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6-JSJYYB-159)。】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以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去探讨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标准
  一、引言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素质教育的序幕,虽然素质教育已唱响多年,其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只是头戴“素教”的光环,仍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对于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是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应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的评价机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制约了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它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弊端,致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被引入迷途。建国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皆因为没有把握住“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致使课改的效果打了折扣。
  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看,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神意,而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导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观念转变不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仅仅关注了对知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个性品质、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观念。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太单一,没有起到激励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表现为:单一、模糊、缺乏激励、引领、提升作用。我们教师课堂中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好”、“对”、“很好”、“不错”。可是学生好在哪里?对在哪里?一个简单的“好”字,“对”字是不能给学生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即使偶尔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有的学生只挑同学的缺点,否定优点,这和上面说到的我们教师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三、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教学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不但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做以下改变:
  (一)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
  (二)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从单一变为多元。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三)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有必要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如何完善的决策。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
  (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上,教师除了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对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另外,教师还必须设计完美的提问,让思维延伸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住本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它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课堂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题[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8.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
  [3]李志宏,王晓文.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宋淑蕴(1980—),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法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威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他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其身处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深远的联系.本文试图以莎
摘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发对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具有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要以能力为重,而在各项能力中,教学实践能力 居于核心地位,其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未来培养的小学生的质量。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重担。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如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 原因是什么,小学教育专业应进
期刊
在《追风筝的人》中,风筝贯穿整部小说并推动情节发展.整个故事起于风筝,止于风筝,对于不同的人,其意义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分析风筝这一意象,在不同时期对于文中主人公阿米
在传统的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倾向于专注于培养学生和词语的粘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多读书,企图以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内
期刊
患者男性,57岁,因“胸痛2 h”于2012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h劳累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给予“速效救心丸4丸舌下含服”,胸痛无缓解,急来我院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
最近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赢了几盘棋,整个人类都感觉不太好了,加之虚拟现实的VR眼镜开始走入现实,与电影《她》里的虚拟“女朋友”谈了一场恋爱……这个全新空间没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相较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TNBC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具有发病年轻、侵袭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