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研究话语辨析与建构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区域文化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应该说,区域文化研究在各地学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还存在彼此研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基于此,我们邀请了来自湖南、湖北、吉林、江苏等四位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从区域文化与城市文化、话语建构与概念辨析、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精神建构等不同层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学界重视和关注,共同推动区域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其他文献
期刊
<正> 听朋友说,有一本名叫《荒原风》的书,在青年学生中颇为流行,被当做哲学著作阅读着。找来一看,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它不是一种严肃的哲学著作,而是一部用晦涩的语言精心炮制的政治宣传品——是的,《荒原风》中确有为数并不算少的蕴寓着哲理的词句,但那只是用来进行政治蛊惑的口号。《荒原风》一书的内容主体分三部分:“第一集永恒的魅惑”,塑造了一个似人非人的跋涉者的形象;“第二集兽血的献祭”,描绘了一个和跋涉者相呼应的野蛮人的行迹;第三部分是集外集,是以“作者
<正> 1931年,27岁的日本青年学者增田涉在内山完造的引荐下,成为鲁迅的学生,并按时每天下午到鲁迅在虹口大陆新邨的寓所听鲁迅讲解自己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历时长达十个月。增田涉回日本后,决心将《中国小说史略》译成日文出版,在翻译过程中碰到不少疑难费解的问题时就写信向鲁迅求教。鲁迅对增田涉的质疑求教均一一作了热情的答复。从1932年到1936年,两位异国师弟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内,鱼雁传书,西来东往,累计达80余件之多,这些书信就构成了今天的《答问集》。《答问集》反映出鲁迅知识的广博精深。他
<正> 久居厦门,熟悉厦门,热爱厦门,讴歌厦门,是王者诚其人其诗最简洁的概括。其实,更准确地说,他并不局限于厦门,而是以厦门为中心,将艺术聚光灯向整个闽南沿海地区辐射的。香港评论界曾给王者诚取了一个“高炮诗人”的雅号。诚如诗人在本书的《后记》中所说的:“我是吃诗的奶长大的。参加抗美援朝,我到了朝鲜,……我把我的诗打在背包里、压在枪膛里;援越抗美,我到了越南,……我把我的诗装在挎包里,塞进炮管里。”他也的确以富有阳刚美的军旅诗见长。然而,翻了翻收入本集的作品,军旅诗却只有少数几首。我曾一度有过疑
后脱贫时代背景下,处于"相对贫困"的群体成为社会研究领域接续关注的重要人群,因此,在数字经济推动业态转型的浪潮中保障这一人群的发展利益,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田野调查,从信息鸿沟和相对贫困视角出发,对相对贫困人群信息增收行为路径做出四段式阶梯划分,即感知、筹划、行动和评估.研究发现,信息能力和现存瓶颈在信息增收实际中的制约性影响主要表现为拟态环境构建存在偏差、认知缺乏结构系统性、社会资本现实转化的"耦合困境"以及自我评价中的情绪化归因.此外,与增收难点相对应的现有保障体系中的现有信息平
<正> 形容第四届全国书市对广州人的吸引力,想来想去,没有比“如针附磁”这个词再合适的了。开幕那天,展馆内人挤得水泄不通,中央空调不管用了,开了许多电扇还是不行,说这一天的书市“挥汗成雨”是毫不为过的。此种情形使我嘴里突然冒出一句“汗臭与书香交融”的话来,同行的几
<正> 关于什么是历史小说,鲁迅先生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博考文献,言之有据”;另一类则“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他的《故事新编》所集的历史小说则属于后者。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卓钟霖的长篇历史小说《刺桐港风云》,其特征则更似前者。
李甲明,1970年生,山东枣庄人。1995-1999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受业于刘大为、王天胜、袁武等先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海关美术家协会南京海关理事。作品多次入选军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海内外重要机构和个人广泛收藏。
<正> 本书作者是美国萨克拉门托加州大学中文教授,汉学家。本书是他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著,1986年由香港道封山基督教中心出版。这部著作以研究基督教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小说为主要内容,涉及了许多常为研究者忽略的中国的宗教题材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兴趣的是,该书运用独特别致的分析方法——荣格心理学与基督教相结合——对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郁达夫、许地山、冰心、萧乾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