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科整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影响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目共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方面,我很高兴看到信息技术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我经常苦苦思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什么影响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和实践,我作出了以下的分析。
  一、问题解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然而,学科整合是双向的,信息技术学科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此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实践这个问题,发现了学科整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些有效影响。
  二、具体影响
  1.相互联系,提供素材
  各门学科知识的发展都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应融入多学科组成的大环境中,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
  2.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积累基本经验、培养基本品质,从而生成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其他学科形成的学科素养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被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使用。
  美国著名学者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指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艺术,艺术教育的价值是潜能的开发、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说,艺术是美的经验共享,视界的融合和心灵的升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会涉及许多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艺术,也让艺术素养渗透到我们信息技术教育中来。
  3.教学方法,相互融通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方法与传统学科有所差别,但是也可以采用传统学科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英语学科中采用频率很多的是交际型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一些模块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教学。
  4.德育,重中之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也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引发自身犯罪。如何把他们引导到健康的网络生活中,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方法,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我在讲《IP地址及其管理》这一节内容时,以网络警察利用IP地址破案为例。一方面传授了IP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也穿插了要做个文明网民的德育。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一些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弱的学生可能会被诱发破坏心理,冲动地利用网络技术去做一些破坏性的操作,如在网站论坛上发表一些虚假信息、破坏他人的网络资料等。学习了本章内容后,学生就会意识到网络环境没有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具有隐蔽性,可以利用IP地址对其进行监控,有效地抑制人们逾越社会规范的举止。
  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还是一个崭新的内容,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整合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摆脱纯技术指导的片面性,视界要从本学科转向各学科,从其他学科的素材、素养、教学方法乃至德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我相信,这样的学科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同时更能促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钢梁.多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
  [2] 党喜胜.整合 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有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一、愉快教学的意义  所谓的愉快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教学的方法。  在几千年前《论语》里就载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句子,这是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我们都知道孔门弟子的乐学跟孔子的乐教有分不开的关系。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4年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学习能给学生带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为今后的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每个英语教师工作的出发点。  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困难,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影
基于Gumperz的"语境化"概念和"语境线索"理论,借助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语境线索的功能,认为语篇完整意义的获得是通过语篇中的语境线索激活知识框
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和华侨大学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共同举办的“民间文献与地方史研究数据库”国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