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新课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都是同一个起点,就像同一首歌一样。因此,我们都需要学习、提升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努力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的基本素养”。在这样的新理念支配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将如何实现“尊重文本,落实课标,夯实双基,提升素养”的新课程教学观呢?
  首先,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建立新的学生观,形成新的教学过程观,形成新的教学评价观等等。只有在这些观念的转变中,我们才会重新审视和确定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由“教书匠”向“研究型”的学者方向转换;如何由“教师中心论”到“学生主体论”的课堂教学方向的转换;如何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新教学观转换等等。
  其次,就是理论学习的提升。
  关于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中,揭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渐渐靠拢的大势。那么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表现,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或者说语文素养所要包含的内容,从语文学科来看,有的是专门性的,有的可能是边缘的、和其他学科交叉的。语文课程无论专门还是边缘,根本目的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充分地发挥作用。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一样,都应该关注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课程有其独特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可以集中到应用、审美与探究这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倡有选择地发展。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按这一框架进一步展开。必修课程目标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特点拟定目标。其主要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特点之一: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目标努力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当今时代的教育观念。
  时代性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承传,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与文本展开对话”,“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注重合作学习”,“注重个性化阅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无论是必修课程目标,还是选修课程目标,都注意从基础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基础性
  ·“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选择性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积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
  ·“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特点之二: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课程目标中有些内容是语文学科专有的。如:
  专有的
  ·“加强语文积累”,“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
  在学科教学中,有些目标是多门学科共同追求的,有些内容是多门学科交叉的,对于多学科交叉的内容,语文学科则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目标。
  交叉的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大多是综合的,有的是学科的综合,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
  特点之三:指向、过程和层次。
  指向课程目标有对具体内容达成度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取法乎上”的指向,一种理想的追求。
  过程课程目标的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如:
  “提高……”“感受……提升……”“深化……,体会……,追求……”“增强……”“学习……,培养……”
  层次课程目标: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新的课程改革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感悟。首先是三级课程设置的“新”(国家——地方——校本);第二是教材编排体例的“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编排);第三是必修和选修双向推进,体现基础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第四是评价机制的“新”(单说学生评价:包括模块考核,必选课考核,作业完成,会考和高考综合起来,形成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同学、家长等多元评价的机制,装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第五考核方式的“新”(学分制)。五个模块教学分别各2分,共10分;黑龙江省必选课四科,每科2分,共8分,也就是说,高中阶段,每一名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完成18个学分才准许毕业。
  新课程带给我们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与探究。它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感悟的世界,让我们与它一起成长吧!
  
  马玉杰,语文教研员,现居黑龙江大庆。本文编校:老猛
其他文献
不久前,好友的新著问世,书名叫《零度的眺望》,凝神一揣摩,便为他的灵思妙想而感叹!是的,教育的诸多问题和现象,确实是需要冷静地反思和高瞻远瞩,特别是在热情膨胀、急功近利的超现实驱动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心境和前瞻的眼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剔除浮华、摆脱狭隘,走向率真和希望。透过这一理念的立意,让人称羡的是:这部书所极具的磁性还源于作者所拟定的书名,它以自然的生态和人文的诗意的融合,借
徐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家。2005年他以《中学语文教学无效批判》介入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他十分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在《人民教育》《中国青年报》《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著名报刊发表多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在进行理论思考的同时,他与厦门集美中学、安徽桐城中学等多所国内重点中学积极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重构实验研究和阅读教学解读新思维实验研究,其研究成果收集于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笔者试以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鲁迅小说中的几位女性形象,以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在批判封建主义呼唤妇女解放中所倾注的心血。  让我们先极简略地回顾一下,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女性所处的
初中学生作文往往都希望教师指导,因为在他们看来,有了教师的指导,写作就会有素材,写作思路就会明朗,即使不太明白写作的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指导来个“依葫芦画瓢”,最起码能完成写作任务。依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常常顺应“生意”,作前指导可谓精心准备,为学生指导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择材料,如何组织材料,甚至不惜提供范文或自己下水作文,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本领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写作能挥洒自如。  无可厚
[教学目标] 在情境学习中把握课文主旨,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并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视野,增强明辨是非的观念,让宽容的思想深入人心。  [教学方法] 自读、质疑、辩论。  [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中,把课堂模拟成一个辩论场,引导学生在领会寓言故事主旨的基础上,反其意而用之,合理假想,大胆创设情境;并让学生自主充当角色,给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在思想上进行理性的交锋,在正义的审判中实现寓教于乐的
关于“互相”与“相互”,各类工具书的释义并不统一。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互相”释义为: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相互”释义为:两相对待的(未注明词性)。②《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互相”释义为: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相互”释义为:区别词,两相对待的(未收入作副词解释的情形)。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互相”释义为:副词,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相互”释义为:
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位于随州市中心城区。随州自古即是居“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的“鄂北重镇”,这里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二中创建于1981年,是一所根植于随州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沃土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一棵大树。30年风雨沧桑,随州二中已经成为鄂北地区名校、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随州二中语文组随着学校的强大如今也已成为学校学科教研组中的大组强组。全教研组现有语文教
最近在学习完钱钟书先生的《论快乐》后,让学生写了一篇命题作文“快乐有多久”。在作文中许多学生能从心态的角度阐述“心态”与“快乐”的关系,指出“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快乐的长与短”,但在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时,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学生作文片段一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终没能从郁闷中走出,以为死是保持洁净的唯一方式,最终投身于汨罗江中,痛苦地结束了一生。反之,如果他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尘世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个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其整体语文水准一般都是比较高的,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种智能因素综合发挥的过程,是变感性为理性、变浅显为深邃的习得过程。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人一辈子的大事”,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暗示了阅读需要倾注大量的心智和汗水。  一.不尽如人意的阅读教学现状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读者与文字之间无声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被称为北美最有实力、最具影响的新移民作家之一,她的名字及作品已越来越走近众多读者的视线。出国前,她就出版过《绿血》等三部长篇小说,曾获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全国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九十年代赴美后,她的小说在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频频获奖;她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也夺得多项大奖,引起强烈反响。如长篇《人寰》获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谁家有女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