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知识本位”,在“情境”中开展Reading Ⅱ教学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bo13514244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译林版初中英语每个单元的Reading版块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课内阅读教学最主要的载体,如何将Reading教学开展好一直是英语教科研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们研讨的话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区域性地推进了Reading两课时的教学模式,即ReadingⅠ和Reading Ⅱ。ReadingⅠ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阅读和梳理文本信息,并在教学中渗透各种阅读技巧和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英语文本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而通过Reading Ⅱ的教学,则是要引导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既要学习和训练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的用法,又要剖析文本想要传递出来的现实文化意义以及需要学生发展起来的情感意识。然而一直以来,常态下的ReadingⅡ课堂教学一般都是知识、技能本位,忽略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由此生成的情感层面的价值。《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更要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来交际和思维的能力,而且英语课程本身还承载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因此,笔者通过观摩和试行,发现通过设置情境,将ReadingⅡ中所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自然融合,能很好地体现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一。下面笔者就通过对比“知识本位”与“情境创新”两种不同方式的教学实例,阐述如何优化ReadingⅡ的课堂教学,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1. 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成功课堂教学的风向标
  以八年级上册《Unit 6 Bird watching》 ReadingⅡ教学为例,在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会为学生设定这样的目标,如:(1) To master the usages of the new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To analyze the sentence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3)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wetlands and nature reserves.仔细阅读之后,我们发现这样的目标很“单纯”,过于简单,不能体现语言学习的交际作用和跨语言移植情感的人文作用。在关注到这一点之后,笔者有所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赋予语言学习的现实意义。于是,作了如下调整:(1)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 and key phrases through reviewing. (2) To use the key phrases to make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in real-life situation. (3) To use the key phrases to invite friends to watch birds by completing an article. (4)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wetlands and nature reserves and take action to protect birds. 过程与方法以及预期生成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达成目标在每一个小目标中都有所渗透,这样学生不仅知道要学习什么,还知道了怎样学,更关键的是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在什么情境下可以运用以及这些情境所要教育我们什么。
  2. 连贯的教学流程使得学习过程更为自然流畅
  在设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便要紧扣这一风向标设计出以达成目标为终点的教学流程。时下盛行的ReadingⅡ教学流程大同小异,一般分成三个步骤:Part 1: Revision of the text,以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Reading文本内容。Part 2: Usage of language points,主要是解释和训练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的用法。Part 3: Exercises,以习题形式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如此简单明了的设计,也算紧扣教学目标,但未免过于应试和功利,步骤与步骤之间泾渭分明,相互独立存在,教学显得如何刻意。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我们就应该设计出过渡自然的教学环节,如:我们将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成一次观鸟体验,一共参与四个活动:Activity 1: Where can we go bird watching?复习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种鸟类的相关知识,并拓展出其他自然保护区以及我们身边相关的鸟类的庇护所。Activity 2: What problems do the birds have? 和学生一起探讨鸟类在自然环境中所遇到的生存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Activity 3: What can you do while going bird watching? 講述作为爱鸟成员应该在观鸟时为鸟类做些什么。Activity 4: Write a letter to invite your e-friend Jack to watch birds in Changjiang Town.以邀请朋友来家乡长江镇观鸟为引子,让学生将本课时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让英语的学习回归到“用英语来做事情”的初衷当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浑然一体,教学步骤之间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回归自然,课堂氛围也会轻松和谐,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总能产生更多的课堂生成。
  3. 创设细节情境,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身临其境
  同样的语言点教学,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质的不同。例如:进行“provide”一词的教学时,知识本位的教师会像这样处理:从观察例句中归纳:为某人(某事)提供某物有两种表示方法,接着用习题巩固,如①The government _______ lots of money _______ water project. ②The city government _______ every house _______ gas. 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再加上一个“中考链接”,用中考原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直接而机械,典型的应试做法,没有更多衍生和生成。然而,利用情境教学的教师会有类似的设计:There is a bird flying around in the sky. I think it may be from Zhalong. Boys and girls, what can you provide for it and why? 让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在对话中实践“provide”的用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掌握词汇用法,还能让他们身处问题之中,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对其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远胜于应试的识记和习题训练。可想而知,从课堂氛围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讲,后者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因为这让他们觉得英语学来是有用的。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创设细节情境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无非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高。   4. 增加课堂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搭建平台
