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教主马念慈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念慈毫无凌厉奢华的气息,她坐在面前,优雅,又很真实。她软绵绵的台湾腔里偶然会蹦出几个京味的词语,说话之间,表情与手势都很丰富。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她明朗的笑容。
  
  从台北到北京
  马念慈本来学的是冷僻的陶瓷艺术史,研究生毕业后,她因兴趣所致决定投身时尚行业。1997年,马念慈在台湾TVBS与年代电视集团从事时尚、流行相关的媒体工作。当时,全世界的名牌,例如LV,正开始有意识地集团化与转型,她刚开始做时尚记者的时候就被派到国外去看show,一下子就与世界同步了。“我很幸运,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机会,就非常确立自己朝时尚媒体人的方向贯彻下去。我的职位——平面、主播、制片人、主编,有不同的角色,但都与时尚流行讯息如何传播有关,对时尚产业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马念慈,此后渐渐被台湾媒体称为“时尚教母”。
  2005年,马念慈离开台北,到北京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马念慈喜欢上了北京,“北京这个城市很大,更加地包容。在台北你会发现受限制很多,而北京就像一个怪兽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生出让人意想不到、非常奇怪独特的东西。”
  马念慈的父亲马景贤是台湾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国语日报周刊》主编。说起对时尚的启蒙教育,也缘起年少时与父亲逛书店:“小学四年级,我周末和爸爸去台北的重庆南路逛书店。那时候看见日本的杂志上有好多很漂亮的模特。我对图像的东西很敏戚,于是一个礼拜偷偷地去买—本,认真地研究,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与服饰搭配。很好玩的是,很多女性主义者称这种杂志会物化女性。我刚开始想做这个工作,是想从这个最物化女性的东西切入,试试能不能给行业带来些新鲜东西。后来意识到,这个东西真的很漂亮,不是物化不物化,而是喜欢它,买得起它,使自己更漂亮,那就应该相遇嘛。”马念慈还有个弟弟马念先,就是那位因《海角七号》走红的“马拉桑”。马念慈笑称:“我跟他不熟。他喜欢音乐,但小时候其实是我练钢琴。他和我差三岁,我比较喜欢看书,他喜欢出去玩、做有意思的事情。”姊弟都在宽松、自由的教育中长大,父母给他们很大空间。马念慈说:“爸爸教我们要专注地做一件事,我们幸运地选择了是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所以才一直很开心地继续。”
  
  我希望时尚更民主
  因为看好女性群体网购和电子商务的潜力,2009年底马念慈与合伙人共同经营起时尚网站“美丽说”。这是一个交流购物经验的平台,很平民化。作为新晋网站,它已经成为风投公司密切注意的对象。马念慈的新尝试似乎很成功,她自己的理解却是:“社会上成功的定义很狭义。相对编辑而言,做主编似乎是成功,但是你做哪一个的主编,大刊还是小刊?就又有不同。这不过是社会框架赋予的。要清楚每个阶段你想做什么事情,不能用外面的框架来看。从外界人来看,他们会说马念慈算是退出时尚圈了,因为她都开始做网购,而不是名牌。但我想不一样,如果回到我刚开始想做传播工作的初衷,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希望时尚更民主。我们太把时尚当回事了,觉得时尚就是奢侈品、是有钱人才能消费的。但我不这么想。能享受时尚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女孩子,时尚的目的都是去穿得漂亮,去传播如何做女生更快乐与自在,这是我的核心。”
  网站聚焦在女性的网购消费,马念慈认为女性消费品位的提高也会直接影响到男性,“必须先把女性市场打开,才能影响男生。男生买东西都是比较功利的,而女孩子不一样,她们会去考虑款式等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男性会慢慢学会时尚。从国外的时尚经验来看,也是先从女性开始慢慢发展到男性。中国的男人,第一就还不太能去放松去享受生活,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你和他讲时尚,他会觉得是风花雪月,他不觉得是个必需品。
  她以前在工作中会要求自己让别人看来是独立自信的女性、要做到去性别化。后来才慢慢发现,作为女性,即使强大也不用刻意强调。不同性别在职场上各有长处,聪明的男女要各自善用长处。
  “有一些体会不到时间点就体会不到。每个年龄阶段都是非常好的。就像以前二十几岁会觉得三十岁很可怕,但到了却觉得三十岁也很好呀。人生里面大部分的东西需要时间去验证,验证的方式是沉淀、经历、体验。”记者:在事业和生活上你有遇到很困难的时候吗?
  马:有,但是没有变成我的困难。就像你知道有人骗了你,但其实你再认真地去想一下,那其实和你没有关系呀,那是他的事情。反之,你特别介意他欺骗了你,感到好难过,那就会变成你的事情。
  记者:你所崇尚的生活方式?
  马:活在当下。要去吃饭就去吃饭,现在该怎样就怎样。不是过度享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好的生活质感。对我来说,能够活在当下是有一定自由度、有基本的经济的条件、控制自己的脾气。不用在意别人怎么去看。快乐与否只有自己知道。
  记者:你会给男刊读者怎么样的时尚与生活建议?
