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阳光理念 打造阳光校园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流学校靠文化积淀引领人,二流学校靠规章制度约束人,三流学校靠主观经验管理人。为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借助核心文化的引领,实现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和办学品位的提升,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书香浸润,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以经典传统文化浸润为载体,以阳光的教育实践为目标,致力于“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阳光舞台,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阳光环境”。
  一、日出江花红胜火——设置多彩阳光课程
  走内涵特色发展道路,是新形势背景下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秀屿区实验小学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开发“特色与多元”并举的课程,注重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规范化、生本化建设,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营建特色化、序列化、多样化的课程文化。
  1.书香特色课程
  学校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飞扬的吟诵》,旨在诵读中加强对学生普通话发音、吟诵、表达的训练,及传统文化的熏陶。除每天下午的20分钟写字课外,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按照低中高年段开设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课程,并制定相关的考级评价标准。组织优秀教师编制出小学六年必读百本课外书目,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序列化、经典化。学生人手一册校本教材《国学经典选读》,既方便携带阅读,也便于家校形成合力,共促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家长积极参与,共同督促学生阅读,各班都自行设计了课外阅读记录卡。
  2.阳光体育课程
  围绕体育艺术“2 1”达标活动,在每天特色操的基础上,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乒乓球、篮球、象棋、跳绳、跆拳道、游泳等项目,在玩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学校已建成全区首个校内游泳池,并把游泳纳入体育课程,让学生多掌握一项既能健身又能自救的技能。
  3.艺术素养课程
  开展“小荷花”合唱、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兴趣活动,坚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把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强化了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这些举措,既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也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二、蓝田日暖玉生烟——注重多元阳光教研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学校鼓励各教研组因组制宜,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制定出各具特色的校本研修制度,为教师搭建学习锻炼的平台,促使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觉追求教学研究,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1.集体备课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各学科采用单元备课负责制,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以单元教学为主题,以网络教研为平台,认真组织集体备课。以“福建省首批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学校”为契机,在学校同步录播系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相互关聯的软件工具平台的支撑下,形成“5 3”网络教研模式(见图1)。
  2.校本教研
  学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进行,活动形式多样。以语文组为例,教研活动以年段为单位组织专题教研,各年段自定主题,按月专场演绎。年段主题教研体现梯度设计、各尽其能的原则,让每个教师都能在专题教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提升,实现专业成长。语文组把推广阅读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课外阅读有序、有质推广。
  3.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每月检查反馈。展评优秀常规作业,优秀代表在常规反馈会上分享经验或心得,互动交流。旨在把优秀教师良好的工作态度与方法呈现给大家,让教师们在观摩学习中相互启发借鉴,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期中、期末考试后各组召开质量分析会,请班级成绩名列前茅或进步显著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4.课题研究
  学校鼓励教师立足校情,结合班情开展校本微课题研究,并以此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引领教师不断成长。以数学组为例,紧紧围绕区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省级“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两个课题开展教研。以听课评课研讨为教研方式,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全体教师评课,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优势互补、同伴互助的目的。
  5.示范引领
  学校大部分教师是区、市级骨干教师,多名教师是区、市名师工作室成员。这些骨干教师、名师多次送培送教下乡。为了贯彻落实“百校帮百校”的有关文件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与秀屿区石城学校小学部、埭头潘宅小学结对,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百校帮百校”帮扶活动,让受援学校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6.研修培训
  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听课、研讨,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把专家请进来”,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扎扎实实地集体研修,探索学习,共同进步。三是“秀出自己的绝活”,开展校本教师技能培训活动,让有特长的教师当讲师,传授自己的“绝活”,促进教师在同伴互助、分享中共同成长。
  三、胜日寻芳泗水滨——拓宽广阔阳光时空
  现代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呼唤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学校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深入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建设民俗风情、地方文化、经典诵读、行为习惯、第二课堂等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快乐成长。
