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构问题”有风景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i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建构教学实践项目是近三年来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博士生陈静萍女士开展的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实践项目。主要研究学生如何使用“知识论坛”(一种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建构性的知识学习和评价。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共同体”,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在公共知识空间中公开,而后共同对这些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最后达到学习共同体思想和知识的“生长发展”,并可能延伸出新的问题。
  问题讨论是学生在“知识论坛”上开展的主要学习活动。在知识建构学习模式中,除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外,更充分的讨论在网络平台上。在“知识论坛”上,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发帖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然后全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回帖发言或评点,参与讨论交流。我们提倡学生表达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观点,从而实现学习个体和团体知识的共同成长。
  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同学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度讨论,达到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作用。后来,我接触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吴向东老师提出的“情境导向模型”,该模型特别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劣构问题”。我在知识建构教学中应用该模型时发现,相比于那些通过搜索就可以找到确切答案的“良构问题”,“劣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要充分得多。由于讨论的“劣构问题”始终对应着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动机投入上与以往的泛泛讨论也是不同的,他们的兴趣更浓,交流讨论活动更持久。现在,我们所组织的知识论坛问题讨论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情境导向模型”的思想,从中深切感受到了“劣构问题”的一些独特价值。
  劣构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美国知名教学设计专家D.H.乔纳森把问题分为“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两大类型。“良构问题”是指限定性条件的问题,它具有明确的已知条件,并在已知条件范围内运用若干规则和原理来获得同一性的解决方法。“劣构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法、解决途径和少量确定性的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不易操作,而且包括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哪些概念、规则和原理对求解方法是必要的,如何将它们组织起来,哪种解决方法最为合适等。
  我们在知识建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并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要尽量贴近真实生活、难度适宜、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具有开放和发散性、能分解成多层次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找到解决途径……这些问题符合“劣构问题”的特征。例如,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以面包在体内的消化为例谈一谈,而非简单的“消化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这样的良构问题。 “劣构问题”能成为学生学习中促进思维发展的诱因和动力。这个过程中讨论对话(包括课堂上的交流和在线交流)所起的作用,不是单纯的知识再现或传授,而是分享知识和观点、相互补充支持或批驳、点评,以及澄清、鼓励,从而使学生思维观点得到发展,建构出新的认知。
  有利于学生观点的持续改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作为一种探究性教学活动,知识建构学习以学生的观点生成和持续改进为中心,直接关注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所进行的知识或观点生成和持续改进过程。由此,它要求我们按照观点改进而非寻找答案的思路来组织探究学习过程,即在提出问题后,不是让学生借助各种资料找出正确答案,而是强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性想法,再通过探究过程综合利用有关信息和数据不断改进自己的观点。
  而对“劣构问题”的探讨就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因为通常它都牵涉比较复杂的关系,学生的认知资源不可能一次性地处理全部的关系,而只能先在一个水平上考虑一些关系,形成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在这个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究,不断层层深入地追问探寻,使问题的空间随着问题的解决过程而延展。
  在分析解决“劣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信息处理。比如,要思考收集、查询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所需要信息有哪些限制,对网络信息的判断、鉴别和选择加工,在论坛讨论中如何更形象、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于别人观点、信息的判断取舍,等等。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思维训练”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组织语言等思维品质会不断得以提升。
  有助于学生表达多元化观点,培养创新思维
  “劣构问题”除了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合适的梯度外,更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首先,从思维方向来看,它具备了一定的开放性,即“劣构性”,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思维活动持续地进行;其次,从思维力度来看,它应该是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简单再现的良构问题。在知识建构课堂中,学生提出多元化的不同观点是必要的,我们鼓励学生提出多元化的观点。对话中可以有辩论和批驳,但是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要有说服力,要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同时并不急于得出结论性答案,而是推动大家进一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更容易形成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