  马:我就觉得中国的男人都把自己弄得好忙,没办法静下来。如果要我建议的话,我想,即使很忙,也不能放弃了慢下来生活。要在心态很忙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找到一个节奏。就像享受美食一样,你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用筷架的。筷架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你吃的时候,停下来,慢慢品味一下食物。中国人现在缺的就是那只筷架子。我们不仅要吃,也要停下来,去体会。你可能一整天都很忙,那么就健身或者开车的时候,回到比较真实的自我那部分。
其他文献
在上海拜访阿什肯纳齐,是一次奇妙的体验。他个头矮小,衣领子却高耸着。他站在酒店房间的门口,笑嘻嘻地看着迎面走向他的访客,然后一律标准式温暖的握手、寒喧。记忆中永远保持着活力的阿什肯纳齐,此刻看上去就像个饱经风霜的邻家老头儿。  1955年,阿什肯纳齐获得当年肖邦钢琴比赛的银奖,中国钢琴家傅聪则在那一届获得了第三名。阿什肯纳齐当年风头很盛,钢琴怪杰、评委米开朗基罗甚至因为评委会没有把金奖颁给阿什肯纳
期刊
在纽约呆了二十多天,其中有相当的时间住在哈德逊河谷,那儿有个很著名的ARTOMILEDIGHOUSE。我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呆着'在美国也开车到处乱跑,我知道自己跑不丢,就来到了哈佛。我的好朋友律师王子轩对我说,你还是应该到哈佛去看看。那天一大早,开寿车在河谷的山地里不断地向东方钻了一个小时之后,终于走上了美国90号公路的阳光大道。又开了两个多小吨过了一座桥,看见了一条清幽幽的河,就走进了剑桥,原来总
期刊
在我们都在为鲍勃·迪伦首次中国内地演出这样一件文化盛事雀跃不已的同时,却不得不尴尬地注意到,尽管国内曾出版过不少如《伊旬园之门》般谈论迪伦文化影响力的书籍,甚至出版过他的第一本自传《像一块滚石》(据说他的歌词译本亦将很快以诗集的方式出版),但眼下我们在国内市场上一张他的正版引进唱片都买不到。  对于一个已经出道整整半个世纪的音乐大师,出版了33张录音室专辑的摇滚巨鳄,这件事实在过于荒唐。事实上,在
期刊
有关英式下午茶的由来,相传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维多利亚时代一位懂得享受生活的英国公爵夫人Duchess of Bedford(安娜女士)所发明的。安娜女士为打发午后与夜宴(通常要到晚间八九点)间的空闲时光并果腹,以糕点和红茶宴请亲友共聚下午茶,同享轻松惬意的午后时光。至1840年,沃克斯豪尔和马里波恩的新茶园开始供应薄片青瓜三明治和海绵蛋糕。到了后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已演变成自成一格的餐膳,包
期刊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是熊培云年少时最喜欢的两句诗。每天他很早就醒了,然后“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起,从来不知赖床滋味”。  这样的早晨,坐在电脑前,坐在春天里,他通常身着一件普通的褐色外套,普通的墨绿色的毛衣,戴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细看,右额上还藏着几根白发,他说这都是去年添的。他一天的生活很规律,也很简单——晚上十二点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然后便是读书,
期刊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2010年是平安‘捷报频传、全面超越’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我们积极应对,总资产突破万亿,净资产超越千亿。业务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产寿保费双双实现突破,平安寿险规模保费突破人民币1,500亿元,平安产险保费跃上人民币600亿平台,综合成本率创历史最优:战略投资深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平安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60.8%,零售存款增长61.9%,信用卡累计发卡超6
期刊
从长远来看,我还是相信良币的力量,  因为它背后有理想、有文明,代表了未来。  秦晖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其提出的“低人权优势”等理论,成为影响力巨大的一家之言。  许章润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 法理学、西方法哲学、宪政理论、儒家人文主义与法学。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期刊
百度文库因为侵权被作家联盟告上法庭,凡是判断力健全的人都不会赞同百度的作法。我们内心还是忍不住探寻:到底互联网的免费精神尚存几何?  一个多月前,谷歌启动了Art Project(www,googleartproject,com),跟用googmap等软件来穿梭街道观看星象和探秘海地不同,这一次的免费体验,钻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17家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英国
期刊
硬汉·柔情  卡米拉是条狗,一条黑色间着白色斑纹的波士顿梗。只要是看过孙淳微博的人,很难不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他将卡米拉的生活点滴全都“晒”了出来:正在荡秋千高兴的卡米拉,或是秋日下忧郁的卡米拉,甚至只要看到动物的照片都会想起卡米拉,“把卡米拉打扮成熊猫的样子怎么样”……  这似乎是一种缘分。当孙淳见到6个月大的卡米拉时,它对他的意义只是哥哥孙周“过继”来的一条小狗。“孙周没有时间养,就把它送给我了
期刊
为何中国内地仅上海的外滩会与英式下午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里首先强调的是英式下午茶作为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如果没有这些故事和传奇,那么一顿丰盛的英式下午茶与写字楼茶水间的一杯机器磨咖啡加几块红宝石鲜奶蛋糕没有任何区别。  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大都由殖民时期的英人财团投资兴建,从怡和洋行到上海总会乃至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团的四大饭店及“远东第一楼”和平饭店,这些投资家和控股方不仅为建筑带来各式欧陆风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