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虚美奂 华则荣矣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lan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陶艺的发展催生了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不同的传统手工艺相互配合在展现传统艺术文化瑰丽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当代创作者全新的创作意识。作品“流光溢彩”让紫砂陶艺与漆艺相互结合,为当代紫砂陶艺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陶艺;漆艺;工艺;造型;装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将会更容易地转化为艺术创作者向前开拓的动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和漆艺出身的专业学员共同学习的生活之后,共同尝试跨界合作创新设计一些全新的作品,这类作品融合了陶艺、漆艺、金工、玻璃艺术等多种门类的工艺理解,让紫砂陶艺作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
   技艺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勇敢的开创和后续反复的尝试,从中找寻规律,总结技艺的优劣,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了绚丽的思维和大胆的精神意志,这些都包含在了作品“流光溢彩”(见图1)的创作当中。
  1  作品“流光溢彩”的创意灵感
   每当夜幕降临,城市被一片片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所点亮,在漆黑的夜色衬托下溢彩缤纷,城市的灯光本身就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作品“流光溢彩”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夜幕下的城市,用缤纷的色彩点缀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夜空下,在我们所处的这一片土地上,不同传统技艺的碰撞融合,处处彰显出一种流光溢彩之美。
   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将点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文明的火种将会因为自身的多样性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艺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始至终是相辅相成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回归并非是一种倒退,而为了这个社会整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多样性,为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点缀更多的色彩。
  2  作品“流光溢彩”的制作过程
   这件作品以紫砂为基础,寓意是当下的幸福生活,所以将紫砂塑造成葫芦的轮廓,葫芦的形象在传统文化中因为与“福禄”二字谐音,所以经常作为表达福禄美满的形象符号,在这里首先借鉴了传统紫砂壶式“福禄壶”的外观轮廓,只不过与传统的“福禄壶”相比,眼前的作品“流光溢彩”被制作成了茶叶罐,所以其轮廓更加周正,消解掉茶壶轮廓中的夸张变形,但在周身圈线的轮廓上进一步加强,让整器的轮廓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在实际制作中,采用了三种方法:(1)漆器“飞金”工艺;(2)漆器“雕银丝光”工艺;(3)漆器“犀皮”工艺。在这里主要介绍其中“飞金”工艺的具体制作。
   作品“流光溢彩”采用紫砂传统工艺手法,拍打泥条、泥片围成身筒,镶接后处理掉镶接时多余的脂泥,借助转盘一点一点拍出想要的身筒轮廓,这一步骤与全手工制作紫砂壶身筒没有区别,制作完成之后烧制成器。由于作品“流光溢彩”定位为茶叶罐,功能性质要区别于传统紫砂壶所必备的透气性,反而需要具备密闭性,这一定位恰巧和大漆本身的功能性想吻合,兩者交融形成了新的创意,借用大漆表面的密闭及装饰性能,赋予紫砂茶叶罐全新的面貌。
   飞金又称飘金,是在做好所有底漆的情况下,先想好作品整体想要表达的意图,然后打上金脚漆,待漆感到还有一点粘性的时候飞出想要的、很随意的效果,一般选择大小不一、很异样的金箔,用毛笔或用手指飘出灵动的感觉,最后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填上厚薄不一的透明漆,根据打磨来找出它的层次感和厚重感,这一步骤跟紫砂器手工成型有些类似,需要双手的灵活性,加上细腻的工艺技法。具体应用时首先要取240#砂纸打磨紫砂茶叶罐表面两遍,使表面形成粗糙肌理。随后髹涂生漆,放置荫房荫干,之后取800#水砂纸蘸水打磨,如此反复两遍,再髹涂黑漆,放置荫房荫干。完成之后打金脚漆,准备金箔,待漆半干后盖飞金,所谓的盖飞金即用手工飘洒金箔,让其与器面相粘连,待干后盖透明漆,放置荫房荫干,取800#水砂纸蘸水打磨,如此反复两遍,第三遍分别取800#、1 000#、1 200#、3 000#水砂纸蘸水慢慢打磨。待干后,取生漆调清、揩清,取植物油、瓦灰清光,如此反复三遍。
   制作完成之后的作品表面润可鉴光、诸色内蕴,结合葫芦的造型给人富贵而又优雅的美感,把金色呈现得美轮美奂。
  3  制作感悟
   漆艺制作与紫砂成型本身都是传统的手工工艺,其在制作作品“流光溢彩”时材质天然互补,将紫砂易塑的特性与漆艺多变的装饰结合起来,让两者实现功能性上的相互补充,且不同的漆艺装饰还能够赋予作品不同的风格气质,这与紫砂多变的造型融合起来既可以进行完全的结构装饰组合,也可以制作出一些局部的造型装饰组合,其创作的高度和广度都近乎是无穷的,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更多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美轮美奂的漆艺和造型变化万千的紫砂陶艺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例创作。
   不同工艺的融合创作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需要创作者同时具备两种工艺技法,从一开始的设想、设计到实施、完成,需要一点一点的实施和完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将会随着实际运用的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得成熟,并且创作者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手工艺一样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因为唯有创新才是艺术传承的未来。
其他文献
摘 要 神话传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无价瑰宝,传承已久,内容丰富多彩,是文化艺术创作和学习借鉴的无限源泉。紫砂壶的创作是把能够看到的一些东西或者形象作为抽象化的概念符号来展现,丰富了空间思维和创作主题的延展性,和其他人的紫砂壶创作形成比较明显的区分,慢慢地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  关键词 紫砂艺术;吕岩壶;神话故事;想象空间   中国的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弘
