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导语资源,展示教材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学而言亦是如此。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就如何用好导语资源,展示教材魅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导语资源 教材魅力
  在现代教学课堂上,教师开篇导语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这正像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或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一开场即能引人入胜,读者或观众才有继续看下去的兴趣。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正是课堂教学最真实的写照。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章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这种编排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可以把学生看做是一名观众,课堂是一部电影,教师即是导演者,而教材则是这部电影所要表现的内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导演开篇,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全面展现教材内涵呢?
  一、分析教材,整合导语资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基本的教育目标总共指向四个方面:一是识字,二是科学,三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四是认识人生哲理,归纳起来可总结为一点,即是帮助学生奠定思想与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开篇导语也必须结合教材,确立明确的目标指向,展现教材的内涵。同样,导语资源也应当向教材靠拢,从教材中发掘,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意义,在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以最大限度展现教师与教材的双重魅力。在备课时,教师要对归纳起来的导语资源进行整理细分,针对每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有所应用。同时,教师还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制订符合学生年龄、适合他们理解能力的教学计划,如一个问题、一个故事,甚至是一幅画、一首音乐,等等。
  二、导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首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目标,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其次才是展现语文课程的魅力。
  1.由问题导入
  问题的导入是为适应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问的方式要婉转,问题的内涵要深刻。如教《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对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的面积有多大吗?你们知道祖国的地形地貌吗?”学生纷纷表示不知道。这时笔者进一步导入课题:“我国幅员辽阔,最南始于南沙群岛,最北到达黑龙江省漠河县的乌苏里镇,南北距离约5500公里。而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这一课,正是祖国的最南端:南沙群岛。”这时,由于笔者运用了先入为主的方式,把握住了学生们的心理,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所有学生都格外认真。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他们从内心深处想通过笔者的描述来认识我国的南沙群岛,而教材的魅力在这一刻也同时展现出来,即学生们不但会认真听,还会认真看,看教师的板书,看手中的教材。
  2.由故事导入
  对于孩子而言,有两样事物会对孩子们以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其一是玩具,其二是故事。在小学生的眼里,故事与玩具同样的重要。因此,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将严肃的教学过程转化成为讲述故事的过程,同时,将开篇导语转化为故事,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加强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又如《虎门销烟》一课。在这课中,笔者在课堂开篇阶段首先向学生们讲述了虎门销烟的背景,以及清王朝的没落。在讲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位学生大概是因为感冒,在听笔者讲述的时候鼻涕都流到了下巴,也是他太过于聚精会神,以致都忘了擦。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渴求,同时也说明运用好开篇导语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教师有时会充当多种角色,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即是教材的开发者。如果教师能够将教材理解透彻,则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会成为一篇绝佳的故事,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由背景导入
  让学生了解每一篇课文的背景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责任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课文背景,一味地照本宣科。让学生了解课文产生的背景是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同时在课堂开篇阶段导入课文背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笔者在课堂开篇首先从两方面来对这篇课文的背景进行阐述:一是小说的产生背景,二是小说中林冲的社会背景。需要说明的是,这与故事导入不同,故事可以是含蓄的、幽默的,而背景往往代表着历史,历史则是严肃的,是决不允许调笑的。在我们当前所应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代表着一段历史,都凝聚了编者及文本作者的心血。用课堂导语将课文的背景发掘出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去学习,全面展现教材的魅力,让学生走近教材,与教师一样理解教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更能提高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识。
  4.由案例导入
  在《长征》一课中,笔者首先对学生们讲述了一个看似与课程没有任何关联的故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在女子体操团体赛中获得了金牌。她们的年龄都很小,然而她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随即笔者向学生们展示了比赛的图片,并由此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用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换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长征。”这个案例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教师能够将情感与语言、动作充分融合,所表现出的将会是另一种精神面貌,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努力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教与导的发挥。教的艺术自不用说,而导的艺术也应众彩纷呈。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导语,充分运用课堂导语,并结合教材,发掘更多科学合理的导语资源,让课堂开篇更加精彩,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具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小学时经常用拼音代替生字及受电视、电脑等媒体的影响。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理解,多联想;多阅读、多比较;多渠道、多形式;多比赛、多抽查地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让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改正错别字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目前,农村中学学生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极为严重
摘 要: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但多媒体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在巧妙利用的同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被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
摘 要: 新课改,不仅是老师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也应有自己的“话语权”——生动形象的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简练清晰、有恰当的节奏、有吸引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话语权” 简练清晰 节奏 吸引力  有教师认为,所谓新课改,就是老师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原本老师讲的都由学生来说,其实这是对课改的误解,因为教师是“平等对话”的一方,也要
目的:1、观察化癥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相关指标(E2、P、PRL、CA125、EmAb、IgG)的影响。2、观察化癥汤治疗组与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眩晕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选择72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均等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设置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的设置为研究组.结果:
摘 要: 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财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不像现代文学那样内容活泼、有趣、接近生活,它的内容寓意深刻,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学好古诗,汲取古代思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免疫状态特点,并观察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短期驱铜治疗和长期综合驱铜治疗对其免疫状态的影响;试图从免疫学的角度评价DMPS等短期驱铜治疗及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08例进行研究,将10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实验组(54例)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已经越来越趋于平等。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个人都得到个性上的解放,潜能上的发挥,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人格、情感、意志共同成长的教学宗旨。基于这种理念,互动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当下及未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  一、合理预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母语学科,但却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能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的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他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题记  这是一堂语文课。学完字词读完课文后还有十分钟,老师说,我们来玩个文字游戏,可好?学生顿时精神振奋,侧耳倾听。老师把黑板上的词语卡片取下,问:你还记得刚才学的词语吗?你的大脑第一反应的是哪个词?每人只有一次机会,每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