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chang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师,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意图的引发者和意图动态性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目标,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基石;教学设计;有效学习
  
   一、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式的设计,到程序式的教学设计,再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这样一个过程。教学设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艺术过程论、科学过程论、系统工程方法论、问题解决方法论、强调人的因素五种观点的交替与交融,因而,教学设计这门学科建立起来之后,也就同时反映了教学设计这门学科的特点。
   1. 教学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
   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知识、资格和经验,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和创造性。
   2. 教学设计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要能将教育、教学和心理等教育科学的理论有机地融合到设计过程当中去。
   3.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建立问题解决方案,经过试行和评价与不断修改,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保证优化设计
   (一)从理解教材到挖掘教材
   正确理解和解读教材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是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前提。要挖掘教材资源,就应该深刻理解教材,要走进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其精微,倡导个性,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知道教材中“有什么”,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展现高效课堂的无穷魅力。
   (二)从挖掘教材到整合教材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材为本”,把学科教学活动简单的理解为“教教材”,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把学科教学活动理解为“用教材教”。就是用教材去教知识,教方法;在运用教材实施教学活动时应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此,光知道教材中“有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怎么用教材教”。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怎么用教材教”?
   1. 整合知识点
   教师通过研究教材,构建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高处纵观全局,知道该课题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才能把握教材的深广度,知道教材的重难点在哪里?学生的思维瓶颈在哪里?要想达到有效学习,教师需给学生的思维铺设多少台阶、多高的台阶?
   2. 整合疑难点、突出重點
   “教学重点”是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完成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疑难点”就是在要完成教学目标之上的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提升和发展,或者在完成这种“重点”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难以“逾越”的教学“障碍”。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怎样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教学重点。那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有学生“迈不过的坎”?怎样让他们“迈过这道坎”?或者怎样满足学习优秀的学生的“不满足现状”?这就是教学难点,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托,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华,是“重点”的延伸和拓展。
   (三)从整合教材到创生教材
   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且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后再创生,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科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 教学设计需要心理化创生
   教学的“心理化”问题,早在赫尔巴特和杜威那里就已经受到关注。新课程强调,让教学设计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学设计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学设计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总之,要使教学设计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联系与创意。
   2. 教学设计需要问题化创生
   教学设计时需要将内容问题化,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或提供一些课题,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在进行“问题化训练”时,我们可以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实验、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研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生成者。教材中“有什么”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为解决这些大问题,需要设计诸多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间还应该是有关联的、有梯度的。
   3. 教学设计需要操作化创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它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的种种“操作”,才能“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引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作业”,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意义”,要科学的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系列。
   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不应是“教教材”,也不应是“教案剧”的重演,而应是动态“教教材教”和“教学生”。从挖掘教材到整合教材,再到创生教材,正是生成这一动态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而设计”和“为学生发展而创生”,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才会有收获创新和生成精彩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陈明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北
   京:中国出版集团,2009.
  [2]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
   究,2000(4).
  (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其他文献
第21讲 社会思维的基本规律(中)  2. 社会思维争鸣互促规律  人们在思维交流中不仅要遵循交流互补、合作增强的规律,而且要遵循争鸣互促的思维规律。  首先,从人体科学的角度讲,人在集体讨论中,大脑处于激化状态。不同的思维信息,在相互碰撞、摩擦中,很容易诱发灵感,产生创造性的新思维火花。其次,社会思维是一个动态系统。思维主体之间的互相争鸣、互相促进,是推动社会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给人们提供
语文课应是最美丽的课,因为语文中有读之朗朗上口的诗歌,有赏之优美如画的散文,有品之引人入胜的小说,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提炼,既贴近生活,又超脱尘俗,语文可以带给人最美好的享受。可当下有的语文课,在考试的压力下,变成了一种应试训练课,是对答题规律的总结,是对试题的大量练习,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费力。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也无法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
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引导、点拨并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具体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  关键词:自主学习;案例;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标的价值取向之一。其旨意在于转变教师观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引导、点拨并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去体验、探究、合作、创造,并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20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有两个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    日本人每月雷打不动地坚持把工资和奖金的三分之一存入银行,他这样做,尽管许多时候会让自己手头拮据,但他仍咬牙照存不误。    相比之下,那个美国人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他整天躲在狭小的地下室里,将数百万根的K线一根根地画到纸上,贴到墙上,接下来便对着这些K线静静地思索,有时他甚至能面对着一张K线图发几个小时的
《Where Is Wangwang?》一课是小学EEC英语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课文主要展现了Tutu、Xiaolan、Jack、Lisa捉迷藏的故事情节,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学习表达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表现物品位置状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听、说、唱游戏,表演进行语言活动,激发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特别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上,我紧紧围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我对于话剧几乎没什么概念,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学过几部经典之作。我想《茶馆》应该算经典吧,《雷雨》中人物情节更是经典之经典,看完后总之发表感慨一番,之后也许就忘却了。但是,观完《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或许被震撼了,哭得稀里哗啦,笑得腰酸背痛,最后我想我不能忘却。这可能是喜剧的极致与悲剧的极致,最后可能都是一种顿悟吧。  一、“暗恋”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暗恋”这部分我觉得是典型的很老套的爱情故事。戏中
学生追捧“三行墓志铭”体现“向死而生”   时下,一种新的网络文体——“三行墓志铭”备受学生追捧。   墓志铭作为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历来给人感觉有些沉重。可是在网络时代,无论是学一段电影中的“人生告别会”,还是写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墓志铭,那些略显调侃却又不失理性的语言,既将现实的情绪幽默表达,又感悟了生命。   学生撰写的墓志铭,或寄托理想,或调侃人生,或思考未来,或感恩生命。有 “别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重要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我校吴老师教学的《三角形的分类》课堂,看看她在三角形按角分类这方面所作的有益的探索。  一、让学生在“预习”时学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学习
摘要:多丽丝·莱辛的《第十九号房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职业女性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如何迷失自我,找寻自我,最终自杀的故事。女主人公苏珊的心路历程是作为女性自我审视,自我确认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极其困惑,痛苦和孤独的。故事的结局是必然的,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精神解脱,更表达了她对社会的一种强烈控诉。  关键词:寻找;困惑;痛苦;寂寞;死亡    多丽丝·莱辛无疑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被誉为继伍尔芙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早在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的散文就誉满文坛,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背影》正是朱自清留给后人的绝唱。   作为学者的朱自清长期过着书斋生活,不能较多地接触劳动人民,所以他写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家人、学生、朋友,以及那个时代小资产阶级里的小人物。要将这些人物写得生动实在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人物,生活圈子很狭小,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又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