  知识建构学习过程是团体知识的发展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每位学生作为知识建构共同体的一员,合作承担学习探究的责任,为了推进认知的发展,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论坛中问题的“劣构性”有利于促进学生通力合作、集思广益来解决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存在太多不可知的部分,难以确定哪些规则和原理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也难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去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单纯依靠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和视角,各个成员将自己的疑问、假设、事实证据、资料等在论坛中发表和共享,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与团队中的伙伴交流、讨论、质疑、澄清等。在交流对比了多种不同的观点、论据之后,更容易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和更科学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学习责任感自然而然地形成,会切身体会到知识的获取和更新是通过大家集体智慧建构而成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个人知识的发展有赖于共同体知识的增长。
  通常,学生在知识论坛上经过自主选择问题发帖讨论两周之后,即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学生回帖参与度不同,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方面的作用也不相同。凡是学生回帖率高、参与度高的问题,一般都具备“劣构问题”的特征;而回复少的问题帖子,要么是感兴趣的学生很少,要么就是属于“良构问题”,即问题指向性较强,很容易在课本上或通过阅读资料找到明确的答案。
  事实证明,“劣构问题”在知识建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使知识建构共同体中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和集体学习责任感都得以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棕北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物联网技术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尤其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日趋重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系统要素,从交互内容、交互方式、交互界面和交互评价出发,建构了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互式学习系统模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物联网技术尽快走进中小学的课堂。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教学系统;交互式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
作为北京市远郊区县,房山区自2008年起,就一直通过课题引领和培训辐射,致力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2013年,房山区教委更是颇富远见地将信息化战略确定为房山区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信息化战略、名牌战略、对外开放战略)之一,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全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山区如此强调信息化在房山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背后必定有很深的用意和对未来趋势的高瞻远瞩。信息化战略的提出,给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正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基础教育正在走向开放与综合,从关注改革主体的“实际发生”到关注客体的“实际获得”。在这一阶段,公共教育服务需要利用移动技术和大数据提供更为丰富的广义教育产品的供给,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可选择的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在北京
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路过苏州,写下了千古名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种解释说:张继京城赶考失败,路过苏州,写下了这首名篇。诗中的“乌啼、愁眠”似乎能为佐证。然而,这种解释有几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张继是襄阳人,唐科举的两京无论是洛阳还是长安,从家里到考场都不能路过苏州;二是张继本人并不是科举考试失意者,而是进士。只是在考中进士后铨选失败,回家赋闲
西游Go是我们开发的一款游戏,用于奖励学生的学习。学生完成玩课表(Playlist)可以获得虚拟道具和妖怪。这款游戏也是用喵爪币作为游戏币的。  西游 GO是什么  混世魔王不小心偷走了镇压妖怪的经书,关在牢笼里的妖怪都跑了出来,散落在人世间。  你致力于恢复世间的和平,要收服妖怪,成为最厉害的西游捉妖师。同时,散落在世间的神仙、佛门弟子可以与你成为伙伴,一起去收服世间的妖怪,这就是《西游Go》。
【摘 要】“高中历史重疑难问题解答”(屏幕录制型,40节)是由“高建峰名师工作室”制作的微课,获得了浙江省2016年微课制作大赛一等奖。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目前各种微课录制软件日臻完美,所以数字技术并非影响微课制作的关键因素。相反,一系列非技术问题成为微课制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微课;制作;非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
【本刊讯】2016年9月23日,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  本届教博会以“聚焦核心素养,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明确提出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即Solutions、Example、Rules、Value、Education五个单词首字母),主张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应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明确的标准规则、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成功的实践案
北京版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始编于2000年,经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于2001年在全市推荐使用。其后,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先后进行过两次修订,并按规定统一更名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12年来,京版《信息技术》教材作为北京地区信息技术学科的主体教材,始终致力于体现学科本质,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力求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由于沿用时间较长,原教材中选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网络环
作为教师,他潜心育人,桃李芬芳;作为教研员,他既述又作,著书立说;作为校长,他以文化人,引领发展……他就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研员、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越城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何灿华。  “让教师充满智慧,让教育充满思想”,这是挂在何灿华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幅名家书法作品,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书协主席沈伟赠送。与其说是一种环境的装饰品
2015年末,接连而至的雾霾天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发人深省。驱散雾霾,或许可以“等风来”,教育则不能等待,需要另辟蹊径。雾霾期间,北京启动“停课不停学”行动,开展以北京数字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启迪我们探索未来教育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3年SARS肆虐期间,北京等地的中小学校零星地出现了“空中课堂”“广播教学”等教育形态,彼时尚难以形成系统的有效供给。今天,北京数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