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顺意万里行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除了造型之外还需要有充沛的文化意蕴,单纯的造型变化所产生的审美要素是有限的,而融入了情感和想象的内涵塑造则是永恒的,造型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关系就是紫砂壶艺的内外两面,紫砂作品“凯旋壶”的创作就是一种通过意蕴塑造对形体表达的突破。
  关键词  紫砂;造型;创意;工艺;文化
   一说到传统文化,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古老、庄重、规规矩矩的印象,这确实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但这并非是全部,当我们深入到历史文化的内核就会发现想象其实无处不在,在近代自然科学萌芽以前,古人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融,就是说我们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是可以寄托精神的,并且这种精神寄托的久了就会产生变化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思想自然而然地渗入到艺术创作的审美中,从而诞生了“养”的概念,这里的养并非指的饲养活物,而是各种工艺制品,如各种饰品、日常用具,甚至刀枪剑戟等等,紫砂壶也同样如此,所以在紫砂壶造型的塑造中,往往融入了适不适合“养”的概念。
  这种概念表面上是一种爱护、陪伴的意思,但核心仍然是代表了一个人精神上的寄托,正是所谓的寄情于物。人的情感非常复杂,要在生命中获得能够寄托自己感情的载体是让人相当愉悦的,所以这类紫砂壶所塑造的主题往往也是正面的,带有积极向上情感表达的。同样,正面的情感融入到创作当中亦会让作品本身增添一股蓬勃之气,这就是传统紫砂壶制作当中常说的“精、气、神”的源头。
   作品“凯旋壶”(见图1)的造型创意一看就可以让人明白是来自“一帆风顺”,这个造型是一种人生旅途的寓示,紫砂壶作为一件与人相伴日常使用的茶具,在传统文化概念中必然是精神的载体,将这个概念简化来理解就是说这把壶适不适合“养”。我们都知道紫砂壶材质的独特性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改变,使用的时间越久这种变化越明显,这就与这把壶创作主题中的“时间”联系了起来。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写道:“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可见情景是文学创作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紫砂作品“凯旋壶”的内涵意蕴来自于文学韵味的解释,也来自于自身造型对情景的塑造。这把壶的壶身是经典的圆器造型,但在壶面上为了表现“水”形成的风浪,塑造出包裹层叠的壶体轮廓,这一轮廓的制作类似于经典紫砂壶型“龙带壶”的另一种应用,在这里壶面之间的层叠关系并非是“刮挖”形成的,而是刮和贴两种工艺技法的组合,在需要分层次的部位加上薄薄的一层泥片,将其紧贴着壶口缓慢地敷贴在壶身之上,然后用明针处理掉敷贴的痕迹,明牛角片挂压出贴塑的部位,勾勒出明显的镶贴界限,并于壶口处刮出深刻的倒角,干净利落地让壶面和壶颈口区分开来。壶面贴塑的薄泥片在包裹半圈之后融入了壶面,壶口部位的处理可以加深壶面的区隔,让包括壶流在內的壶身前半部分如同加了一层盔甲,结合尖锐的壶流如同乘风破浪的舰首。
   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船只破开水浪昂首前行的时候,水流会包裹在尖锐的船首两侧,然后随着惯性左右散开,在边缘处形成点点的水花。这样的情景在作品“凯旋壶”上通过另一种形态装饰塑造成为了现实,采用点砂的方法,在壶面的左右点缀上一个个均匀分布的小点,单独来看这就是被破开水面所溅出的水花,集合在一起则似乎又变得更加浩瀚,如同无垠星空在水中的倒影,从中可以发现壶身对于情景的塑造上是十分成功的,且造型新颖、别出机杼,用一种让人完全想象不到的装饰形象表现出茶壶形象与水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水是有着多重含义的,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人们总是会用借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久而久之就让一些很普通的事物成为了多重含义的载体,水就是其中之一,当水与“一帆风顺”结合起来,那就是将人生中的旅途比作大海,将乘风破浪引申成排除万难,这样的引申显然是对作品整体“凯旋”的主题相适应的。
   在这个基础上,观赏者自然而然地就会将整个壶体当成一艘正在行驶中的船,壶流即船首,壶把即船舵,这两者的外形设计也非常符合这一形象设定,尤其是壶把的外观,其桥在上,圆润转圜在下,连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帆船的船舵,加上浑圆的壶盖之上,圆润的拱钮翘尾尖尖,既像是迎风摇摆的旗帜,又如同迎风绽开的风帆一角,但无论是什么呢,其中风经过的意味无比强烈,无形中奠定了整体的空间轮廓,即船在水面之上破开浪花、迎风凯旋,这样的造型给人一种强烈的速度感,就如同那种事情顺利获得结果迫不及待回家的感受一样,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形体装饰搭配,才能显示出如此强烈的情感韵味,让整把茶壶获得精神内涵。
   制作一把全新的紫砂壶花货,必定会诞生一个前所未有的茶壶造型,设计的过程就如同在编写一个故事,作者首先要沉浸其中,为这个故事谱写好来龙去脉,为形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寻求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有这样故事才会生动,造型的变化才会顺理成章。我们的文化是崇尚真、善、美的文化,在紫砂壶中就是将美好的表述融合唯一的艺术,这种融合首先是情感的融合,只有创作者真正投入,才能够通过造型的演绎让更多人的内心产生共鸣。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写下了赞美紫砂壶的诗篇,例如:“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弱水三千非吾饮,君子恬啜石瓢露”,文人雅士们将用紫砂壶泡茶视为人生乐事,在他们眼中紫砂壶是茶道必不可少的器皿,它不仅是实用器,更为饮茶锦上添花,提升了泡茶、饮茶的意境,让人从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本文以紫砂壶“飞泉”为例,浅谈其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飞泉;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从民间手工艺发展而来,其造型精彩纷呈,独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融合了诸多文化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造型体系日益完善,具有相当的工艺价值,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国人而言,品茶是一大乐事,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限的意境让人生产生情感和思考,提高了品茶的氛围,让人在一壶一茗间感受到内心的平静、生活的淡然,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带给人恬静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茶具之王”,有着普通茶器无法超越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工艺不断完善,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艺体系,其造型精彩纷呈,兼具古典美和现代美,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价值。