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多喜欢 人生尽拾欢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看壶中日月,赏清风徐来,在我喜欢的造型里徜徉,余生多喜欢,人生尽拾欢。黯淡的月色里,壶和人形影相随,一把“余生拾欢壶”道尽了中年紫砂艺人的豁达、内敛——风雨中共同走过荣辱不惊,余生里携手相伴平淡是真。“余生拾欢壶”以生活中常见的大蒜为创作缘起,充分解读大蒜的寓意,结合寻常烟火之气,让人在一把壶中领悟人生之悟:蒜如人生,觉悟之人是对生活深刻领悟之人。
  关键词  人生;沉静;大度
   人到中年,兜兜转转中,生活磨掉了我们年少的勇气和激情,岁月流逝间越发成熟稳健。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也相信:成熟中自有淡然和豁达,这是宠辱不惊后的淡定,也是看尽繁花开谢后的从容,让余生的道路走得缓而不急。
   有时想来,紫砂创作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少年学艺,忐忑不安,师傅严厉,心存敬畏;中年渐进,心生稳健,一壶在手,风月无籍。从早期的复制临摹,中期的创意创新,到后期的自我风格,紫砂从艺的路上,唯有求真、求变才能走得更远。
  1  紫砂“余生拾欢壶”的创作缘起
   看壶中日月,赏清风徐来,在我喜欢的造型里徜徉,余生多喜欢,人生尽拾欢。黯淡的月色里,壶和人形影相随,一把“余生拾欢壶”(见图1)道尽了中年紫砂艺人的豁达、内敛——风雨中共同走过荣辱不惊,余生里携手相伴平淡是真。
   光塑器之美,在我看来应该是比例恰当、方中寓圆、造型端庄,给人以稳重耐看的美感;整体线条流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干净利落、明挺挺秀,具阳刚之美;口盖严密,出水流畅。光器以最质朴的泥料和造型空间,以简练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一把光器,代表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文化、审美,在点、线、面之间熟练翱翔,让人百看不厌、赏心悦目。简约而不简单——说的就是紫砂光器之美,上乘的光器之作从广润、简约的特色中演绎出大度、典雅,是为光器之魅力,也是我喜欢的风格。
  2  紫砂“余生拾欢壶”的创作过程
   “余生拾欢壶”以光器为主体造型,通过熟练的基本功打造出平稳大度的气场。寻常日子里,阳台上的大蒜在一场春雨过后愈发生机勃勃,充满向上的绿色正力量。于是,把壶身设计成如大蒜长出新芽,象征着重获新生,尽管人到中年,依然要汲取知识和养分,让紫砂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壶钮为活动之圆圈,按照比例和壶盖吻合,大小匀称,富有平衡之感,同时也象征着自由、圆满;在壶把和壶嘴的创意中,结合中国传统元素龙凤呈祥、吉利喜庆——壶把为龙把,气宇不轩;壶嘴为凤嘴,娟秀挺拔;壶把和壶嘴的自然结合,寓意着人生的大吉大利,寄托着平凡大众的美好祝福;壶盖和壶体掌控好细节处的流畅,让平整、平衡贯穿这把壶;壶底敦厚、壶身流畅、壶盖平稳,赋予这把壶一气呵成的悦目感。大蒜谐音“打算”,人到中年,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打算,勤俭持家之道才会让家庭开源节流,对未来有谋划的心态才是中年人最好的生活态度。蒜瓣集合成蒜,寓意合算、满意。
   “余生拾欢壶”以生活中常见的大蒜为创作缘起,充分解读大蒜的寓意,结合寻常烟火之气,让人在一把壶中领悟人生之悟:蒜如人生,觉悟之人是对生活深刻领悟之人,就像今年忽然袭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复工、复产迫在眉睫,生活也是要在平时有打算、会理财的基础上才会正常运转。“余生拾欢壶”表达的正是这样的感受: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在困难过后才会涅槃重生。而余生漫漫,志在拾欢,风雨过后阳光依旧。
   最后,在泥料的选择上,我经过层层筛选和反复考虑,选用了大气隽永的紫泥,达到了期待中的效果。因为紫泥最能体现这把壶本质的简朴无华、雍容大气,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也是紫砂本来面目的精神所在。
  3  紫砂“余生拾欢壶”的创作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壶名的定位上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把好壶有优美悦目的造型,寓情、寓意的典故还不够,好的壶名犹如人的名字赋予含义和自信。余生漫漫长路,尽拾欢乐平和,“余生拾欢壶”的名字是中年的人生经历在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千帆过尽,看尽沧桑繁华;烟火之气,寻常生活岁月。
   紫砂创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阅历、时间、思想,融入个人情感、审美以及行为、修行,于一坯砂土之间、于掌心之中绽放紫砂独有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工艺观是中华民族传统设计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中國传统哲学的具体体现。它于博大的造物文明之中氤氲,是蕴藏在民族意识中的朴素设计思想、观念延续所带来的思想共鸣、情感体悟,对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整体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渲染作用,产生“宜人”且“怡人”的效应。造物自然与物有关,在一个物的力量愈益增长的时代,需要对人类自身心灵的建设,需要一种对
期刊
