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设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者有效衔接,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局;事关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创造条件.两者的有效衔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两者的有效衔接在内容上应当符合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我国贫困治理战略转型的现实要求;符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两
【机 构】
: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设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者有效衔接,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局;事关从根本上化解“三农”问题,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创造条件.两者的有效衔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两者的有效衔接在内容上应当符合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我国贫困治理战略转型的现实要求;符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两者有效衔接《意见》的精神,在实践中创新衔接方式、方法、模式.目前,有的地方在衔接设计、产业衔接、动力衔接、保障衔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确保衔接设计科学,突出规划引领和项目建设,做实政策衔接,提升产业质量,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强化组织保障,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化解衔接难题.
其他文献
“道学”作为一种新的儒学形态,因宋儒为改变汉儒训诂注疏之学及反对佛教之挑战应运而生,“道统”则是作为传播儒家道学的脉络谱系.中唐伊始即有儒者提出道统论,借以厘清儒学的传承脉络,并以此对抗佛教的祖统论.有宋一代的道统论及所列道统谱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带有官方性质的朱熹的道统谱系,二是以《诸儒鸣道集》为代表的民间道统谱系.作为北宋道学开山者之一的司马光,在这两种道统谱系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朱熹未将司马光列入其道统谱系之中,而《诸儒鸣道集》不仅将司马光纳入其中,且在其人物序列中位居第二.将司马光置于这两种不同的
清初文人纳兰性德以诗词著称,而其所著《渌水亭杂识》为学界所忽视.其实,该书作为一部专研格物的笔记,不仅包含诸多传统格物门类,还涉及许多西方科技的内容,对于研究明末清初科技发展与儒学内在转型等问题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纳兰在《杂识》中所呈现的格物观一方面极为清晰地体现了儒学在明末清初崇实黜虚、吸纳西学的学风转向,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清初士人格物风尚相较于晚明的最大区别——受笃好科技的康熙皇帝影响甚深.皇权对知识的干涉,虽极大提高了清初儒士的格物热情,却也造成学术思想为皇权所裹挟.另外,透过纳兰《杂识》可见,清初儒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注意区分研究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哲学逻辑起点与经济学逻辑起点的不同.学界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利益关系、人民主体、人的发展、国家、消费、剩余产品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方法论.中
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前提整体性、过程整体性、成果整体性特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浪潮、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等重大风险,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