进电力企业高效运行及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推进。“二维对标”管理模式的投入使用,为认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仅应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不少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包含着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我们珍贵的精神文化宝藏。但是目前不少小学的語文阅读教学唯分数至上,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阅读教学以传授做题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忽略
电气设备故障严重影响着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往对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与判断主要是进行理论的研究,着重于纸面上的计算,并没有经过全面的科学的实验进行检测,这不利于对电气设备在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也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这其中,便出现了处于农村和城市过渡边界的特殊发展区域——城乡接合部。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教育等都呈现出了比较鲜明的地域特征,既有城市的印记,又包含农村的踪迹,而深受城乡接合部教育现状的影响,对应地域的小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已经呈现出诸多值得社会各界深入关注的特点。因此,分析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发展方兴未艾,本文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发展形势及建设方案等作一些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随着电力建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重,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来保持自身的地位,由于科学的项目施工策划有利于施工的成本控制,有利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
提问:最忌大而不当,责在具体提问是最基本的一种采访方法。怎样提问,大有讲究。善于提问的记者,能较快获得所需要的材料,节约采访的时间,提高采访的效率,新闻出手就比别人快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人群开始选择向城市边缘地带会聚,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人群生活区域——城乡接合部。这一地区由于处于城市和农村交集地带,其人群结构复杂多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活状态不够稳定,进而对于这一地域的学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以致多数城乡接合部的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畸形化发展态势。长此以往,势必会直接制约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探析城乡接合部小学生
《林黛玉进贾府》中出现的“忙”有16次之多,这些“忙”字或者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礼仪规矩、森严等级,或者很好地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试从四个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在城市电网改造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这一概念显现出来,现今的电力配电市场逐步趋向于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着,力求实现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