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对于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为近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此专门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如何处理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的关系?讨论出现分歧怎么办?意见高度统一是不是好事?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优势,摆在了每位科学教师面前。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进行热情真诚的激励
真诚的表扬、赞许的目光、适时适当的激励,都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和观点需要教师的注意并尊重,只有教师的热情鼓励学生的学习才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哪一组还有不同意见?”、“你们的想法很有新意,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以肯定赞赏的话语取代“这种想法不行。”、“你怎么想的,错了。”之类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不再拘束,而是游刃有余的各抒己见。
二、重视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
学生的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都有一个学习的具体问题。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确定。同时,教师要花较多的精力去思考,设计适当的合作学习问题,使这些问题尽最大的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促进、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价值、有意义、难易程度适当。因为问题太简单,对学生来说太容易,没有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就可以解决,没有探究的价值;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目标,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如教学《我的水钟》一课时,将教学分为三个层次,通过三个具体问题进行设计。第一个问题:流动的沙、流动的水和燃烧的蜡烛制成蜡烛钟有相同点吗?是引导学生意识到流水也能制成计时仪器,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揭开活动序幕。第二个问题:流动的水,是否也能制成计时仪器?是引导学生了解水钟,分析制作材料的特点,初步确定制作方案。第三个问题:如果利用流动的水制成计时仪器,应怎样合理设计呢?是引导学生间的相互探讨,修正完善并实施方案。
三、要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就如同“蜻蜓点水”,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并不能收到合作的实效。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采取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随时随地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个帮助者,时而是个激励者。在学生有充裕讨论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四、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互动交流
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职责越来越少,而激励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学习的责任越来越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成为一个平等的合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教师实施民主化的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加倍关心,适时加于启发点拨,绝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之,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
五、尽量安排具有探究性的实验
教师安排教学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究物质世界的规律,而是学习和认识这些规律;学生所做的探究其实更多的是“模仿”,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和方法、建立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体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尽量安排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索精神;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用事实说话,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学生猜想得到验证所产生的成功体验,激发起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师设计了两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纸的奇遇”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后,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这一设计为载体,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课堂探究的主战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讨论以完善其方案设计的平台,建立起课堂内学生相互作用的机制,科学地引导学生认知事物、进行探究。
【作者单位:泉州市晋光小学 福建】
一、要进行热情真诚的激励
真诚的表扬、赞许的目光、适时适当的激励,都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和观点需要教师的注意并尊重,只有教师的热情鼓励学生的学习才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哪一组还有不同意见?”、“你们的想法很有新意,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等等以肯定赞赏的话语取代“这种想法不行。”、“你怎么想的,错了。”之类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不再拘束,而是游刃有余的各抒己见。
二、重视教学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
学生的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都有一个学习的具体问题。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确定。同时,教师要花较多的精力去思考,设计适当的合作学习问题,使这些问题尽最大的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促进、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价值、有意义、难易程度适当。因为问题太简单,对学生来说太容易,没有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就可以解决,没有探究的价值;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目标,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难的情绪。如教学《我的水钟》一课时,将教学分为三个层次,通过三个具体问题进行设计。第一个问题:流动的沙、流动的水和燃烧的蜡烛制成蜡烛钟有相同点吗?是引导学生意识到流水也能制成计时仪器,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揭开活动序幕。第二个问题:流动的水,是否也能制成计时仪器?是引导学生了解水钟,分析制作材料的特点,初步确定制作方案。第三个问题:如果利用流动的水制成计时仪器,应怎样合理设计呢?是引导学生间的相互探讨,修正完善并实施方案。
三、要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就如同“蜻蜓点水”,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并不能收到合作的实效。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采取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随时随地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个帮助者,时而是个激励者。在学生有充裕讨论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四、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互动交流
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职责越来越少,而激励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学习的责任越来越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成为一个平等的合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教师实施民主化的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加倍关心,适时加于启发点拨,绝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之,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
五、尽量安排具有探究性的实验
教师安排教学实验的目的不是探究物质世界的规律,而是学习和认识这些规律;学生所做的探究其实更多的是“模仿”,使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和方法、建立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中,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体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尽量安排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索精神;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用事实说话,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学生猜想得到验证所产生的成功体验,激发起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教师设计了两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纸的奇遇”和“谁赶走了杯中的水”。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后,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这一设计为载体,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课堂探究的主战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认知的需要,而且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讨论以完善其方案设计的平台,建立起课堂内学生相互作用的机制,科学地引导学生认知事物、进行探究。
【作者单位:泉州市晋光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