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趣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少年儿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胜任将来的工作。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能力 质疑 想象 创新意识
  
  一、勘于激趣,唤起创新意识
  
  新大纲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全身心轻负担投入学习,乐于学习,关键就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对知识深入创造性地掌握,使他们在探索中体验到欣慰欢乐的情感,激励他们持之以恒,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情境,产生感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叶圣陶语)。小语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富有幻想,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提高他们对文字的感悟力,同时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善选教法,亲身体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个老师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事先布置学生每人带了一个苹果。上课了。老师没有急于说明要学的内容,而是先让学生剖开自己带来的苹果。学生们边剖苹果边议论纷纷,当学生剖开苹果后,老师问:“你们的苹果里藏着什么呀?”许多同学都发出了笑声:“老师,苹果里藏的当然是果肉和果核了!”可是,另外有几位同学却举手说:“老师。我发现苹果剖开后,里面藏着一颗五角星!”“太有趣了,你怎么剖出来的?”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了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学生很快就读通读懂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吗?往小处想,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想,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这是他们亲手实践得来的知识,体验着参与创造的快乐,所以学得特别快。
  
  3 联系生活,新的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教材,激发了主动探究的兴趣,唤起了积极求知和努力创新的意识。
  
  二、勇于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基础教育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1 保护学生质疑的信心,培养质疑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必须保护学生质疑的信心。鼓励学生放胆质疑——提错了,不指责,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给予鼓励和表扬。
  
  2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立质疑。(1)扣住文章题目引导质疑,这种围绕课题产生的疑问,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向教材内涵深层挖掘的开端。(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质疑,引导学生逐步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3)学完课文以后引导质疑。
  
  三、乐于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可以帮助人们从事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和创造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现实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预见”未来;使我们的生活丰富,情感深刻。特别是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想象更具有重要作用。
  
  1 丰富表象,唤起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甚远,如宇宙、大海、银河等。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丰富学生的表象,唤起学生的想象。
  
  2 填补空白,合理想象。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课文学完了,教师不要让秋姑娘的美好形象、秋去冬来的季节特征在儿童的脑海里就此打住:小朋友,等到寒冷的冬天过去后,美丽的春姑娘又未了。她摘下头上嫩黄的迎春花瓣,也给她的好朋友写信,她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信里又写些什么呢?通过想象事物的发展变化,照应原文,让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春姑娘的信”放飞、提高。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大语言训练和想象力训练的力度,充分利用表象和情感因素,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以语文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引领学生踏上“创新”之路。
其他文献
摘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只能是相对的,这就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探索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有效引领。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走向生成型数学课堂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自主探究 有效引领 师生关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索乃实现这个过程的重要途径。学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构成了优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
担任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心中有了一些感慨和体会。现在把它写下来,以便自己以后更好地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所谓“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低
摘要 积极探索和实践,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实践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明和创造。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素质培养 教学探索    创造性思维即在强烈创新意思支配下,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出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一般说来学生的思维活动可分为两种:一
一讲故事:未成曲调先有情rn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吧?我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永远刻在我心里的故事.rn(讲故事)rn一天清晨,我出去办事.路上,从出租车里往外看一座建
一、寓认于玩,轻松识字rn为使学生主动认字,我通过编口诀、讲故事、猜字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蝓快的气氛中学习识字.如教学“思”字时,用猜谜语的形式,老师出示谜面:“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绘画大师罗丹的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对美的东西熟视无睹的情况,所以当课堂
在品德课程改革教学领域,用心挖掘并合理运用校本化课程资源是至关重要的。我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摘要 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这才是真实、有效的教学。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充满活力、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和谐氛围 动态生成 灵动色彩    一、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充盈生命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的愉悦氛围,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来,在充满
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国标本新教材中创设了很多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