摘 要 前人的作品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让后人百看不厌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春之宜兴,是江南深处最先萌动的美好,一切都是带着希望和欣欣然而来,目之所及的绿色和清香四溢的梅花,点缀着奋进中的新陶都。优雅、别致、韵味,设计一把带着自我风格的梅花系列壶,成为这个春天我的一个工作愿望。  关键词 前人作品;春意江南;高雅别致   一壶藏天下,一茶饮人生。中国人的茶文化一直傲立于世界之首。茶文化发达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塑造下,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经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紫砂茶壶器型不断丰富,汇集着历代艺人深厚的创作智慧,孕育着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审美内涵,在带给人朴实无华的艺术感受同时,也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让人爱不释手。本文以紫砂壶“柱松”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柱松;造型设计;自然意趣   紫砂壶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宝贵资产,其材质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从传统实用器皿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密不可分。最初,紫砂壶只是民间不值一提的粗陋实用器,而在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参与和推广下,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哲学理念等,为紫砂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让紫砂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与五千年华夏文明水乳交融,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不断前进,既连接着历史,又引领着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
期刊
摘 要 自古以来,大俗大雅的艺术沿着文化的大道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紫砂文化艺术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凭借着与文化的深入融合,紫砂壶不仅是物质外观的直观呈现,还是装饰技艺绚丽的展示舞台,更表达出众多的创作者对于文化的理解、热爱、呈现,在紫砂的世界,一把给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应该是得体大方的,这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美,同时也蕴含着精神文化上的无穷享受。  关键词 紫砂;造型装饰;文化;创意   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有人说是紫砂成就了宜兴,但我认为,它们是互相成就的,任何艺术的诞生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宜兴就是滋养它的地域环境,江南水乡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它优越的自然环境让紫砂壶具备天然灵秀的气息,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简单质朴的生活环境中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同时,无数文人雅士又诞生于此,他们在喝茶玩壶的同时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艺的发展催生了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不同的传统手工艺相互配合在展现传统艺术文化瑰丽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当代创作者全新的创作意识。作品“流光溢彩”让紫砂陶艺与漆艺相互结合,为当代紫砂陶艺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陶艺;漆艺;工艺;造型;装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将会更容易地转化为艺术创作者向前开拓的动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和漆艺出身的专业学员共同学习的生活之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除了造型之外还需要有充沛的文化意蕴,单纯的造型变化所产生的审美要素是有限的,而融入了情感和想象的内涵塑造则是永恒的,造型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关系就是紫砂壶艺的内外两面,紫砂作品“凯旋壶”的创作就是一种通过意蕴塑造对形体表达的突破。  关键词 紫砂;造型;创意;工艺;文化   一说到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古老、庄重、规规矩矩的印象,这确实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但这并非是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陶制茗器,将紫砂泥之特性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多样性与独特的中国魅力。本文所选择的这把“艳江南壶”是一件造型极为别致的紫砂壶艺术作品,一如江南水乡风景画之雅致朦胧,通过对它的分析揭示其创意之所在。  关键词 紫砂壶;江南;造型;创意   俗语有云:“人间珠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价值堪比黄金珠宝的“一丸土”便是出产于江苏宜兴丁蜀地区的紫
期刊
江苏陶瓷:刘院长您好,祝贺游艺问陶紫砂书画展南京首展圆满成功,同时也祝贺展览作品集和《陶刻報》试刊号同步发行。   刘世涛:谢谢您!感谢贵刊的采访以及对我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江苏陶瓷:请简单介绍下这次展览的情况。   刘世涛:好的。此次“游艺问陶紫砂书画展”由环球网、陶刻网主办,彧元书院承办。也是我们彧元书院第一期学员汇报年展的第一站。本次展览参展人员是第一期27位学员和两位导师共29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