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坚果新发害虫——斑点广翅蜡蝉

来源 :中国植保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在广西南宁澳洲坚果园内新发生一种害虫——斑点广翅蜡蝉.对该虫的识别特征、为害特征及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和描述,以期为澳洲坚果上该虫的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该虫成虫有2种翅斑型,主要以其前翅斑点作为识别特征.在澳洲坚果上生长季内发生1代,发生期是3月下旬至8月中旬.若虫及成虫对澳洲坚果的果穗和营养枝均有为害,并喜群聚为害,被害处破损漏液、发育不良;雌虫产卵于营养枝梢处或叶背主脉处,形成突起状产卵痕.
其他文献
为提高红螯螯虾离体胚胎孵化的效果,提供其大规模离体胚胎孵化基础水质数据,应用韩国施奇公司(ZISS)孵化器探讨pH对红螯螯虾离体胚胎孵化的影响,设置具体参数如孵出时间(至可自由运动的3期幼虾的时间)、出苗量(3期幼虾数量)、孵化率和出苗率等,以期筛选出最优pH条件.在水温28±0.5℃下,用梳子剥出7对红螯螯虾附肢期胚胎,经过3000 mg/L甲醛浸泡15 min,然后置于ZISS孵化器中,用30%~40%的HCI和NaOH调节水体pH为6.8、7.7、8.4、8.9和9.4,进行离体孵化,试验共25 d
针对海洋浮标数据存在被黑客攻击、窃取的问题,在分析北斗海洋浮标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属性基加密的海洋浮标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设计了数据加解密、数据管理和密钥管理的子系统,设计了包括数据的存储以及数据的请求两个业务流程,做到了对数据的细化到用户属性的安全管控.在此基础上,基于开源的椭圆曲线配对运算库和主流前后端技术实现了该系统,并对多种加解密方案从加密效率、密钥安全和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采用的加密方案具有显著优势,与传统的浮标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对比,该系统融合了对
为研究养殖工船养殖舱晃荡现象对舱壁结构强度和养殖安全的影响,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法)对横摇激励下养殖工船养殖水舱的轻微晃荡和剧烈晃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引入动态边界粒子法解决SPH法固壁边界上或边界附近的粒子截断误差影响精度问题,并对动态边界粒子两种处理方法模拟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靠有效,适用于模拟养殖水舱晃荡时自由液面翻卷、破碎现象;对于轻微液舱晃荡现象,相比于边界粒子运动法,边界粒子固定不动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对于剧烈液舱晃荡现象,边界粒
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日渐稀缺,渔船捕捞范围不断扩大,渔船在特定区域附近作业过程中,由于驾驶舱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与雷达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所获海上数据信息误差较大,且驾驶舱内缺少出入该特定区域的相关报警提醒,导致海上事故频发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开发一种特定区域管控系统,为特定区域附近作业渔船提供报警提醒.研究了渔船驾驶舱内AIS与雷达的信息融合理论,模拟基于凸组合航迹融合算法的信息融合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YimaEnc海图引擎构建的特定区域管控系统,为特定区域附近作业渔船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海上信息以
多波束渔用声呐是海洋渔业的重要设备,可利用声波对水下生物进行探测,其波束成形的算法是研制过程的核心技术.本研究从圆柱阵多波束渔用声呐的扫海方案出发,在传统移边带算法(SSB)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并行处理转为串行处理,同时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信号处理速度的改进算法.首先将传统算法,与本改进算法进行对比.其次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平台对改进算法进行了软件的实现,完成了两种算法实现的性能评估和资源消耗分析.最后在消声水池对改进算法的FPGA实现进行了指向性的测试,并通过MATLAB将仿真的波束图
在室内分别用玉米、花生、大豆、小麦、白菜的幼苗饲喂草地贪夜蛾幼虫,测定取食不同作物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幼虫龄期、虫体重、存活率,以及成虫的寿命和繁殖力等.结果 表明,取食小麦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13.2 d;取食花生的最长,为25.3 d.取食玉米的幼虫全为6龄,取食大豆的有6、7龄,取食小麦、白菜的有5、6龄,取食大豆、小麦、白菜的以6龄为主,取食花生的有6、7、8龄,以7龄为主.取食不同作物的幼虫体重差异显著,取食小麦的最重.取食小麦和玉米的幼虫存活率在90%以上,取食花生和大豆的只有40%
为明确拉萨青稞蚜虫优势种群及其年发生动态,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优势度指数确定蚜虫的优势种并分析不同优势种群年发生动态.结果 表明,麦无网长管蚜、禾谷缢管蚜为拉萨青稞蚜虫的优势种,且不同优势种群年发生量和发生期均有所差异.麦无网长管蚜于6月上旬始见,6月下旬逐渐增多,7月下旬至8月初达高峰期,之后急剧下降.禾谷缢管蚜出现时间较晚,于7月上旬始见,7月中旬数量逐渐增多,8月上旬达到高峰期,之后急剧下降.田间蚜虫混合种群在青稞开花期前具1个明显发生量高峰,应加强田间发生动态监测,在蚜虫发生的始盛期对其进行防
在食用菌细菌性病害中,由托拉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引起的病害普遍存在且严重.笔者从P.tolaasii的多样性、检测技术、致病机理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基于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科学防治由P.tolaasii引起的食用菌病害,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供理论参考.
梨木虱在陕西省黄陵县翡翠梨产区为害较重,为准确把握防治适期,笔者开展了对梨木虱越冬代成虫出蛰动态的调查和用诱虫胶带与黄板进行物理诱杀的试验.结果 表明,梨木虱越冬出蛰初期为3月初花芽萌动期,高峰期为3月中旬花芽开绽期,诱虫胶带与黄板处理区诱杀越冬代的效果明显,10株上的诱集总量达373头;处理区越冬代梨木虱树上成虫量、落卵量及虫叶率明显低于常规防治.
为研究不同管理方式和茬口模式对膜翅目昆虫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调查了上海嘉定常规深翻、常规绿肥、有机深翻、有机绿肥4种类型稻田的水稻全生育期膜翅目昆虫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调查期内,共诱集到膜翅目昆虫25科,其中缨小蜂科(Mymaridae)、茧蜂科(Braconidae)为优势类群;有机管理模式下稻田膜翅目昆虫数量和丰富度指数高于常规管理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