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承诺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赣州是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赣州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赣南老区振兴发展作出部署。国土资源部立足部门特点,发挥行业优势,实施订单式政策扶贫,精准发力,探索创新了定点帮扶赣南革命老区的新模式。
  “量体裁衣”制政策
  国土资源部从1987年开始定点帮扶赣州8个县市,28年来,先后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和捐资助学等项目千余个,并先后选派190多人次到扶贫点挂职、扶贫和支教。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部落实中央振兴赣南老区发展决策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赣州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迫切需求,连续四年出台支持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订单式”政策,解难题、破瓶颈、精准扶贫。同时,构建部、省厅、市县政府和基层国土部门四级上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政策落地,形成了具有部门特色的定点扶贫新做法。
  量身定制扶持政策,确保精准发力。国土资源部对赣州的支持“量体裁衣”,实施“订单式”扶持政策。地方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需求。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立足当地国土资源管理实际,提出破解地方经济发展难题需要上级国土部门支持解决的事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从省域国土资源管理角度进行审核把关,能在省域范围内支持解决的问题,省厅负责落实,需要国土资源部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省厅负责转报。国土资源部根据省厅提出的需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有针对性的支持,甚至是超常规的措施。这样“一上一下”,确保了部出台的支持政策“对症下药”,提高了政策的精准度。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打好政策组合拳。国土资源部近四年来支持赣州的政策,综合了土地、矿管、人才支持等多方面举措。土地方面,包括土地规划、用地指标、土地整治等。矿管方面,包括地质勘查、矿产开发、矿业权转让、和谐矿区建设、地灾防治、地质环境治理等。人才方面,建立扶贫干部双向挂职交流机制,为赣州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各项政策共同发力,叠加效应释放,支持效果倍增。


  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支持赣州先行探索土地改革试点政策,批准赣州同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项试点”,拓展了建设用地空间,优化建设用地比例结构。针对赣州全国稀土、钨主要资源地和主产区的优势,国土资源部先后批准赣州实施稀土和钨枯竭矿山资源接续政策、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项目、稀土矿产地储备试点政策,促进了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支持赣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目前赣州不动产登记实现了“四统一”(机构、窗口、数据、平台统一),在机构设置、模式创新及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均有创新,先后在全国作典型经验介绍。国土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在赣州先行先试,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支持了赣州经济发展。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政策千条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国土资源部在赣州定点扶贫工作中,建立了部、省厅、市县政府和基层国土部门四级上下协调联动“拧成一股绳”的政策落实机制,既撬开了政策出台的“最先一公里”,也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国土资源部层面,对已经出台的支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涉及赣州的项目特事特办,加快审批速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座谈会听取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年底前对部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考察评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层面,构建了组织协调、服务保障和考核评估三项机制确保部支持政策的落实。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对部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逐项研究、逐条细化、逐层分解,全程跟踪推进,发挥了“上接天线、下连地线、添砖加瓦”的作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层面,主要是以土地、矿产资源禀赋和利用现状为客观条件,制定细化的落实方案,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抓好政策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上下拧成一股劲,合力抓扶贫政策落地。
  “订单式”帮扶的撬动效应
  国土资源部连续4年对赣州实施“订单式”政策支持,呼应需求,精准发力,对赣南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保民生方面,对赣州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用地应保尽保,69.52万户300万农民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实现了“新居梦”。支持赣州完成地灾避灾移民搬迁4802户2.04万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480处,65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特别是确保了15所学校4000多名师生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5月赣南地区遭遇三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国土资源部支持开展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极大地筑牢了赣南地区抵御洪涝、地质灾害的基础,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结合土地整治,支持赣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改善了贫困群众居住生活条件。
  促发展方面,支持赣州专项用地计划,有效解决了赣州市因各项建设长期欠账和大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问题,保障了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扶贫攻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先后落实2288个移民安置点项目用地,安置6.5万户农民,建成823个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至2014年,赣州市城镇化水平由39.3%增至44.2%。
  调结构方面,赣州市利用部土地政策重点支持发展覆盖面大、带动力强、扶贫效益明显的产业,推动钨稀土深加工、脐橙、旅游、油茶加工以及生态环保型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赣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重点村“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支持赣州矿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1个,下达项目资金4.47亿元,项目实施后矿区植被逐步恢复,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显现。支持赣州市土地整治项目27个,投资2.49亿元,增加项目区耕地面积约0.83万亩,改善了土壤肥力及灌溉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改善了生态环境,17万户、69万农民受益。2013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共下达赣州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项目资金5.5亿元,支持开展稀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