期刊
摘 要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雅士写下了赞美紫砂壶的诗篇,例如:“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弱水三千非吾饮,君子恬啜石瓢露”,文人雅士们将用紫砂壶泡茶视为人生乐事,在他们眼中紫砂壶是茶道必不可少的器皿,它不仅是实用器,更为饮茶锦上添花,提升了泡茶、饮茶的意境,让人从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本文以紫砂壶“飞泉”为例,浅谈其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飞泉;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从民间手工艺发展而来,其造型精彩纷呈,独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融合了诸多文化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造型体系日益完善,具有相当的工艺价值,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国人而言,品茶是一大乐事,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限的意境让人生产生情感和思考,提高了品茶的氛围,让人在一壶一茗间感受到内心的平静、生活的淡然,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带给人恬静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茶具之王”,有着普通茶器无法超越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工艺不断完善,形成了完善的造型工艺体系,其造型精彩纷呈,兼具古典美和现代美,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价值。其中,花器作品是对自然界中动植物形态的逼真模仿,是紫砂艺人在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夸张、抽象的提炼,通过娴熟的技巧将所塑对象饱满的形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传
期刊
摘 要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工艺观是中华民族传统设计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中國传统哲学的具体体现。它于博大的造物文明之中氤氲,是蕴藏在民族意识中的朴素设计思想、观念延续所带来的思想共鸣、情感体悟,对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整体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渲染作用,产生“宜人”且“怡人”的效应。造物自然与物有关,在一个物的力量愈益增长的时代,需要对人类自身心灵的建设,需要一种对
期刊
摘 要 前人的作品如一座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让后人百看不厌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春之宜兴,是江南深处最先萌动的美好,一切都是带着希望和欣欣然而来,目之所及的绿色和清香四溢的梅花,点缀着奋进中的新陶都。优雅、别致、韵味,设计一把带着自我风格的梅花系列壶,成为这个春天我的一个工作愿望。  关键词 前人作品;春意江南;高雅别致   一壶藏天下,一茶饮人生。中国人的茶文化一直傲立于世界之首。茶文化发达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塑造下,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经过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紫砂茶壶器型不断丰富,汇集着历代艺人深厚的创作智慧,孕育着独特的造型风格和审美内涵,在带给人朴实无华的艺术感受同时,也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让人爱不释手。本文以紫砂壶“柱松”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柱松;造型设计;自然意趣   紫砂壶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宝贵资产,其材质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从传统实用器皿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密不可分。最初,紫砂壶只是民间不值一提的粗陋实用器,而在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参与和推广下,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哲学理念等,为紫砂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让紫砂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与五千年华夏文明水乳交融,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不断前进,既连接着历史,又引领着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
期刊
摘 要 自古以来,大俗大雅的艺术沿着文化的大道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紫砂文化艺术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凭借着与文化的深入融合,紫砂壶不仅是物质外观的直观呈现,还是装饰技艺绚丽的展示舞台,更表达出众多的创作者对于文化的理解、热爱、呈现,在紫砂的世界,一把给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应该是得体大方的,这呈现出一种视觉上的美,同时也蕴含着精神文化上的无穷享受。  关键词 紫砂;造型装饰;文化;创意   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有人说是紫砂成就了宜兴,但我认为,它们是互相成就的,任何艺术的诞生成长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宜兴就是滋养它的地域环境,江南水乡宜兴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它优越的自然环境让紫砂壶具备天然灵秀的气息,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简单质朴的生活环境中专注于紫砂壶的创作,同时,无数文人雅士又诞生于此,他们在喝茶玩壶的同时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