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翰墨说《辽河》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算来我已是第四次应邀为《辽河》杂志题写刊名。
  爱民先生来访我的工作室,也带来了国鹏先生的问候,我有些困惑。为什么呢?自2004年间的简体《辽河》,又2007年间的繁体《辽河》,到十年后2017年间的又简体《辽河》,如今的《辽河》怎么写?
  能不困惑吗?索性纵笔,一挥了然,率意中却赢得了爱民诸位的溢美:神来之笔。
  说心里话,我真的热爱《辽河》,无论她归属哪里,因为她曾经呵护了我,也见证了我的书法逐步攀高。那时候,一有书法新作,便由封二封三最先展读,以接受同好的评批,也利于我的创作调整。
  记得2003年,我参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书法大赛”,获奖归来,《辽河》杂志和《营口日报》同时刊登了我的几件隶书作品。此时的隶书创作是在取法“张迁碑”、“爨宝子碑”和清人伊秉缓隶书融汇而成,道路自信,初见端倪,得到了评委专家的认可,也由《辽河》等媒介展示给营口的父老乡亲。
  记得2007年,《辽河》杂志推出“艺苑掠影”,刊登了我的几件隶书新作,其中:“蔼若芝兰,温如金玉”和“兰有群清,竹无一曲,山同人朗,水与情长”,其写法仍属伊秉缓隶书和《张迁碑》间的磨合,我的隶书风格形成还在追索中。
  记得2009年,我着力在隶书创作格调上突破,第六期《辽河》及时鼓励了我,那件“登於泰山,万寿无疆,四海宁谧,神鼎传芳”,可见我的隶书风神面貌基本形成。
  记得2012年,我在营口市博物馆举办《继往开来——姜荣贵书法作品展》,同时,《辽河》2012年第十期封二也介绍了我的作品,尤其是那件隶书中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引来诸多好评。
  2014年夏天,《营口日报》记者姚志刚先生访问我,他对我的书法历程很感兴趣,于是,他完成了《翰墨人生》,文风靓丽,文辞典雅,发表在《辽河》2014年第8期“美文臻萃”里,引起不小轰动。
  2016年12月,是我从事书法艺术五十年的日子,朋友们为我举行了隆重热烈的纪念活动。《辽河》的朋友也适时跟进,2()16年第12期封二封三,以“姜荣贵从艺50年”为题,刊登篆隶行草等作品多件,这时的书风已经取法多样并基本形成主旋律。比如,以伊秉缓为基调的隶书创作,以《三公山碑》为基调的篆隶创作和以《爨宝子碑》为基调的隶楷创作,成为我的创作主打,也得到了行家的认可。尤其是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胡崇炜先生,祝贺我从艺五十年的文章称“环中有法,象外寄情”,送来鼓舞同时给以很高赞誉。
  以上,不一一列出,已足以说明我和《辽河》间的翰墨情缘。我真心地谢谢《辽河》,祝福《辽河》,也希望《辽河》继续在意我,《辽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姜荣贵小传】
  1950年6月19日出生,男,山东蓬莱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鞍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法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文联副主席、营口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姜荣贵从事书法创作、书法教育和书法理论研究至今五十年,他的书法作品曾荣获《书法》杂志举办的当代中青年“书苑撷英”大奖,曾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和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州杰克逊维尔市举办姜荣贵书法展,曾荣获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杏花村汾酒集团杯”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铜奖。曾由辽宁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名碑名帖临习指南系列从书》(10册)《临写与创作系列从书》(4册)《图说中国书法史》和《书法比较》等专著,总字数约200万字,总印数约100萬册,并被遴选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艺术教材。
其他文献
