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也是“故宫迷”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总统马克龙携夫人于2018年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马克龙总统首次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对中法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1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夫妇在法国历史学家范华陪同下从故宫西华门进入参观故宫。据悉,在外交部的协调下接待重要外国贵宾,是故宫博物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国宾往往都对中国历史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会认真听取讲解介绍,并时常提出一些问题与大家交流。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携夫人甜蜜游故宫


  2018年1月8日上午,马克龙与夫人布丽吉特抵达陕西西安,开始对中国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马克龙当选总统后首次访华。马克龙一行首先参观了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马克龙和夫人到兵马俑一号坑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目前的发掘与保护情况。马克龙一边走一边交谈,颇有兴致,并与夫人合影留念。
  此前分析认为,马克龙选择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作为首访城市,表明了马克龙希望传递欧洲和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内加强合作的信号。位于西安大慈恩寺内、距今1360余年的大雁塔,是唐代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和佛像而修建,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参观完兵马俑、大雁塔等古迹后,马克龙才前往北京。在钓鱼台国宾馆,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马克龙。习近平强调,中法两国可以超越文化传统差异挖掘合作潜力,并表示新时代中法关系大有作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8日在北京表示,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了一匹国礼马,对于法方的友好举动,中方表示感谢和赞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马为国礼有多重喻义。“在中法两国传统文化中,马都代表着积极向上,尤其是在中国有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喜闻乐见的含义。”王义桅认为,马克龙以马为国礼显然是精心筹划,不但契合中华文化,并寄望此次访华“马到成功”。
  除此之外,王义桅认为,马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以中国在国际上倡议的“一带一路”为背景,以马为礼相赠,在一东一西的中法两国之间更具深意。
  1月9日上午,马克龙夫妇在法国历史学家范华的陪同下参观了北京故宫,两人牵手秀恩爱,羡煞旁人。

特朗普夫妇曾在故宫参与书画修复体验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于2017年11月8日陪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参观故宫博物院。两国元首夫妇在故宫宝蕴楼茶叙,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观看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和珍品文物展,并欣赏京剧表演。
  习近平向特朗普介绍了故宫的历史,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随后,习近平夫妇陪同特朗普夫妇前往前三殿参观。两国元首夫妇经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在恢宏庄重的太和殿广场合影。两国元首夫妇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参观完前三殿后,两国元首夫妇来到故宫文物医院。两国元首夫妇先后观赏了钟表、木器、金属器、陶瓷、纺织品、书画等文物修复技艺展示,现场参与书画修复体验,并共同观看了珍品文物展。两国元首积极评价中美两国在文物修复方面开展的广泛、深入合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携夫人参观故宫
中美两国元首夫妇在故宫观看文物修复

  随后,两国元首夫妇转入畅音阁,沿途欣赏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技艺展示并“点蓝”互动,共同欣赏京剧《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剧目。参观交流期间,两国元首还就治国理政及中美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特朗普访华前,美媒就曾报道称,特朗普预计将在访华期间参观故宫,作为行程中较为轻松的“非正式”环节。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何瑞恩曾撰文表示,特朗普参观故宫,将给访华之行加上“特殊的色彩”,增进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

多位外国政要也是故宫“迷”


