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铁路工厂的现代化

来源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530125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5年前第一次出现在印度的铁路现已成为客货运的重大生命线。铁路总投资为600亿卢比以上,铁路员工有175万人,是全国最大的企业。客车每天约6000列,客运量大大超过900万人(约占印度总人口的1.5%)货车每天5000列,货运量约为67万吨。线路里程超过6万公里。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每天几乎使用3000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8300台蒸汽机车、37000辆客车以及40万辆货车。机车车辆维修任务是通过一个错综复杂的维修组织来完成的。这个组织几乎渗透到位于印度铁路九个区段上的50个主要修理厂 The railway that first appeared in India 125 years ago has now become a major lifeline for passenger and freight transport.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more than 60 billion rupees and a railway staff of 1.75 million, the railway is the largest enterprise in the country. About 6000 trains a day,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capacity exceeds 9 million people (about 1.5% of India’s total population), 5000 daily freight trains and the freight volume is about 670,000 tons. Line mileage more than 60,000 km. To accomplish this major task, almost 3,000 diesel and electric locomotives, 8,300 steam locomotives, 37,000 passenger cars and 400,000 vans are used daily. Rolling stock maintenance tasks through a complex organization to complete the repair. The organization infiltrated almost 50 major repair shops on nine sections of the Indian Railways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客车每辆车上都配置安全链,但是列车在编组时,只有列车尾车的安全链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而其它车上的安全链没有多大用处。而且安全链不用时,因另一端没有固定位置而
法国国营铁路的国营包裹运输公司1976年3月1日开办的特快包裹专运列车主要是通过保证运送期限的措施(如不遵守运送期限时则保证退还部份或全部运费)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概要新制造的50系普通客车(オハ50、オハフ50)是为替代旧型客车制造的。新车在开闭门装置、广播、照明、风扇、采暖控制等电气回路上均采用了新的系统。这些是50系客车
自去年全路车辆部门开展列检标准化活动以来,全局已有30%的列检职工达到标准化检车员(车辆钳工)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安全生产,今年上半年消灭了险性以上事 Since last year,
俄罗斯财政收入对石油出口的巨大依赖,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找到了向俄罗斯施压的有效手段。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挫。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市场油价的下跌,会使高
1978年1月西德汉诺威新建了一个车辆段,用于411辆客车的日常运用和定期检修,修建时间为2年。检修库为直通式,长222米,设有2条有地沟的检修线和1条更换轮对的检修线。检修库
一沿海主要干线,是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较好,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客货运量都很大。据统计,沪宁、津浦、京沈、京广、哈大五线,线路长度占全
本刊讯8月17日,由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冈市水产局、黄冈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主办的黄冈市渔业灾后复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班在黄州举行。湖北省水产
读了《试谈我国103型、104型分配阀对压力保持操纵的适应性》(以下简称《试谈》)一文后,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似乎机车操纵的发展方向是压力保持。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