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帅”的门在哪儿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中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高富帅”“白富美”,可再看看眼前的孩子,爱哭、爱闹、胆子小,要强、自私、难管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孩子将来能否成为“高富帅”“白富美”,首先,我们要看看孩子“遗传”了我们多少“高富帅”的基因?如果自己是屌丝一枚、宅男附身,这个问题就变得有点儿“难”……几种情况,会连“高富帅”的门在哪儿都找不到的。
  一是把孩子寄养在幼儿园的“甩手掌柜”。认为大把大把的钱交给了幼儿园,老师就应该还给我们成人成才的“高富帅”。“高富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养不成高富帅。
  二是“轮流执政”的家长。家长之间相互抱怨、相互指责,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孩子,孩子今天学了点儿东,明天学了点儿西,最后孩子自己也找不着北了。
  三是“任性”的家长。不少年轻的父母还未褪去身上的孩子气,工作、生活总是那么任性,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要把“任性”进行到底。除了大吼大叫、恐吓威胁,没有什么育儿的方法,仅凭二三十年前学到的一点儿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在变,时代都“飞”起来了!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又不爱学习,还“固执”地“任性”下去,把孩子培养成高富帅只是个泡沫,阳光下的泡沫……
  对不起,你中枪了吗?
其他文献
为人的书稿作序,是件苦恼的事情,因为我怕对人家的作品说不出道道来,就有些发怵,深怕贻误了人家的美意。好在爱玲不是个挑剔之人,让我为她的诗集《尘世之光》说几句话,我也就壮了几分胆子,尽力去征服自己的一些浅见,说说自己的心想。当然,这里假如有些地方我说得不好,说得不对了,也请爱玲诗家悄悄地在私底里放我一马,给我点面子。  一、好诗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好诗长得是什么样子的,似乎我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
期刊
无论“我走上街头”(《置身旷野》),还是“一个牙疼的人在屋子里踱步”(《一个牙疼的人》),诗人宋耀珍由“我”及“人”捕捉“走”的动势,总归将由“天空高远。一个人走着”(《悼念》)的无“我”之境所覆盖。诗人自1993~2013年间与诗神会多种机缘见其诗集《结局或开始》(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如若不曾磊落,情采何以披沥?所以,“一年将尽的月份”及“元旦”不期而至的时序更替,“寒风”凛冽的季候时令
期刊
《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发表了葛水平的长篇小说《活水》。这部近年来不多见的农村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再一次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中国当代农村。小说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创作基点,以中国北方的一个偏僻山村———山神凹村为创作背景,以申寒露和李夏花的感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繁杂的事件,描绘出中国农村四十年来的变迁之路。小说重启了人们对那段岁月的记忆,也启迪着人们对乡村发展的思考。在当前大
期刊
梁衡先生是享誉全国的知名作家,这些年来,他的作品入选大中小学教材的数量极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他的作品先后有六十余篇(次)被选入各地的大中小学课本。如《晋祠》《夏感》《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在广大师生中可谓耳熟能详,因而,梁衡被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写总顾问确属实至名归。  “新闻行业里的著名作家,作家队伍中的新闻名家”,是梁衡独有的名片。  梁衡的创作之路和他的职业生涯相
期刊
搬到帕米洛托娅缇花了两天时间,从Gulio站到Subaugusta,走路大概七八分钟左右。搬着行李上下地铁很不方便,所以拖着行李箱慢慢搬东西搬了四五趟。这中间还去了趟郊区的宜家,因为是郊区,所以体型壮硕,在里面走了整两个小时才算看完。Lisa从国内发消息来,问我是不是可以适应新生活。生活是新的吗?我自问。那时候我正走到那个大仓库的边缘,对着望不见顶子的货架区,用力感受身在异乡的情绪。然而那情绪量少
期刊
一  在金华市的东边,似乎很远其实又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僻静的小镇。小镇又漂亮又安静,有着寂静的公路,有着安静的草坪,还有着静静开放的五彩缤纷的野花。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上,阳光缓缓地洒下来,照得公路、草坪和野花都暖洋洋的。一辆客车缓缓地驶了过来。  客车停下,又开走,留下一个背着背包,挂着相机的年轻女孩。显然是经过了长途跋涉,女孩一脸的疲惫和倦意。当她抬起头朝公路对面望去时,她看到了她要去的地方,
期刊
孟子曰:“仁者爱人”。那么儒家倡导的仁爱,究竟该如何界定,或者见仁见智。而概念解读,难免歧义纷繁,令人难得要领。其实,在一个儒学传统深厚的国度,对于在厚重的传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仁爱,不是一个弄清概念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恪守尊奉的践行问题。  作家,号称当代的文人士子,面对自己的人生,如何秉持仁爱、仁为己任,已然是这样的一种践行;而一旦进入创作,写出的作品将要面对读者、影响他人,这就更是
期刊
初夏的一天清晨,我骑着车子从城南一路到城北,来到了小时候一直居住的国师街。早上的阳光照在小街两旁的槐树枝桠上。八点多的阳光,微微有些刺眼。本来就不宽的小街两旁,密密麻麻地停靠着各种汽车。一个杂货店已开门,女主人趿着拖鞋,正在擦拭店面橱窗。一只小黑猫靠在路沿边,叫了几声,复又安静地卧着。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我的搬迁,平日已很少回到城北了。  我生怕打扰了她的宁静,悄悄地停下车子,沿着小路慢慢往前走。
期刊
“众口难调”“缺规失矩”“标准混乱”……是当下人们批评某些文学现象的常见说辞,譬如文学评论中的良莠不分、譬如作品排行里的主观随意等,它折射出文学体系中的一个紧要问题:文学标准的失范与建构问题。从2018年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一文体的多方探索,力图抵达文学标准的努力;也可以窥见它在这一问题上的茫然,与既有文学标准的很大差距。  一年来的短篇小说,表面看并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发展,但仔细观
期刊
四岁的悠悠和小朋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只要自己赢,她就会兴高采烈地继续玩下去,但如果她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数”或阻止别人赢她。其他的小朋友都不高兴了,纷纷跑开,不愿再和她玩。眼见大家都跑开,各玩各的,悠悠跑到妈妈身边,忍不住大哭着说:“他们都不跟我玩。”其实,妈妈早就看到悠悠和小朋友吵架的那一幕,明知理亏又霸道的是悠悠,但看到宝贝女儿伤心难过的样子,又很心疼,妈妈真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回应女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