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自读课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建构,体现了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强调了要将教读课与自读课区分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读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把握好自读课“承上启下”这一关键内容;就自读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统编版;自读课;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6-0028-03
  引 言
  统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是教育部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重新编写而成的,从中已经可以清晰看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编写思路与特色。新教材中将“精读”改为“教读”,将“略读”改为“自读”,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希望教师紧密贴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课程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读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其认识到“自读课”对学生自主获取阅读知识、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1]。学生在自读课上灵活运用在教读课上掌握的阅读知识与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同时在课余時间熟练运用阅读方法自主获取广泛的知识,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以设疑引导为主实施教学
  在当前教学中,自读课未能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广泛重视。究其原因,学校中大部分教师对于自读教学的课程意识不够明确,不明白编者区分“教读”与“自读”课型的意图何在[2]。所以,一些教师常常会出现教读课怎么上,自读课就怎么上的现象。
  自读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读”的方式来给学生上语文课,未能仔细区分“教读”和“自读”,导致其无法准确界定教读与自读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而把自读课上成教读课。自读课的教学如果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感到麻木并产生依赖,逐渐失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认为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紧张。他们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就会引导学生一带而过地简单学习考试需要掌握的自读课文内容,不需要专门上自读课[3]。随着学生的年级逐渐升高,课程任务也越来越重,教师会直接忽略自读课,认为自读课可上可不上,不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太大影响,不如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背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难以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和习惯,还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难以发挥学习主动性,不利于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应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与教读课不同,在自读课上,教师应避免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受到启发,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其对自读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由主讲者转换为引导者,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言语应以疑问语气为主,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第二,教师应找到合理的提问方式,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在自读课的前半段,学生通过教师关于课文内容的提问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4]。第三,教师应关注自读课后半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加强引导,直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透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只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自身阅读能力,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教师设计问题的难度与学生水平不相符,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导致教师的引导失去意义。
  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思想进行教学。其次,既然是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教师就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多用带有疑问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和学习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设计问题难度不宜过高。初读环节的问题既要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又要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声朗读课文,并说一说你从作者的笔下感受到了怎样的安塞腰鼓呢?”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这一阅读中心环节,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针对课文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并指导学生结合旁批回答问题:“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包括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加以说明,并说说排比对表现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从整体参与性上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段落、语句结构,还要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末尾环节问题的设计既要进一步提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体现单元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到首尾呼应。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美与气势,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安塞腰鼓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教师利用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找到课文的关键信息或“盲点”内容。这样分层级的巧设引导,能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迁移的过渡,还使得设疑这一教学手段的作用在自读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逐层进阶,从而有助于教师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获取阅读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合理地调整问题设计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
  二、以拓展延伸性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化、具体化[5]。教学目标对自读课教学来说就像“罗盘”一样,明确“教读”与“自读”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对自读课教学的落实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一些教师的设计中,自读课的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宏观,未能落实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具体细节上。例如,《再塑生命的人》是七年级的一篇自读课文,一些教师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读准、理解“感慨、搓捻、花团锦簇”等词;第二,厘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主要事迹,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但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不应停留在培养学生分析、品味、总结文章的阅读能力上,而要拓展延伸学生在教读课上已掌握的阅读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统编版教材将“教读”与“自读”区分开,就是为了让教师明确,自读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灵活运用在教读课上掌握的阅读知识与方法,并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巩固与提升,即自读课是对教读课上所获得的阅读知识进行巩固与提升的优化过程。自读课侧重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应以阅读知识、方法的获取与掌握为目标。首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自读课文,注意课文所在单元主要训练学生的哪些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将自读课教学目标定位在:如何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更进一步的巩固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教师应将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落实到每节自读课的教学内容上,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某一能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进行有效学习。
  统编版七年级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散文。编者将《春》和《济南的冬天》编排为教读课文,将《雨的四季》编排为自读课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区别。在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本单元的主题为散文教学。七年级学生学习散文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阅读散文的能力有待提高,尚不能品味散文的语言特点,但他们普遍比较活泼,接受与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更希望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将自读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更有利于自读课教学的组织和开展,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此外,教师应明确《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如“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的作用,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妙”。自读课文《雨的四季》的教学目标与教读课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应注重根据上节课的学情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并指导学生将已学到的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应用于实践中,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教学目标的描述要更细化、具体化,应在叙述中体现如何具体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以纽带思维探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关联性教学设计