其中,花器作品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形态的逼真模仿,是紫砂艺人在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夸张、抽象的提炼,通过娴熟的技巧将所塑对象饱满的形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传
期刊
摘 要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工艺观是中华民族传统设计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中國传统哲学的具体体现。它于博大的造物文明之中氤氲,是蕴藏在民族意识中的朴素设计思想、观念延续所带来的思想共鸣、情感体悟,对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整体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渲染作用,产生“宜人”且“怡人”的效应。造物自然与物有关,在一个物的力量愈益增长的时代,需要对人类自身心灵的建设,需要一种对
期刊
摘 要 前人的作品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让后人百看不厌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春之宜兴,是江南深处最先萌动的美好,一切都是带着希望和欣欣然而来,目之所及的绿色和清香四溢的梅花,点缀着奋进中的新陶都。优雅、别致、韵味,设计一把带着自我风格的梅花系列壶,成为这个春天我的一个工作愿望。  关键词 前人作品;春意江南;高雅别致   一壶藏天下,一茶饮人生。中国人的茶文化一直傲立于世界之首。茶文化发达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塑造下,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经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紫砂茶壶器型不断丰富,汇集着历代艺人深厚的创作智慧,孕育着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审美内涵,在带给人朴实无华的艺术感受同时,也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让人爱不释手。本文以紫砂壶“柱松”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柱松;造型设计;自然意趣   紫砂壶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宝贵资产,其材质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从传统实用器皿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密不可分。最初,紫砂壶只是民间不值一提的粗陋实用器,而在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参与和推广下,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哲学理念等,为紫砂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让紫砂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与五千年华夏文明水乳交融,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不断前进,既连接着历史,又引领着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
期刊
摘 要 自古以来,大俗大雅的艺术沿着文化的大道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紫砂文化艺术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凭借着与文化的深入融合,紫砂壶不仅是物质外观的直观呈现,还是装饰技艺绚丽的展示舞台,更表达出众多的创作者对于文化的理解、热爱、呈现,在紫砂的世界,一把给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应该是得体大方的,这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美,同时也蕴含着精神文化上的无穷享受。  关键词 紫砂;造型装饰;文化;创意   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有人说是紫砂成就了宜兴,但我认为,它们是互相成就的,任何艺术的诞生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宜兴就是滋养它的地域环境,江南水乡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它优越的自然环境让紫砂壶具备天然灵秀的气息,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简单质朴的生活环境中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同时,无数文人雅士又诞生于此,他们在喝茶玩壶的同时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艺的发展催生了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不同的传统手工艺相互配合在展现传统艺术文化瑰丽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当代创作者全新的创作意识。作品“流光溢彩”让紫砂陶艺与漆艺相互结合,为当代紫砂陶艺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陶艺;漆艺;工艺;造型;装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将会更容易地转化为艺术创作者向前开拓的动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和漆艺出身的专业学员共同学习的生活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