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意象”与“意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系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意象”包含“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物象一进入作品中,就会蒙上作者的主观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此意。故“意象”就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意境”则是作者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无数个意象及其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意境。
  比方如,“雪”是一种客观物象,但它一进入诗词就可以表示纯洁无瑕、高洁傲岸、凶狠冷酷等不同的情调,这时诗人的意趣、情感就包含到这“雪”中了,“雪”就成了意象。再如“柳”(谐“留”)象征送别,“菊”、“兰”象征高洁、隐逸,“松”、“柏”象征高洁、正直,“落叶”象征悲秋、失意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种物象融情于景,构成一幅形象可感的有明显深秋特色的游子悲秋思乡的图画,这图画就是意境。
  简言之,“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意境”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境界,前者重在“象”,后者重在“境”。
  (作者单位:636400四川省平昌县泥龙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整个《课标》的基石,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充分反映了数学课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时代的要求。《课标》中的每一段都是基本理念物化的结果,都与这些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课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要从《课标》的基本理念开始,只有全面而深刻地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才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课
期刊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教育的“媒体”——教材,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在编写内容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一、坚持“人性化”    我们必须坚持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最凝重、最美好的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就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根本抓起,从娃娃开始进行良好的教育。因此要在教材的编写上,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切入点,摄入人性化的教育内容,
期刊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体育教学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克服困难和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还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因此,体育本身具有很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意志品
期刊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接触较早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基础课。教具是为了更直接地反映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工具,它本身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机械制图课中教具的应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选择教具要有代表性    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年龄的学生,所需的直观手段各不相同。无论使用哪种直观教具,在使用时都应注意与本学科的联系,使它符合教学要求并能有效形成学生清
期刊
编写教案是教学的基础工程。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际,深入学习,解读文本(教材),把握内涵,设计教学线路的蓝本,也是教师在课堂施教的凭借。在很大程度上讲,备课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效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曾做过这样一项调研:选择同样内容的教材,由数名教师分别独立备课,然后依次在同一年级施教,其效果大相径庭。可见编写教案之重要。  然而,在基层学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教案编写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备课门
期刊
昔日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耳熟能详。相传,在禹治水之前,人们只懂得造堤筑坝,结果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后来,禹被委以重任,用疏导分流的办法把黄河流域泛滥多年的洪水引入大海,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笔者认为,治水尚能如此,治校亦然。  水,乃物流也,当年“疏导”之法即能解决根本。今日,学校管理,乃“人”之管理,要“疏”而“导”,绝非“堵”而“截”,此法若能运用得当,其功效能跟当年大禹
期刊
以往思品教材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编写,被称为“教本”,它主要从理论上考虑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高哪些觉悟。而新教材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可以称之为“学本”,“学本”的含义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帮助学生自学,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近年以来,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它体现了人性化、生动化,具有亲和力,让
期刊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七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小学生非常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乃至亲戚朋友帮照管,而他们对孩子非常溺爱,任其孩子随心所欲现象已很普遍。。另一方面,有的家庭虽然父母都在,但是本身没有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以上原因,使学生养成了懒惰,对学习感到厌恶。
期刊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但实践说明,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活动能力低下,有待不断地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实践活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改变单纯接受教师在校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快问题的能力,培养
期刊
【摘要】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简笔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能起到激趣、解难、画龙点睛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手段 简笔画    小学生认识是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
期刊