行乞者  当街,行乞者双膝跪地  伸出老树皮一样的手  向生活,每个人都在行乞  名利、权欲、爱情…  卑微如蝼蚁  年輕的母亲催促着孩子快走  “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和他一样”  父亲  昨夜,我又梦见了你  掌心,还留有你手掌的温热  其实,我早巳明白  梦里梦外,我们存在无法链接的纬度空间  魂魄寄居之处,必是俗世触不到的空白  之页  恍惚中,又看到  父亲坐在老式的藤椅上,戴着老花眼镜  
期刊
旋在月光城转经筒,那只秋天的鸽子  啄著散落一地的叽叽喳喳  披着霞光从容丈量  空气中的目光迷蒙,行色匆匆  不止九月的石板路哒哒  盛满八方四面的脚印  一群观花的走马  一群久居牢笼的心脏  从一个烟雨濛濛  泅渡  至另一个烟雨漾漾  风穿过古巷包裹呼呼声  吹洗鸽子清亮的——  眼眸——飘落在  身着盔甲的人群里  养活一地的安静  还给古道苍凉的黄昏  ——掌灯
期刊
如果能够选择  浣纱溪只流向东海  就割斷缆绳  随波流浪桃花岛  不管天高海阔  尽情打捞  晨光、星辉和浪花  如果能够选择  就在布谷湖泛舟  把范蠡的肩头  枕成梦中桃园  不论电闪雷鸣  任由舟楫,停憩在  溪流、浅滩和河谷  如果,有一万个如果  就把你的发髻编成羽毛  把你的裙摆剪成花穗  把你的画屎舞成旋风  把你的凝视收在我眼中  如果,只有一个如果  就让我在你的身影里躲藏  
期刊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不愧为明代的大戏剧家和大诗人,一部《牡丹亭》,写尽才子佳人之风流;区区廿字,便已写尽了徽州风土之精髓。  深秋的一天,我应挚友温籍企业家华飞君之邀,和大唐镇国良兄一起驱车至徽州十大古村落之一、“望族的故乡”——绩溪龙川,游历了村中的“江南第一祠”胡氏宗祠。  龙川是徽州望族——“龙川胡”发源之地。公元318年,籍贯山东青州的东晋大将军胡奋侄
期刊
时间走进农历的腊月,十二岁的乡村少年强子,就在掰着手指头计算着哪一天是腊八、哪一天是祭灶日、哪一天是春节了。强子是平原上一个乡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一年当中,最期盼的日子除了暑假就是放寒假后,腊月里这段可以和父母团聚的时光。  父亲会在祭灶日的前一天赶回家。因为老家的风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在祭灶日的前一天,村子里的叔叔大伯不论身处异乡的哪个地方,都会和父亲一样,坐着火车或者汽车,向家的方向,奔
期刊
水草欣欣,辽河清清  水草欣欣,辽河清清,摆渡人挂桨沿岸  文火燃风烟,武火煮萱草,内心沉珂,化成雨燕纷飞  她爱这里的天地,岸堤做婚床,爱这里的江山,桨音为证词  她身旁的男人,像孩子爱着刀斧雕琢的浪花  爱着转身满庭芳,回首醉花阴的岁月,先人的遗墨修成心路  白鹭带着它的娘子一边剪水,一边收留多余的花事  它眼里的灌木难掩葳蕤的饥渴,四野难掩汤汤淼淼的清明  故它爱,它清欢,浪花有韵,柔波有辞
期刊
一种流浪,像鱼在水里哭泣  荷花塘的剪影渐次陈旧  找不到往的方向  来时通途,回去已成天堑  在故乡的怀里寻找故乡  它的面目已然全非  采芹桥边的老铺子  四眼井记忆长满风霜  帶着前世镌刻的几笔伤痕  凿出一个崭新的陌生  把街道的一条条褶皱熨平  四合院的台门屈服于一个城市的安排  被童年的脚板磨得溜光的青石板  成了谁家别院里的贵客  长弄堂里檐雨滴答  长成长长雨季,发霉了回忆  我奔
期刊
一  每次经过甘谷,王皑都能想起七号车厢临盆的孕妇。  火车割裂黄河,割裂幽深漫長的夜色,像一把咆哮的利剑。车门上的玻璃许久没擦,布满了模糊的污迹和凝固的雨垢,午夜吞噬万里群山,车轮碾过铁轨,发出“咣当”的一声震荡。  那孩子应该读高中了,王皑想,他倚着车门抽烟,十六年前他刚当上乘务员,沈阳铁路局,沈阳兰州两头跑,上了车六七天不落消停。孕妇是在兰州上的车,查票时王皑多看了她几眼,交代她天水要半夜才
期刊
创新是困扰着所有写作者一生的难题。一个写作者若想要不断地突破和超越,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正如爬山的路上,你若想往上走,绝不能原地踏步,需要的是迈开腿再上一个一个的台阶。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你的问题所在,但你在写作的实践中还是没有办法去突破和改变。就像博尔赫斯所说:“我已经快要七十岁了。我把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都贡献给了文学,不过我能告诉你的还是只有疑惑而已。”  当下诗坛有一个异常突
期刊
大辽河与大营口  气定闲运,大辽河吐纳山河的壮美,它的丰盈与气势  它的奔腾人海的气魄,无不是大营口气吞山河的壮阔  辽河之美在于今夕,像一条脉动的彩带系在营口的腰际  暮霭,晨光,与光白里推开锦绣  写下安逸里的繁荣,仿佛是今日营口,辉煌的写就  大辽河与大营口是我出口成章的词牌  我用鸟语填词,我用青山绿水做底衬  就会看见营口,一座光芒四射的城市  正以新时代的吟哦,掏出内心最美的颂词  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