  1.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   2.亲历传统节日,感受民俗风情
  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多彩展示舞台,构建了特有的活动文化。12个系列节日活动,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可以充分体验和了解一个节日。如清明节开展的网上祭英烈“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重阳节开展的“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意”活动等,培养了学生缅怀先烈、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学校还组建“雏鹰小队”,让少先队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开展田间劳动、“亲情体验孝心行动”以及创建文明楼道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3.感知民族艺术,传承民间技艺
  “莆仙戏进校园”在莆田市已推行近三年,学校组建了“十音八乐”演奏队、莆仙戏唱腔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民族乐器演奏技能,普及民族音乐知识,打造民乐特色教育。“十音八乐”演奏队荣获莆田市首届“莆仙戏进校园十音八乐”演奏比赛二等奖;林姗、郭璇同学荣获莆田市第二届“莆仙戏进校园”唱腔比赛一等奖。
  4.诵读千古美文,领略语言奥妙
  学校将“诗书同行”活動和学生的德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设置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转化为自觉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5.搭建才艺舞台,丰富学校特色
  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庆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每年三月份开展的科技节,以“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論文”“电子摆拼”等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引领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去发明,去创造,去领略科技世界的广博,去攀登科学的高峰。四月份举行的读书节,以“亲子共读”“童话剧表演”“图书漂流”“跳蚤市场”“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快乐中发展;秋季的体育节,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次检阅,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每年结合元旦开展的展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系列艺术活动,如现场百人书画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象棋比赛、英语书写比赛等,体现了学校快乐、阳光的办学理念,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六一儿童节,有传递心灵之声的“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心手相牵、传递温暖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乐趣横生的班级联欢活动,精彩纷呈的六一汇报展演,激情飞扬的广播操、武术操比赛,带给学生无尽的欢乐。
  总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引领,而深入开展阳光教育活动是学校不懈的追求。营造阳光环境,实施阳光管理,创设阳光课程,培养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打造阳光文化,让学校以优雅的阳光校园、丰富的阳光生活、精彩的阳光课堂、健康的阳光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在传承中创新,在阳光下绽放,在幸福教育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且乐。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2011年秋,在辽宁省岫岩县成功举办了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岫岩蘑菇节,岫岩县菌蕈产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全国,由传统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由以木腐菌栽培
各种意外伤害引起的脊柱骨折或脱位常伴有脊髓损伤,严重者会导致截瘫,不仅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消化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生存质量低下,还会带来许多负性心理反应,甚至出现放弃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准职业人式、'工作过程主导、职业技能交融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基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6例,通过视觉模拟量表和SNOT-20量表对患者
1.选好场地,松框春繁春季蜜蜂场地选在背风向阳、比较干燥的地方,最好能靠近沟渠和有蜜粉源。此时蜂群处于迅速繁殖时期,应及时加入巢脾,这就叫"松框",如果蜜源还不足时,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成立于2012年,2014年加入了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市实小集团)。几经研究,学校确定了“努力使校园成为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教育质量精良、办学特色鲜明的区内优质品牌学校”的总体目标,围绕着“亲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起来。  一、科学规划,让学校发展有目标  理想的校园应该是师生自然生长、快乐生活的家园;应该是美丽幽雅、充满生机、人际和谐、心灵放松的地方;应该充
为了探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职"口腔修复学"实训课的教学效果,选用高职高专口腔医系两个年级315名学生分别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作比较试验。对照组采取传统"先教后学"教
铁磁性微晶玻璃由于具有磁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用作磁感应热疗的热种子材料。采用SiO2-Na2O-CaO-P2O5-Fe2O3五元系统,通过共沉淀-熔融法和熔融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铁磁性微晶玻
期刊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区域课改如何均衡、持续、有效地推进就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着重探讨区域课改价值理解的重建、行政推动的有效路径、内生发展的合理规划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基于实践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课改;价值理解;行政推动;顶层设计;内生发展  自我国第八次课改启动以来,成功的学校课改样本频频推出,而地市级区域课改案例却鲜有介绍。区域教育广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