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不但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指导,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以及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进一步深化了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但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指导,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以及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一、和谐社会思想教育
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成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许多重大实践中,网络正在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达到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但也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因此,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网络起到了凝聚民心,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切中时机,常抓不懈,时刻注意贯彻和谐社会的思想,把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生活等理念渗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自主创新思想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加优秀、更加雄厚的人才基础。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似乎成为一尊万能偶像。网络技术一方面发挥着主宰大众意识,诱导大众行为的操纵功能,用标准化、复制性的文化产品把自己设计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强加给大众;另一方面又用技术的手段改变人们对世界、艺术等的认知方式和感悟方式,消解、摧毁人们的审美创作性。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思想问题和具体问题,引导其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2];"有助于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帮助其应对心理失衡,缓解或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3]加强心理疏导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伴随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程度越高,网络所带来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正确地指导、引导和及时地疏导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师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生命价值观教育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人间最美好的事物就是生命。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是由教育方针的要求决定的,是由学校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有学生网民的特殊性决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帮助学生完善素质、提升人格、激发生命激情和创造力的职责。不断出现的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凸显了把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重要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生命观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和幸福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五、传统文化教育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网络传统文化教育对利用网络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传统文化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带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社会整体文化的蓬勃发展与历史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史我们精神成长的母体,优秀的传统文化史我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在互联网上,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大学生也只有在母文化的培育熏陶下,才可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成长。
六、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现实中,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很严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电子游戏,浏览色情网站,发布、传播虚假或错误信息,发布语言低俗、格调不高的网络文章或回帖以及知识侵权等,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自省与自我建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网络道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和网络责任意识,通过内心信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素质在提高,反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王涛:《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8期
[3]郑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建构》,《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4]吴绮敏,孙承斌.唱响奋进凯歌 弘扬民族精神-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N],2006-7-6(9)
作者简介:金瑶男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但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指导,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以及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一、和谐社会思想教育
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成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许多重大实践中,网络正在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达到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但也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因此,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网络起到了凝聚民心,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切中时机,常抓不懈,时刻注意贯彻和谐社会的思想,把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生活等理念渗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自主创新思想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就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加优秀、更加雄厚的人才基础。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似乎成为一尊万能偶像。网络技术一方面发挥着主宰大众意识,诱导大众行为的操纵功能,用标准化、复制性的文化产品把自己设计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强加给大众;另一方面又用技术的手段改变人们对世界、艺术等的认知方式和感悟方式,消解、摧毁人们的审美创作性。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思想问题和具体问题,引导其应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2];"有助于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帮助其应对心理失衡,缓解或解决他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3]加强心理疏导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伴随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的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程度越高,网络所带来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正确地指导、引导和及时地疏导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师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生命价值观教育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人间最美好的事物就是生命。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是由教育方针的要求决定的,是由学校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有学生网民的特殊性决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帮助学生完善素质、提升人格、激发生命激情和创造力的职责。不断出现的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凸显了把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重要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生命观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和幸福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五、传统文化教育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网络传统文化教育对利用网络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传统文化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带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4]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社会整体文化的蓬勃发展与历史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史我们精神成长的母体,优秀的传统文化史我们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在互联网上,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大学生也只有在母文化的培育熏陶下,才可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成长。
六、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现实中,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很严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电子游戏,浏览色情网站,发布、传播虚假或错误信息,发布语言低俗、格调不高的网络文章或回帖以及知识侵权等,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法制教育,增强网络道德自律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自省与自我建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网络道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和网络责任意识,通过内心信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素质在提高,反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王涛:《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8期
[3]郑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建构》,《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4]吴绮敏,孙承斌.唱响奋进凯歌 弘扬民族精神-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N],2006-7-6(9)
作者简介:金瑶男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