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教学案例中的教学行为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决定了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教学行为,但同时一些教学行为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出现,笔者认为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行为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课堂控制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教学的课堂效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实践,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在反思和学习中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育教学生涯的不断完善。下面以笔者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案例来分析这些教学行为与方法。
  该案例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1中(见上表),课堂伊始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行为是呈示行为;呈示行为是指课堂上,教师利用地理图表、图片、实物和标本、地理模型、多媒体以及板书、板图等,向学生呈示地理信息的教学行为。教师呈示了颇富美感的热气球图片,将同学带入兴致盎然的情境,属于有趣味的课堂引入。本次主要为地理教学多媒体呈示行为。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地理教学多媒体,对现代地理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使地理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而且为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发展空间,也为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教学过程2中(见上表),教师采用阐述式讲解行为;讲解行为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讲授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讲解行为是教师最主要的传授地理教学内容的方式。要求语言流畅,口齿清晰,表述规范,声音适中。内容要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条理清晰,规范地使用地理术语;能够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讲解策略并配合提问及其他动作等。即便是在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课堂的时代,讲解行为也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广泛的行为方式。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在高中地理内容中归纳概括等逻辑性分析较多,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阐述式讲解行为则是必不可少的。阐述式讲解行为是指地理教师以地理概念、规律、成因、特征等原理性知识为中心内容的讲解行为。其特征是:多用议论兼叙述的表达方式,强调原理的推证和证据的组织,交汇应用分析、比较、演绎、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并配合板书、提问等相关教学行为。
  在教学过程7中(见上表),教师先采用描述式讲解行为为学生解释了唐诗的意思,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原意只是为后面的成因稍作铺垫,没想到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地好,可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体验审美情趣是多么地必要。地理学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倘若一个地理教师不能描述地理美的特征,他的课堂就欠缺地理真正的內容和最美的修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地理教学描述式讲解行为中,用美的语言呈现美的地理事物,在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表现形态等方面强化审美意识和美感,可以使地理事物得到美的再现。该案例中教师用犹如散文般优美的语言再现唐诗的优美意境充满了浓郁的审美情趣,从而赋予了地理课堂生命活力,也启迪了学生心中美的灵性。而这正是地理教育的人文价值之所在。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经常采用教诲的行为方式试图向学生灌输某些情感或态度,但是这种枯燥的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难以真正实现地理教育的人文价值。因为,真正的价值形成是学生对教师所表达的“情感”产生价值认同。所以,我们认为,渗透了教师情感的课堂讲解,能够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因此,情感性是描述式讲解的另一要求。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困惑,同样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在不同的教师来上,效果仍然有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这正是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的理由所在。而学习理论—教学实践—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我们学校的高中班级是全市平均分最低的班级了,可以说是“后进生”的班级。主要表现主要为物理功底差,物理成绩落后。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失去信心直到放弃。教学中只有针对“后进”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后进生智商并不低,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还没有得到
期刊
开学初,一家长打电话诉苦,说她家孩子每天写完作业,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沉迷在这些虚拟的游戏中。家长希望老师每天多布置些作业,让孩子忙得顾不上玩。挂上电话,笔者陷入沉思: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呢?布置些什么任务才能让孩子的课余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呢?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总量,提倡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群孩子那么贪玩,怎样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
期刊
学习既不是由教师单独决定的,也不是学生个体决定的,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同伴、教材、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累积,还包括以情感、社会性、灵性等的整体发展。每个孩子既生活在各自独立的、自主的个人世界中,同时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互动,生活在课堂共同体的交互世界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符合学生个体学习的特征,也能够实现学生个体与与个体之间的交往互
期刊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中,班主任都能够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然而如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取得好的德育效果,是个难题。班主任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才会更好地推动班
期刊
一、德育与美育相结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实施途径更是以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渠道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此学生都非常乐意加入到音乐社团中来,为了使爱好音乐的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艺术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我校在2015年成立了“小葫芦,大乐章”音乐社团。以葫芦丝音乐教学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美育教育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道德
期刊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在学校,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的互动效果、教学效果等常会有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有一点我们决不能忽视,那就是班
期刊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板块儿。通过对主要几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区域、饮食特点和文化习俗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各民族之间要平等相待,以诚相待。共安排了“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劳动力进城所从事的工作普遍时间长(无法长时间照顾孩子),收入低(承担不起所在工作的城市的学校教育费用),由于以上原因致使许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农村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
期刊
教材分析
期刊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P89。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9加几加法算式算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