  故宫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在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就在短短48小时的紧凑行程中挤出时间参观故宫。《人民日报》2009年刊登外交官的回忆文章披露,那天故宫谢绝其他游客进入,专为基辛格一行开放。而在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也曾到访故宫。
  1998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偕家人参观故宫。据《人民日报》报道,“精彩绝伦”是他当时对故宫的评价。2009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上任后首次访问中国,也来到了故宫参观。据悉,奥巴马的亚洲四国之行,只在中国安排了参观游览项目。对此,美媒评论称,参观到访国的名胜古迹,体现了一位领导人对这个国家文化的尊重。
  此外,也有许多美国前总统在长城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尼克松、里根、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等都曾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
  此前,故宫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参观前,故宫博物院是在得到外交部正式通知后进行准备。首先,通过外交部了解到计划参观的时间、他们的兴趣或拟参观的内容以及第几次来故宫参观等信息。依据这些内容与外交部商议给出参观计划,包括路线、重点讲解内容等。其次,进行踩道工作。
  多数情况下,外方都会提出踩道,一般一次,多的达十余次,以保障当天参观的有序性。参加人员有外方驻华使馆官员,负责元首或首脑事务、礼宾及安全的官员,在中方外交部和公安系统负责人员的陪同下来故宫,沿拟定参观路线逐一了解,途中故宫接待负责人介绍路线和重点讲解内容。一般踩道后,经各方商议确定参观计划,有的会经过几轮更改,有的参观时根据实际条件而调整。
  对于游览路线,一般最喜欢走的路线是中轴线,其他路线也选择过,但为数不多。路线选择上要根据计划参观的时间或外方的一些要求。希望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园林、礼制陈设、皇家生活,使其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每次在接待外国首脑参观结束时,均会向外宾赠送故宫博物院图录书籍或富有故宫文化元素的纪念品,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故宫时,赠送给他的是宋代名画《写生蛱蝶图卷》的高仿复制品;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是清代余穉的《花鸟图》高仿复制品。这些都是故宫博物院近些年研发的特色文创产品中的一小部分。
其他文献
2018年的元宵节,一组“唐朝仕女”吃汤圆的图片突然走红网络。图片中的模特穿上了仿唐代的服饰,妆容也颇有唐代仕女的特点,身材丰腴,表情有趣,还在吃着汤圆。这组图片获得大量网友点赞评论,陕西历史博物馆、华清宫等官方微博也都进行了转发,被认为“成功复制了唐俑”。  “唐朝仕女”本尊敖珞珈是重庆的一家汉服店设计师。今年38岁的敖珞珈已为人母,生孩子后体重就增加到90公斤。她从高中起就开始画画,后来学了服
当“知识付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后,离开学校后那么多年,我们再一次拥有了学习的热情:  每天在拥挤的地铁上“打卡”背单词;利用午休的间隙打开“得到”APP,点击“听书”专栏,去听大V解读《商业的本质》,“分分钟”感觉自己正站在企业管理者的高位思考公司未来的道路;晚上睡觉前再刷一刷“知乎LIVE”里那些有趣的新答主,追求一下诗和远方……  这一天,我们似乎过得格外充实,学了好多之前不懂的“新名词”
从小,我爸妈就常常吵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掀起轩然大波。  比如在吃饭这件事上,我爸很挑食,他口味重,嗜辣,水果也只喜欢榴莲。我妈觉得年纪大的人要预防高血压,所以饭菜就煮得清淡。所以,常常到饭点的时候,两个人会为了菜色和口味起争执。  争执的过程中,除了相互指责,有时甚至还會有分居、离婚此类的要挟。  隔天我陪我妈去买菜的时候,她还会一直不停地骂骂咧咧。她说,这男人是怪人,这辈子遇见他是个错误。 
摘 要: 格雷马斯用符号方阵的形式把意义的基本结构拆解到了极致,《祝福》中祥林嫂的“罪”正好呈现为一个完美的符号方阵图式。赵毅衡教授提出符号方阵的“十元素格局”把符号方阵“化静为动”,展现了“罪”的叙述在层层否定中的展开过程。祥林嫂这个封建礼教下无辜受戮的“替罪羊”,始终没有挣脱符号方阵的约束规则,这显示了在封建社会夫权、族权、政权、神权合力建构的强大、无情的封建礼教重压之下,底层人民特别是底层妇
摘 要:黄宗之、朱雪梅夫妇虽是业余写作,但创作颇丰,新作《藤校逐梦》书写了一群在异国他乡追逐梦想的华人,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在东西文化透视之下,笔者从家庭教育、学习教育和人生教育三个方面探讨《藤校逐梦》所蕴含的有关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藤校逐梦》 东西文化 家庭教育 学习教育 人生教育  黄宗之、朱雪梅夫妇现定居美国洛杉矶,黄宗之现任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朱雪梅是北美洛杉矶华文作
摘要:同为安德烈-纪德的早期作品,《背德者》和《窄门》分别描写了背道而驰的两种极端人性造成的人生悲剧。前者主人公从刻板守旧的清教家庭戒律中解脱之后,秉持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国顾家庭责任和个人道德,却在极度自由放任中走向了更大的虚无;后者渗透着浓厚的清教禁欲主义氛围,描写男女主人公为了进入上帝的“窄门”而拒斥尘间的幸福,致使女主人公孤独地死去而男主人公懊悔地度过余生。本文将通过思考这两部作品,讨论自
这个日本的小学生叫Ryusei,因为模仿李小龙而小有名气。 Ryusei的父亲是个李小龙迷,在Ryusei一岁的时候,给他穿上李小龙的黄色连体战衣,给他玩双截棍,小Ryusei非常高兴,父亲就决定让他模仿李小龙。  李小龙的粉丝遍布全世界,模仿李小龙的人也很多。模仿李小龙的外形有些还是可以,但是要模仿李小龙的实力就没有那么容易了,Ryusei算是李小龙模仿者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拥有一身健美發达的肌肉
摘 要:当前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大环境缺失,阅读动机不足,大学生的人文阅读量日益锐减已然成为这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阅读问卷调查以及图书馆2020年度阅读报告的分析,了解到人文阅读存在的问题之后,借助“个体化”理论,思考大学生人文阅读状况出现的原因,以此提出提升大学生人文阅读与人文素养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阅读 影响因素 应用措施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
摘 要:加缪的《鼠疫》作为疫情文学的经典作品,一直以来畅销不衰。在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部写于1947年的小说,在内容上显现了与现实的高度一致性。面对疫情,人们由最初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恐怖绝望;医生们由发出警示到努力拯救生命;官员由态度暧昧到不得不采取措施,疫情期间的人间百态在作品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这些现象的背景,有医生与官员的立场摩擦,有人的本能与良知的对立冲突,也有抉择当中的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25岁,开始害怕30岁还碌碌无为,却不知道如何前进,该怎么办?很多人都害怕平庸,害怕堕落,害怕自己人到中年,每天腆着啤酒肚,眼神浑浊,被岁月轻易磨平了棱角、浇凉了热血。  30岁前,如果厌倦了平庸和无趣,请逼自己成为不一样的人:  请逼自己成为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只有能掌控好时间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有时,不停奔跑只能让你保持在原地。如果想要抵达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