  智力扶持方面,国土资源部先后选派3名干部到赣州挂职,1名优秀年轻干部在赣县五云镇夏潭村任“第一书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4名机关干部赴赣州开展为期1个月的“三进四同”学习锻炼。援建国土资源希望小学1所。为罗霄山片区11个贫困县(市)700多名农民举办知识化培训班,部分学员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骨干和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加挂“国土资源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赣州培训基地”牌子,开展南方地区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速、提质增效,民生显著改善,后劲日益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水平与全省、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14年底,贛州市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5万人减少到105万人,3年减贫110万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赣州经济总量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位。

其他文献
谁说鸡毛不能上天?这是当年毛主席说过的话,这句励志的话讲的是很难办的事办成了,不能办的事办到了。毛主席当年说过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卢氏人心上,卢氏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带领卢氏贫困农民从养鸡开始,走出贫困,真的让鸡毛飞上了天。  卢氏县名的由来  芳菲四月天,坐在北京去洛阳的高铁上,一路西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春色:红了,绿了,近了,远了……此行的目的地是卢氏县,一个心仪已久的城郭。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
期刊
2016年1月25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浙江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无独有偶,在同月召开的江苏省“两会”上,这个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对外公布——继2011年基本消除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后,江苏自2012年实施的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开花结果”,截至2015年底,全省“十二
期刊
“您明天过来?太好了,马总,冷库建设问题还需要跟您沟通。”“杨梅6月初上市,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办理资料已经准备好了。”“秀明,通知村民,后天下午全村开会,讨论杨梅销售、冷库建设和村级道路改扩建……”5月2日,记者在贵阳龙洞堡机场见到了刚从义乌回来的刘为,这位国务院扶贫办派驻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的“第一书记”,顾不上与我们打招呼,便不停地通过电话沟通着近期的工作。2016年,南猛村有点热闹有点忙,这与2
期刊
2016年4月21日下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应邀为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县委书记研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约1100名学员,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脱贫攻坚专题报告。该报告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准确理解全面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就脱贫攻坚需要研究把握的相
期刊
浙江省历届省委、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20多年来,浙江省坚持把推进易地搬迁作为战略性的扶贫举措来抓,不断加大易地搬迁力度,100多万农民通过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政策为支撑  在持续加大政策扶持方面,省级补助标准从2003年的每人3000元提高到2008年的人均5600元,2013年省补助标准
期刊
【主人公小结】:  李克忠,男,1961年2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铁路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4年12月14日凌晨2时48分,在新一轮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为了撰写调研报告,熬了3个通宵的他,终因积劳成疾,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享年53岁……  2014年6月,为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呼铁局局长费东斌郑重地把帮扶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的任务,交到局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
期刊
山西,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大省,一个山区面积占80%的中部省份,一个革命老区多、脱贫攻坚难度大的重点区域。  新中国解放后,三晋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底,全省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54元,但仍有2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脱贫攻坚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山西早谋划、早行动,变冬闲为冬忙,以冬季促全年,分解任务,扎实推进,“冬季行动”开展得如火如
期刊
2016年2月22日,正是传统的元宵佳节,夜幕刚刚降临,湖南省凤凰县扭仁村村民麻满阳和妻子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笑呵呵地收看新闻,“看,是州长,”“对,她来过我们村。”当晚,和他们一样,扭仁村家家户户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烤火,一边入迷地看载歌载舞、热闹的元宵晚会,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这个元宵节,对于村里许多像麻满阳一样的村民来说,是个特别的节日,因为这一天,他们的家里拥有了电视,自此打开了接受外界信息
期刊
一  钟家岔位于甘肃会宁县甘沟驿镇东北,七个梁子八道坎儿,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天旱少雨,村民世代受穷。2012年初,中共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双联”行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吴文俭便是其中的一位。作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吴文俭有着七年农村工作经历,见着农民就亲,见着黄土就想掉泪。甘沟驿镇党委副书记兼钟家岔村支书陈炜政把窦福顺老汉介绍给他,让吴文俭的“双联”落了地。
期刊
他们带着真情和实意来到兴安盟,进村屯察民情,为乡村改变面貌。  他们带着政策和信息来到兴安盟,抓规划谋发展,帮地区摆脱贫困。  他们带着资金和项目来到兴安盟,兴企业建工厂,带农民增收致富。  这是一群圆梦的人,这是一批对兴安盟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们肩负着一项共同的任务——帮扶兴安盟贫困旗县。各厅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驻村队员带着真情实意深入帮扶点,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办实事、解难题,铺设了一条通向小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