  精彩的情境设置能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同时情境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素材,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是很好的语言输入过程。在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的语言内容主要是枯燥的讲解和习题,而教师用得较多的课堂用语可能就是“Next, let’s see how to use…”或“Then, let’s learn something about…”等诸如此类的指令用语,表达直接,缺乏感情色彩,长此以往,学生不用思考也能理解教师固定的课堂用语,思维懒惰现象便会由此而产生。如果能在不同内容的ReadingⅡ教学中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那么,每节ReadingⅡ的课堂教学都将新意十足,学生们不知道教师会将他们引领到哪儿,他们会对这样的教学充满期待,思维会一直處于活跃状态。运用情景教学,既开阔了学生语言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文化阅历,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在增加语言输入的同时,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了更多鲜活的素材,同时也搭建了语言输出的平台,即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例如在Bird watching的ReadingⅡ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介绍了Qinghai Lake Nature Reserve的相关知识,还介绍了自己的家乡:Our hometown, Changjiang Town, is also a shelter for some wild birds, such as swallows, sparrows, egrets and pigeons. So, we should call on more peopl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and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the birds. 给学生输入了这样与生活贴近的语言信息,为最后一个任务(邀请笔友来家乡观鸟)的语言输出提供了素材,也搭建的可行的操作平台。由此可见,学生语言的输出数量和广度绝对与语言输入的数量和广度成正比,要想提高英语课堂的效度,我们就必须为学生输入足够开发其发散思维的元素。
  总之,我们在反复实践中对比ReadingⅡ“以知识为本”和“以情境为主线”的两种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反思和优化,总结出:以情境为主线进行ReadingⅡ课时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应试性的讲练结合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运用技巧,还能让学生形成英语交际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英语文化生活的同时形成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及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石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许多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士对图书情报学(简称LIS)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他们期望吸引更多年富力强的图书情报专家,从中造就LIS研究的中坚骨干。这些人应当既重视
<正> 为了集中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和译本,当一著作的正题名以不同题名分别出版时,著录时选取其中一个特定题名(或是最通用的、为大家所熟悉、或是已为参考工具书所采用的),这
山上住着两个小精灵。有一天,他们发生了争执。蓝胡子精灵说:“世上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没有金钱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
<正> 由于期刊具有情报含量高、传递速度快等众所周知的优点,使得期刊在科学技术飞速展、文献信息量日益增加的今天,已成为情报报道的主力军。但在期刊种数与日俱增,期刊价格
图书验收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为了搞好图书馆藏书建设,在验收工作中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图书验收中的统计工作大致应当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我在1981年曾写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对读者分类目录组织方法的探讨》,另一篇题为《“双组类号制”方案初探》。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1980年《中图法》二版问世后,许多馆面
听和说是语言学习的开始,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只有当我们有了适当的语言储备之后,输出便开始了。从小学起学生便以听说为主,进入初中以后听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笔者以一节公开课为例,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教学案例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九单元“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中的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涉外护理专业的开展充分顺应了全球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涉外护理优秀人才.由于这一特殊专业仍处于不断完善和壮大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开发一种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仍是教师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管理方法及模式提出了浅薄的几点看法。  1.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对学习缺乏兴趣
期刊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Cloze Test)是一篇逻辑关系清晰,但内容不完整的200—350词的短文。文中20个单词或短语被挖去,留下空格,要求看懂短文情节和脉络,弄清文意,经过通篇考虑,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文章通顺、结构完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为多项选择完形填空。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英语考试开始普遍采用完形填空,该题型也已成为我国高考英语试题的固定题型
Five years ago my uncle came back from abroad, and gave me some beautiful stamps. I liked them very much.  From then on, I began to collect stamps. I wrote to my relatives and friends so as to get 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