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堂调控提高科学探究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luj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而小组活动是我们科学课采用的最普遍的探究方式。教师必须有效地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关键词:课堂调控;科学探究;实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科学老师在自己上课或听别人上课时,都会发现学生某些不和谐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较强的好奇心,面对形形色色的实验器材,早就想“一动而后快”,哪里还能专心听讲呢?其次最主要的是科学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一个个的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习得科学知识,体验与感悟科学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而小组活动是我们科学课采用的最普遍的探究方式,学生在探究时需要进行交流,如果教师控制不好,那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因而上述问题在现在科学实验课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有效地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如何进行课堂调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小组的管理,是课堂调控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调控的关键了。要做到对实验小组的有效管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
  其次,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小组内实行组长轮流制。
  再次,鼓励小组间相互竞争。在学生实验小组之间,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机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出色。(如下表)
  在每节课结束时,先由学生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再有老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开始考虑到自己小组的荣誉,时刻约束自己、监督别人,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
  
  二、学习的规则,是课堂调控的有效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制定一些规则,特别是在科学课常用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规则的制定对于课堂的调控就尤为重要。
  1.独立思考的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了解别人的思路、观点,同时也使没有考虑好的同学得到启发。
  2.交流的规则
  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
  (2)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3. “停”的规则
  科学学习活动小组多,学生小组的探究、交流活动,很容易出现学习进度、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究,还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客上。“叫停”就成了一种必要的调控手段,教师示意“停下来”时,学生必须做到停止讨论、交流,不再去碰触实验器材。最好是形成一个习惯,老师“叫停”时,学生即把实验材料放到实验桌中间(学生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减少实验材料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三、材料的提供,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实验活动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所以当教师在选用材料时,一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材料,要作到“心中有谱”,避免材料对课堂学习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掌控,把握好把材料发放给学生的时机和次序,也是调控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对什么材料什么时候发,是一开始就呈现所有的材料,还是一样一样发,发的时间最恰当在什么时候,迟发材料同早发材料的关系和什么时候回收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
  
  四、评价导向,是课堂调控的必要补充
  课堂是科学课评价的主要阵地,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使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一种必要补充。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一方面是能够了解自我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有时,一句看似简单的评价,对课堂调控所起的作用却不可想象。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课堂调控只是基础,我们只有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才能张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江苏215421】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学习科学,首先要对科学学习感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对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兴趣如酒,越酿越醇。  关键词:兴趣;科学学习;科学探究;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科学,首先要对科学学习感兴趣。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对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兴趣如酒,越酿越醇。    一、注意对学生“意外之趣”的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活动,对培养科学素养、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有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单位时间内的效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的去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悟到:提问的巧妙在于要有    一、目的提问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学习活动中问
本文针对近几年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数控车技能竞赛项目出现的异形螺纹的情况,联系作者自身辅导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利用典型实例分析对加工异形螺纹的编程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摘要:在这篇文章中,对加工表面质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改进措施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1.1耐磨的表面质量的影响  易损件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磨损阶段和正常磨损阶段和严重磨损阶段。工件表面磨损的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说,表面粗糙度值越小,损耗是越小的。表面粗糙度
近年来,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下,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于学生的客观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像理论层面上的《差异教学论》,实践层面上的“分层分组教学法”等都促进了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但这些研究大多对教育的理解仍是“给予”,研究的视角仍是“如何教”。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学习主体——学生,去关注教育的实质——促进学生的个性
伴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我们有必要对中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训课程作一系列的改革,探索适合中职的机械制造
本文通过分析一起铸造起重机事故的原因,让大家了解了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功能的工作原理和避免事故再次发生的改进方法。进而让大家掌握了如何去检验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功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教师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被学生认为“课外训练,必须完成的重大负担。”学生的埋怨,教师的无奈,多么期待着新的作业形式。如何改变学生被动做作业的
摘要:笔者认为作为科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的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并就此进行探索。  关键词:唤醒;学生;探究;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科学启蒙教育的灵魂理念是深有体会,感受颇多的。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的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呢?笔者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唤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