  温儒敏曾说:“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基于这样的教育改革理念,统编版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且《课程标准》作为指导统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编写与教学的“指路人”,为语文阅读教学指引了教学方向。统编版新教材中自读环节的设计清晰地呈现出语文核心素养中关于语文知识建构的实践性,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安排上。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读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可以看出,“教读—自读”“自读—课外阅读”两两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自读课作为纽带将教读课与课外阅读紧急地连接起来,并在阅读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自读课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自读课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自读课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读课教学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紧密连接作用。对于自读课而言,如何挖掘教读课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并帮助其进行巩固与提升是主要任务;而对于课外阅读教学来说,若跳过自读环节,学生自主获取阅读知识的能力将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未能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而是敷衍了事,或者让学生自学。这导致教师所讲授的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与提升,学生自主获取阅读知识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自读课教学,充分发挥自读课的优势,使学生巩固在教读课上获得的阅读知识与方法,并在自读课上灵活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将自读过渡至课外阅读。
  最后,课外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为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系,培养他们自主获取阅读知识的能力。例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学生通过教读课对散文《说和做》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定的散文学习方法。在此,教师安排学生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能够“趁热打铁”,让学生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本课的自读中,从而更好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读课的优势,按照教材编写的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本文,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带着问题深入探究研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及待人热情的形象。接着,教师可以将旁批中提到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死》作为新材料引入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鲁迅先生的形象,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并介绍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让学生品味鲁迅先生富有韵味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语言。教师将鲁迅先生的作品《死》引入课内,同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朝花夕拾》,自然地从自读课教学迁移至课外阅读。这样就能够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读课连接课内与课外“纽带”的关键性作用。
  结 语
  《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课堂中延伸到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通过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其他技能。”[6]这一要求是为了让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获取阅读知识与方法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还在于自读课,教师只有把握自读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阅读信心,才能使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自读课就像是一把钥匙,阅读像是一扇大门,而教师则是拿着这把钥匙的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钥匙去打开这扇另其终身受益的大门。
  [参考文献]
  洪显利.教育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徐小明.“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真转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5):28-29.
  温儒敏.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二个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14(07):8-11.
  候改改.“三位一体”阅读课型体系的特点及实施探究: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教育参考,2017(06):82-8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敏霜(1997.1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中小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在语言表达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心理、能力及习惯原因。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措施:转变学生的观念,明确语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创设活动和情境,营造语言表达的环境和氛围;加强指导和训练,提供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高中地理;语言表达;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
摘 要:写话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教学方向要贴近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教师评价要具有可參考性。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写话教学存在脱离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空虚、教师评写意见敷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整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把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基于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活动。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学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关键作用。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小学生兴趣不高。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通过师生双向活动,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目的进行生动活泼而又有效的语文训练。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在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发生着深刻变革。本文以课堂教学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对当代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教育背景和小学英语课堂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期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英语;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
摘 要: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将其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其中,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构建问题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等方法来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建模思想;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本文以银行信用卡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信用卡风险类型以及表现形式和银行信用卡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问题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操作风险、欺诈风险
摘 要:数学学科在小学整体教学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数学学科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及思路,而且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互动合作学习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与小学数学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互動;有效性分析  中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亦作崆峒,陕西庆阳(今甘肃庆阳县)人,明中期文学家。明代"前七子"之首,文学复古运动的核心人物。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理学风气对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把握好高中政治课堂这一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意识形态,从而优化高中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