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而小组活动是我们科学课采用的最普遍的探究方式。教师必须有效地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关键词:课堂调控;科学探究;实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科学老师在自己上课或听别人上课时,都会发现学生某些不和谐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较强的好奇心,面对形形色色的实验器材,早就想“一动而后快”,哪里还能专心听讲呢?其次最主要的是科学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一个个的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习得科学知识,体验与感悟科学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而小组活动是我们科学课采用的最普遍的探究方式,学生在探究时需要进行交流,如果教师控制不好,那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因而上述问题在现在科学实验课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有效地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如何进行课堂调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小组的管理,是课堂调控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调控的关键了。要做到对实验小组的有效管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
其次,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小组内实行组长轮流制。
再次,鼓励小组间相互竞争。在学生实验小组之间,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机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出色。(如下表)
在每节课结束时,先由学生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再有老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开始考虑到自己小组的荣誉,时刻约束自己、监督别人,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
二、学习的规则,是课堂调控的有效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制定一些规则,特别是在科学课常用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规则的制定对于课堂的调控就尤为重要。
1.独立思考的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了解别人的思路、观点,同时也使没有考虑好的同学得到启发。
2.交流的规则
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
(2)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3. “停”的规则
科学学习活动小组多,学生小组的探究、交流活动,很容易出现学习进度、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究,还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客上。“叫停”就成了一种必要的调控手段,教师示意“停下来”时,学生必须做到停止讨论、交流,不再去碰触实验器材。最好是形成一个习惯,老师“叫停”时,学生即把实验材料放到实验桌中间(学生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减少实验材料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三、材料的提供,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实验活动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所以当教师在选用材料时,一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材料,要作到“心中有谱”,避免材料对课堂学习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掌控,把握好把材料发放给学生的时机和次序,也是调控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对什么材料什么时候发,是一开始就呈现所有的材料,还是一样一样发,发的时间最恰当在什么时候,迟发材料同早发材料的关系和什么时候回收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
四、评价导向,是课堂调控的必要补充
课堂是科学课评价的主要阵地,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使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一种必要补充。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一方面是能够了解自我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有时,一句看似简单的评价,对课堂调控所起的作用却不可想象。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课堂调控只是基础,我们只有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才能张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江苏215421】
关键词:课堂调控;科学探究;实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在广大科学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并且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科学课呈现出了与以往常识课明显不同的特点:学生动手机会多了。然而,学生的科学探究到底情况如何?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科学老师在自己上课或听别人上课时,都会发现学生某些不和谐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有较强的好奇心,面对形形色色的实验器材,早就想“一动而后快”,哪里还能专心听讲呢?其次最主要的是科学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科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一个个的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习得科学知识,体验与感悟科学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而小组活动是我们科学课采用的最普遍的探究方式,学生在探究时需要进行交流,如果教师控制不好,那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因而上述问题在现在科学实验课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有效地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如何进行课堂调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小组的管理,是课堂调控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是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调控的关键了。要做到对实验小组的有效管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
其次,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小组内实行组长轮流制。
再次,鼓励小组间相互竞争。在学生实验小组之间,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机制,比一比哪个小组表现出色。(如下表)
在每节课结束时,先由学生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再有老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开始考虑到自己小组的荣誉,时刻约束自己、监督别人,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
二、学习的规则,是课堂调控的有效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制定一些规则,特别是在科学课常用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规则的制定对于课堂的调控就尤为重要。
1.独立思考的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了解别人的思路、观点,同时也使没有考虑好的同学得到启发。
2.交流的规则
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交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
(2)尊重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3. “停”的规则
科学学习活动小组多,学生小组的探究、交流活动,很容易出现学习进度、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既要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个有趣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究,还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客上。“叫停”就成了一种必要的调控手段,教师示意“停下来”时,学生必须做到停止讨论、交流,不再去碰触实验器材。最好是形成一个习惯,老师“叫停”时,学生即把实验材料放到实验桌中间(学生不易碰到的地方),以减少实验材料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三、材料的提供,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实验活动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好玩越好。所以当教师在选用材料时,一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材料,要作到“心中有谱”,避免材料对课堂学习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掌控,把握好把材料发放给学生的时机和次序,也是调控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对什么材料什么时候发,是一开始就呈现所有的材料,还是一样一样发,发的时间最恰当在什么时候,迟发材料同早发材料的关系和什么时候回收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
四、评价导向,是课堂调控的必要补充
课堂是科学课评价的主要阵地,评价伴随于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使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一种必要补充。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一方面是能够了解自我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有时,一句看似简单的评价,对课堂调控所起的作用却不可想象。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课堂调控只是基础,我们只有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才能张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作者单位: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江苏2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